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寻求“战略自主”的倾向日益明显,在国际经贸格局已发生深刻演变的背景下,日本正在重新思考自身在区域和全球的定位。尽管日本在经济上高度依赖美国市场,不排除日本最终妥协让渡部分利益以换取美国降低关税的可能。但无论谈判结果如何,日美之间的裂痕都在不断加深。 |
当地时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布致日、韩两国首脑的信件,表示自2025年8月1日起将对日、韩两国所有产品加征25%关税。这一举措无疑进一步加剧日美贸易谈判的紧张关系。 自今年4月美国单方面对多国启动加征关税措施以来,日本虽率先与美国展开多轮谈判,但始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7月6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日本在关税问题上绝不可能轻易对美妥协。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与贸易伙伴,日本对美外交一直保持相对灵活的风格,为何这次在关税问题上“态度强硬”? 首先,日本“态度强硬”最直接的驱动力来自国内政治压力。7月20日,日本即将举行参议院选举,这是自民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契机。而石破茂领导的执政联盟支持率处于低迷状态,若执政联盟无法在此次参议院选举中维持多数优势,石破茂政府执政能力或将被进一步削弱。农民一直是执政党自民党的重要基本盘,农业保护更是自民党的核心政策之一。特朗普政府希望日本大量采购美国农产品,这会直接损害日本农民利益,进而削弱自民党在农村地区的执政基础。石破茂在上任初期就面临诸多党内压力,近来,更因“大米荒”等问题支持率持续走低,因此,他在农业保护问题上已无退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明确表示,“日本不会考虑在关税谈判中牺牲农业部门的利益”。这一表态既是对美国施压的回应,也是对国内农业利益集团的承诺。 此外,日本政府曾寄希望于在6月中旬加拿大G7峰会期间举行日美首脑会谈,但由于谈判进展不顺利,该计划未能实现。这让石破茂失去了参议院选举前重要的政绩展示机会。这种政治上的挫败感,也促使日本政府采取更强硬的谈判策略,试图在选举前扭转不利局面。 其次,竭力保护汽车产业关系到日本经济的长期发展。汽车产业在日本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日本政府必须全力维护的核心利益。2024年,日本对美出口汽车达到137万辆,包括零部件在内的出口额总计7.2万亿日元,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的34%。汽车产业一旦受损,将波及大量就业岗位,进而对日本经济造成重创。由于日本汽车产业关联钢铁、流通、销售等多个行业,涉及的就业人口最多达558万人。据《日本经济新闻》估算,若关税导致日本汽车出口下降、生产减少,日本经济可能损失13万亿日元,名义GDP下降2%以上。石破茂曾多次表示,日本要的是美方全面取消加征的关税,不接受类似英国与美国达成的附带汽车出口配额的协议,也不接受10%的所谓“基准关税”。这反映了日本政府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的坚决态度。 第三,日本“态度强硬”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日美贸易谈判的僵局表面上是经济利益的冲突,实质上是两国战略利益的博弈。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日本过去一贯倾向于在贸易问题上配合美国立场,以换取美国在安全领域的保护。然而,近年来,日本寻求“战略自主”的倾向日益明显。日本近期在对美贸易谈判中提出以共享自身造船和破冰技术换取美国取消对日加征关税的方案。这种“战略思路”反映了日本希望与美国建立更平等外交关系的愿望。历史上,日美曾就贸易问题多次谈判并达成各种协议。但特朗普再次上台之后,采取“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他国频频采取极限施压策略,出台的政策反复无常。日本有理由担心此次就算轻易妥协也无法获得未来的“长久安宁”。在国际经贸格局已发生深刻演变的背景下,日本正在重新思考自身在区域和全球的定位。 日美贸易谈判的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日本首席关税谈判代表赤泽亮正表示,日本将继续与美国合作达成贸易协议,同时捍卫国家利益。鉴于日本在经济上高度依赖美国市场,不排除日本最终妥协让渡部分利益以换取美国降低关税的可能。但无论谈判结果如何,日美之间的裂痕都在不断加深。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人员,文章转自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