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正文
叶天乐:如何看乌克兰当前的“将帅不和”?
发表时间:2023-12-14 19:47 来源:国际网
为向西方靠拢,乌积极军改,但这也为此次“将帅失和”埋下伏笔。一方面,军改尤其是指挥机制改革不可一蹴而就,乌新防长上任三个月后俄乌冲突爆发,新指挥体制仓促上阵。另一面,美国文官掌握军权的体制基于多年历史传统以及体制机制调整,各部门之间较好制衡且保证效率。但乌将帅之间对反攻战略及战术运用均存不同看法,不易调和,易变成激烈矛盾。由此可见,西方在乌推行的改革既缺“先天土壤”,又遭“洪涝”,难免“水土不服”。

连日以来,有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总司令扎卢日内之间矛盾的报道层出不穷,且二人均未澄清,引发国际社会不少猜测。当前乌克兰反攻失利,兵源武器补充困难,西方对乌克兰悲观情绪上升,援助减少。对乌克兰而言,2023年冬季的处境十分艰难。

反攻失利是当前乌克兰高层矛盾的直接原因。反攻是乌克兰2023年军事方面最主要的战略目标。2022年通过反攻夺回大片土地后,乌克兰士气高涨,信心十足。2023年初,乌克兰积极与西方密切沟通,进行了多次兵棋推演,并从美国、德国、波兰等国接受大批坦克、装甲车等装备以准备反攻。乌方计划将战线推至黑海沿岸,夺回战略重镇梅利托波尔与马里乌波尔,切断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半岛的陆地运输线。与此同时,海军配合陆地进攻切断克里米亚刻赤大桥,并利用无人舰艇遏制俄罗斯黑海舰队。陆海并进,攻击俄罗斯“软肋”,从而收复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地。

然而,乌军6月反攻之初即遭遇俄军强烈抵抗,推进速度持续减缓。随着战争进入第二个冬季,乌军的处境比去年更加艰难。经过近半年反攻,乌军在各条战线上已无力推进,收复失地仅约350平方公里,远低于首轮反攻。切断俄罗斯运输线的战略目标也成泡影。乌军连续作战近两年,伤亡人数持续增多,兵员短缺问题已十分严峻。此前征兵工作存在严重腐败,泽连斯基撤换多名相关人员,民众参军热情受到影响。加之冬季气温骤降,极端天气频发,乌克兰南部遭遇强风暴雪,前线士兵取暖、食物供应均十分困难,泽连斯基坦言“情况十分复杂”。另外,乌军还面临弹药短缺问题,火力严重不足,对俄军缺乏有效压制手段。《华尔街邮报》称乌军在各条战线上普遍存在不确定性,士气正在减弱。长期冲突还导致乌克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民众生活十分艰难。俄罗斯近期频繁发动无人机与导弹袭击,意在打击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影响冬季用水用电。

更为不利的是,西方对乌克兰愈发悲观。美对乌援助资金接近枯竭,追加援助受制于两党内斗而迟迟无法投票通过。欧盟对乌援助也持续减少,承诺的100万枚炮弹只提供不到一半。乌克兰财政部表示,11月收到21亿美元外部援助,为半年来最少。而7月份反攻刚开始时,乌克兰一月内接受外援53亿美元。

“铁三角”解体导致矛盾升级。2022年2月冲突爆发以来,泽连斯基与军方一直保持良好沟通。泽连斯基与扎卢日内和时任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组成战时“铁三角”,共同领导乌克兰与俄罗斯作战。泽连斯基主要统筹各部门工作,与各国政要积极沟通,宣传援乌重要性,同时团结国内民众一致对外;扎卢日内作为军事统帅,领导各个军区作战,并定期与美国及北约沟通战事进展;列兹尼科夫泽主要负责与西方盟友接洽武器援助事宜。彼时,三人各司其职,目标明确,且相互信任,彼此补台。尤其是律师出身、善于谈判与斡旋的防长列兹尼科夫在政府与军队之间充当着较好的“桥梁”作用。乌克兰能在战争初期挺过俄罗斯首轮进攻并在2022年下半年发动大规模反攻,三人领导核心功不可没。

然而,领导核心在乌克兰反攻之后出现裂痕。先是乌克兰反攻初期遭遇俄军强力抵抗,西方援助装备几乎损失殆尽,致使乌军无法通过密集雷区与防御工事。为此,乌军改变作战策略,改用10人小队穿插渗透的方式,推进速度骤然放缓。8月,饱受腐败丑闻缠身的防长列兹尼科夫去职,泽连斯基与扎卢日内间失去了“制衡器”,矛盾显现只是时间问题。

战争一再持续,反攻迟迟无法取得突破,乌军付出巨大伤亡代价,而西方援助逐步减少,尤其在巴以冲突之后趋势更为明显。11月,扎卢日内接受《经济学人》采访称,反攻已陷入僵局,除非乌克兰获得更加先进武器,否则“很可能不会有突破”。这一言论引发泽连斯基不满,担忧士气受到影响,表示乌军当前仍在前进,并必将取得最终胜利。《乌克兰真理报》分析称,泽连斯基担忧扎卢日内“功高盖主”,并对其“报忧不报喜”十分不满。为更好掌控军队,泽连斯基绕过扎卢日内与前线军官进行沟通,影响军队的正常指挥。泽连斯基还试图在军中培植一批忠于自己的军官,并不断挤压扎卢日内在军队中的话语权。

二人之间的矛盾还与各自的行事风格有关。泽连斯基作为最高统帅,既要维持军队士气,又要保持民众信心,还要与西方盟友沟通求援。在战时体制下,权力难免向其一人集中,出现专断现象。尤其是前线进展缓慢,承受舆论压力之时,泽连斯基更加担忧军队作战不力,对军队人事任免、物资供应甚至战略战术均要染指。泽连斯基重视媒体宣传与核心成员表态。在他看来,军事统帅不可先行泄气。一旦被“夺其志”,则将对整个作战产生不利影响。而扎卢日内出身行伍,冲突爆发以来,他一直行事低调,几乎没有过多言论。同时,他经常与士兵、低级军官沟通,了解前线存在的真实困难。在他看来,当前乌军的确遇到俄罗斯强力抵抗,战线过长难有突破重点。加之西方武器、弹药供给愈发减少,乌军死伤情况已超出预期。若无有效减少伤亡的武器以及装备,乌克兰处境将更加艰难。

另外,民众对于二人支持率的此消彼长也是两人矛盾的诱因之一。由于指挥得当,肩负重任,扎卢日内也得到乌克兰民众的高度支持,有两座城市的街道以他命名,其中一条街道此前的名称为“朱可夫大街”,足见扎卢日内在民众中的分量。与之相比,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则逐渐走低。11月中旬的民调显示,对总统的支持率已降至40%左右,约为扎卢日内的一半。而12月初的民调则更说明问题,当受访者被问到“如果总统与总司令同时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谁将获胜”的问题时,扎卢日内再次占据上风。

实际上,乌克兰当前的“将帅不和”问题看似是内部矛盾,但深层次原因则是乌克兰军事改革导致的体制变化。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多年来部队缺乏战斗力、腐败横生、物资保障不足等问题完全暴露。时任总参谋长穆任科曾坦言乌军为“一支破败的军队”。为符合北约标准,乌克兰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在训练、装备、人员与机构设置、国防战略等多个方面向西方标准靠拢。泽连斯基上台后积极推动改革,并于2021年底任命乌克兰独立以来首位文职防长,乌军总司令的级别相对降低,总统、防长、总参谋长、总司令等均为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成员,实行集体决策。

然而,此项改革为此次“将帅失和”埋下伏笔。一方面,军事改革尤其是指挥机制改革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调整与磨合。新防长上任三个月后俄乌冲突爆发,新指挥体制仓促上阵,防长与总司令各自职权多有模糊不清之处。另一方面,美国文官掌握军权的体制基于多年历史传统以及体制机制调整,各部门之间较好制衡且保证效率,总统主抓战略层面,不直接指挥军事,统帅不干预政治。俄乌冲突爆发后,泽连斯基建立“最高统帅”机制,各部门均需向其汇报,为总统干预军事指挥提供可能。特别是反攻这一关键时刻,任何战略战术失误均会对冲突走向乃至战争胜败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泽连斯基与扎卢日内之间对反攻战略以及战术运用的不同看法,就极易演变成激烈矛盾。由此也可看出,西方在乌克兰推行的改革既缺乏“先天土壤”,又突遭“洪涝”,难免“水土不服”。

(作者为现代院欧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