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第22届东盟峰会25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闭幕。会议期间,东盟10国领导人围绕“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未来”主题,就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东盟共同体目标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虽然东盟各国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此次会议,它们进一步统一了认识,共同体建设将从此步入快车道。 |
成果令人瞩目 2003年10月,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发表了《东盟第二协约宣言》,正式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其三大支柱分别是“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这标志着东盟将由较为松散的以进行经济合作为主体的地区联盟转变为关系更加密切的、一体化的区域性组织。为进一步推进东盟一体化建设,2007年11月,第13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东盟宪章》,明确将建立东盟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写入宪章。与此同时,会议还通过了《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下称《蓝图》),重申在2015年之前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 内外加大合作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整体复苏艰难曲折。此次峰会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重申,东盟将努力缩小内部发展差距,加强互联互通,尽快形成统一市场,争取在2015年实现RCEP。会议期间,还穿插举行了第九届东盟东部增长区领导人会议和第七届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增长三角领导人会议,旨在加强次区域内部贸易与投资,加速实施已确定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峰会还明确了确保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必须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并提出了在2015年后努力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东盟长远目标,强调将进一步强化“东盟人”意识,特别是要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 面临不少挑战 虽然东盟在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合作、地区政治安全领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它仍面临不少的内部矛盾及外部挑战。一是东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东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既有新加坡、文莱和泰国这样的较发达经济体,也有缅甸和老挝等较不发达的经济体,且种族、宗教和文化呈多元化分布。分析人士指出,东盟2015年建成经济共同体时,其内部仍会因发展不平衡而适当保留差别待遇;二是东盟内部存在不稳定因素。东盟奉行不干涉内政的政策,成员国内部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但任何成员国内部局势动荡或成员国之间出现争议,都会引发外界对东盟内部能否保持稳定的担忧;三是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给亚洲地区安全和东盟内部利益诉求带来变数。鉴于实现东盟共同体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东盟内部如因内部诉求不同而失和,必然会影响到其一体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