2025年7月1日,美日印澳四国在华盛顿举行“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外长会议。这次会议是特朗普再度执政后举行的第二次Quad外长会。与拜登时期相比,特朗普时代的Quad虽然仍以遏制中国为目标,但在议题设置、合作重点、成员国关系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机制有效性大打折扣。 |
遏华目标未变 遏华仍是Quad的“最大公约数”。特朗普再度执政后,日澳印虽与美国矛盾加深,但三国的对华认知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遏华作为Quad的共同目标也没有改变。日本仍视中国为“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挑战”,为应对特朗普政府的“战略不确定性”,有意接过所谓“自由民主”的大旗,走不依赖美国的、与中国对抗的“第三条道路”。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要强化同东盟、欧盟等国的合作,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原局长谷内正太郎也呼吁日本应在Quad、G7等多边机制中更多发挥领导力。澳大利亚外交防务政策与美国深度绑定,认为当前正处于“二战以来最复杂的安全环境”,“战略竞争”愈发激烈,加之中国对南太影响力不断拓展,只有加强与盟伴合作“以集体威慑抵御胁迫”才能维护自身利益。印度对华政策的竞争面日益凸显,不仅在战略上突出“中国威胁”,还在边界上投机示强,在经贸上谋求脱钩。因此,印度有意迎合美西方拉拢,对Quad的态度也由谨慎介入到积极参与,欲联合其他三国平衡中国影响力,助力自身崛起。 从具体合作来看,此次会议达成的“亮点”成果,也无不体现Quad对华遏制打压的图谋。一方面,“四方关键矿产倡议”剑指排华供应链。Quad外长会宣布启动“四方关键矿产倡议”,将通过促进投融资、矿产资源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等方式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和多元化,加强经济安全和集体韧性。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前明确表示,关键矿产供应链不仅要“保障原料获取”,更要确保将其“加工提纯为可用材料的能力”。事实上,早在2022年3月,美国参议院两党小组就以所谓“中国对关键矿产供应链构成国家安全威胁”为由提出《四方关键矿产伙伴关系法案》,并有意通过募资基金促进Quad框架下私营部门对关键矿产领域的投入。此番出台“倡议”,标志着Quad关键矿产合作从概念向实操落地。未来,该“倡议”可能与G7的“关键矿产行动计划”和“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等多边机制形成联动,企图削弱中国关键矿产供应链地位、甚至有意推动“去中国化”的关键矿产供应链重构。 另一方面,“船上观察员任务”加剧地区局势紧张。海上安全合作是此次会议的另一项主要成果,其遏华意图同样是“房间里的大象”。会前,由美国海岸警卫队巡逻船搭载着成员国的海警人员从帕劳驶向关岛(航线位于所谓“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且临近近期中国航母活动区域),开展联合巡逻和执法训练。由于美国与斐济等12个太平洋岛国签署了“随船观察员协议”,Quad成员国的海上力量得以在美国主导下借机进入他国专属经济区活动,从而介入地区事务。因此,联合巡航也被视为应对中国海洋影响力上升的“高性价比”策略,即打着“打击非法海上活动”的旗号,在避免直接军事对抗的同时,达到强化在印太地区海上军事存在的目的。 三点趋势性变化 其一,价值观色彩明显减弱。此次Quad外长会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未提及“自由”“人权”“民主价值”“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等拜登时期几乎言必提及的概念,仅重申四国将捍卫“法治及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价值观同盟”的定位已然发生偏移。这是特朗普主张的“美国优先”“以实力求和平”等理念在Quad中最直白的体现。Quad最早可追溯至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的“亚洲民主安全菱形”构想,是其“价值观外交”的核心。“价值观同盟”在拜登政府时被认为是Quad的底色和旗帜,却被特朗普轻易抛弃。谷内正太郎认为,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软实力已大幅衰落”,如今的美国“已无法领导世界”。 其二,美国对Quad的利用更趋自私。拜登时期,Quad也曾在疫苗研发与分配、海域态势感知、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为部分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些所谓的“公共产品”。此次Quad外长会仅聚焦“海洋与跨境安全”“经济繁荣与经济安全”“关键与新兴技术”“人道主义援助和应急”,合作领域大幅减少,其中还有不少是延续此前的内容,“公益色彩”大不如前。此次外长会的“亮点”是四国发布“四方关键矿产倡议”,首次联合启动“船上观察员任务”,这凸显特朗普时代的Quad“符合美国利益、服务美国战略”的倾向。兰德公司研究员明言,Quad机制很符合特朗普政府的需求,因为这是一种“零成本”的合作模式,“美国可以与三个盟友并肩而立,宣称在对华战略上高度一致,但实际上无需做出任何实质性承诺”。 其三,成员国与美国矛盾更突出。特朗普再度执政后,美国与盟友关系显著恶化。今年的G7峰会开成了“G6+1”,日本、澳大利亚、韩国领导人缺席北约峰会更被解读为对特朗普政府表达不满。当前,日本与美国关税谈判陷入僵局,美国无视日本的“核心利益”,坚持对日本加征25%的“汽车关税”,甚至威胁提高税率,令日本“退无可退,让无可让”。美国对澳大利亚无差别加征对等关税、开展AUKUS审查、要求提高国防开支至GDP的3.5%等,引得澳国内“美无视澳利益”“同盟‘不托底’”等言论甚嚣尘上。印美除了在关税谈判问题上僵持不下外,在敏感的印巴冲突议题上,特朗普此前先是大肆吹嘘“促成印巴停火”,后又罕见宴请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引发印方强烈不满。此外,印度一贯坚持战略自主,避免沦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马前卒,其在关键矿产等具体议题合作上更关注本土加工能力建设,而非单纯地缘政治目标。 总体而言,Quad外长会在特朗普2.0时期出现了带有“美国优先”特点的新变化,成员国内部矛盾加剧,机制有效性降低。在关键矿产等领域构建排华供应链无非是老调重弹,其推进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船上观察员任务”也存在明显能力短板和法理困境,反衬出中国维护海洋安全和利益的强大能力。中国一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不会带来和平与安全,不利于亚太和世界的稳定。只有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构建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才是正途。 (作者为现代院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