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美国 > 正文
沈雅梅:理性派能帮美国纠偏对华政策吗
发表时间:2023-07-28 18:06 来源:国际网
总体上,鹰派当道已是美国的政治生态,对华理性派站出来,发出相对务实、冷静的声音,对部分政客的反华言行有一定平衡作用,但还难以代表美国对华政策实质的转变。鉴于目前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希望美国决策者能够尽快回归理性、务实,顺应时代潮流,看清世界大势,做出明智抉择。

近期,中美高层交往重启,政府间互动增多,美国战略界、思想界、实业界中的对华理性派也频繁发声,表达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反思和对中美关系的担忧,流露出与中方对话的热情。正是在此背景下,百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再次抵京,并表示自己“是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而来”,既传递了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又澄清此访的“非官方”背景,潜台词是将其个人对华友好与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区别开来,再现了基辛格所特有的、在模糊和平衡中寻找对话空间的外交艺术。

对于更多支持中美关系的中美民间人士而言,他们在过去三年里受疫情影响而将交往减少到电子邮件、电话和视频会议,现在才逐渐回到线下,开展面对面交流。“老友”“久别重逢”的契机似乎为中美关系带来新的活力。但当下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却是,中美关系仍处于建交以来的低谷,两国战略互信极度缺乏,棘手热点问题只增不减,人们仍在忧心忡忡地探讨中美关系的剧烈变化和艰难出路。曾在五十多年前为中美关系正常化铺路的基辛格也不断警告美中冲突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发出中美终将实现和平共处还是走向冲突对抗的“基辛格之问”。

以基辛格为代表的美国对华理性派并非一个明确或固定的群体,而是相对于美国国内的对华鹰派、极端派而言,是一些比较能从美国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擅长战略谋划、较少感情用事的人士。理性派站出来,发出相对务实、冷静的声音,对部分政客的反华言行有一定平衡作用,但恐怕还难以代表美国对华政策实质的转变。

在今天的美国,像基辛格这样公开表明自己是中国的朋友,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特朗普时期,美国政府官员一度进行涉华话语体系的自我审查,把对华“接触”等作为禁忌词,避免在内外场合使用。前任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就曾因“用词不当”被美国务院批评。当前,美国持续推进对华遏压,把“竞赢”中国纳入国家安全和经济战略,不断出拳升级对华贸易战、科技“脱钩”、干涉内政、地缘政治围堵,在台湾问题上愈益铤而走险。总体上,鹰派当道已是美国的政治生态,抵制中美对话交流的极端力量仍在上升,对华强硬成为“政治正确”,这构成了美国对华政策运行的社会背景和土壤。

随着中美关系持续下滑和中方对美反击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不匹配,对美国利益反噬增大,对华政策的内部反思有所增多。对华理性派说出相当一部分“沉默者”不敢说的话,有可贵之处。相对于美国舆论主流担心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理性派较少情绪化,强调认清时局、看懂中国,接受“不得不与中国共存”的现实,甚至主张中美融入更全面、更包容的国际秩序愿景,促成合作而非总是着眼于削弱对方。相对于部分政客抱守狂热的“必胜主义”,一意孤行而又遮遮掩掩地推进“脱钩”和“新冷战”,理性派基于对中国发展和未来潜力的客观评估,提出一些务实的判断,包括坦言美国无法遏制中国,承认与中国全面“脱钩”不切实际且得不偿失,反对“民主对专制”二元叙事,呼吁中美达成关于消除误解、和平共存、避免对抗的协议。对华理性派对美国政策的理性探讨能否转化为实际影响力、改变美国对华强硬的显性认知,尚有待观察。

要看到,理性派总体上拥护拜登政府对华“竞争”战略,只不过由于“脱钩派”的莽撞,美方至今未能明确界定所谓对华“竞争”的性质、内容、边界及目标等,对华政策不确定性引起国内外质疑和担忧。相对务实、温和的理性派加大发声,有策应官方政策的一面。从美国国内看,拜登已正式宣布竞选连任,民主党内部进步派人士一直不满于拜登政府“敲响战鼓”“煽动反亚裔情绪”“忽视气候变化议题”,拜登需要消除这部分选民基本盘对“大国对抗”的怀疑。面对党派斗争严重而债务触顶问题长期存在,美国也需要来自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支持。

国际上,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实施中,从威慑到挑衅,从竞争到对抗,很难有清晰的边界,这引起美国的盟友及伙伴对“联盟制华”策略的抵触,很多国家对美方炮制的“脱钩”“新冷战”“民主对专制”等话语并不买账。拜登政府需要用“理性”言论来缓和对华关系,打造对华竞争的边界保障,并回应盟伴的关切,毕竟这些国家有它们自己与中国之间的利益需要维护。基辛格关于中美避战的言论,与美方反复强调的“管控分歧”“避免误判导致冲突”形成了呼应。

还要看到,当前这一轮中美互动升温,很大程度上受到“峰会预期驱动”的影响。2023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将于11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长期以来缺乏国内动能的美国外交太需要一场成功的主场盛会了,而这离不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合作。

基辛格曾说,他当年秘密访华之行是“将旧情嫌隙抛到脑后”“带着希望而来,带着友谊而去”。由此,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迈出决定性一步。今天,中美关系的时代背景、力量平衡和价值内涵均已发生重大变化,不变的是,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始终促使双方探索空间,在分歧中寻找共识,在紧张中谋求缓和。希望美国决策者能够尽快回归理性、务实,顺应时代潮流,看清世界大势,做出明智抉择。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文章转自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