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南亚 >
南亚
  • 孙兴杰:塔利班卷土重来,要在阿富汗重建中分杯羹? 2018-11-23 16:06
    对塔利班来说,从2015年的军事攻势正在转换为政治地位的确认,塔利班与现政府已经开始接触,与美国的接触意味着在未来阿富汗战后重建过程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国土的控制也会成为谈判桌上的筹码。阿富汗的局势再次处于十字路口上,塔利班、喀布尔政府以及美军之间的互动将成为风向标。
  • 林民旺:印度的“大国外交”越来越难玩转 2018-11-22 17:11
    印度外交一直是试图与各大国多头交好、多方得利。然而,现在这种八面玲珑的良好态势似乎正在弱化,根本原因恐怕在于大国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这些都使得印度运作“脚踩多只船”策略的空间越来越小,难以像过去那样在不同大国之间游刃有余。
  • 龙兴春:中印需用更多合作消除“战争情绪” 2018-11-21 17:33
    1962年中印经贸往来的规模非常有限。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未来经济将成为中印关系的压舱石。友好的中印关系对彼此意味着机遇,敌对的中印关系则会给彼此制造很大的麻烦。
  • 林民旺:理解印度战略摇摆 2018-10-09 16:56
    中印两国拥有相同的被殖民的历史,国情相似,都是在美欧主导的体系中逐步崛起,因此对当前国际体系的态度较为一致,在很多全球性议题上能够“天然趋同”。印度的战略摇摆,一定意义上说是符合我们需要的。只是,美俄不断地通过军售来提升印度的军事装备,间接地破坏了整个地区的稳定,这是需要我们加以提防和警惕的。
  • 马晓霖:岛国意外“变天”:马尔代夫大选无妨双边及中印关系 2018-09-27 17:14
    西方媒体想当然地认为,随着“亲华派”亚明总统下岗和反对派执政,马尔代夫的国家政策特别是外交战略会出现明显变化,甚至认为会发生逆转而重拾“印度优先”传统政策。这种判断堪称刻舟求剑,用历史眼光判断今天的马尔代夫,也带有某种零和思维和非此即彼的逻辑,将马尔代夫视为只能一边倒的他国附庸,忽略了这个岛国对国家主权和外交独立的珍视。
  • 张书剑:美印“2+2”对话:合作仍在深化 2018-09-27 16:54
    面对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策的转向,莫迪政府一方面重归“大国平衡”路线;另一方面淡化美日印澳四国在“印太”区域的共识,彰显印度的“外交自主性”。然而从此次“2+2”会谈的成果可以窥见,美印此前日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不会因在一些国际事务与经贸领域的分歧而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对印度而言,实现“印度梦”,离不开美国这个“天然盟友”的帮助。
  • 刘宗义:如何看待美印“2+2”会谈 2018-09-13 17:24
    美印“2+2”部长级对话的举行是极具象征意义的,这表明美印之间的战略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不断加强,逐步接近美国与其地区盟国的水平。美国与地区盟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之间早就建立了“2+2”部长级对话机制,日澳也早已建立外长和防长“2+2”对话机制。如果未来印度与日澳两国也建立起类似的战略安全合作机制,那么离美日澳印四国安全联盟的建成就不远了。
  • 龙兴春:印度能探索出新基建模式吗 2018-09-06 16:40
    对印度这次提出的“百座新机场”计划,笔者持相对乐观的预期。第一,私人资本参与可以保证建设资金。第二,机场建设土地相对容易获得。机场的土地拆迁范围要小得多,征地难度也降低了,从而能缩短工期。如果,印度这项机场建设计划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可以为印度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出新模式,加速改变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 钱峰:新德里知道什么是不可承受之重 2018-09-05 16:20
    无论是对中国不加掩饰的遏制意图,还是迫使印度早日“选边站”的做法,美版“印太战略”构想动机露骨,力度过猛,投入又如此吝啬,越来越与印度“战略自主”和“大国平衡”的外交原则背道而驰。成为与日澳相似的美国“小伙伴”,是新德里不可承受之重。
  • 王德华:印度正回归外交政策传统 2018-08-09 16:58
    印度正在回归传统“不结盟”外交。改善与中国关系是出于印度国家利益最大化之需。在对华政策上,一段时期内印度出现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摇摆,似乎对不结盟实践有淡化趋势。不过,经过之后的大辫论,印方大多数人认为改善与中国关系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之需。为此,今年以来,印政府调整了对“印太战略”的态度,致力于修复与中方的关系。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