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正文
冯仲平:美援难以维系,俄邻威胁大增,对华竞争加剧,欧洲三策谋“自救”
发表时间:2025-07-16 16:03 来源:国际网
面对俄乌冲突、特朗普回归和多极化浪潮等因素带来的全球秩序深刻变革,欧洲决定加快推进战略自主。其具体路径包括能源来源多样化、重整军备、经济“去风险”,并在身份认同上从“规范性力量”转向“地缘战略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欧洲同中美俄等大国的关系将更加复杂。中欧关系尽管竞争性增大,但在应对全球挑战、反对单边主义方面仍有广泛共识与合作空间。

欧盟和欧洲国家如何看待当前的世界大变局?它准备如何应对这一变化?欧洲的世界观对包括中欧关系在内的大国关系又意味着什么?欧洲国家以及欧盟领导人对世界发生的变化已经发表了很多看法。事实上,不仅是政界,欧洲的战略界和智库专家也参与到了这场关于世界变化以及欧洲如何应对的大讨论中来。

欧洲人普遍认为,现有的国际秩序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很多人认为,当前的世界大变局是30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冷战结束以来形成的国际秩序已经或即将结束。有些人认为这是80年未有之大变局,即二战结束以来的国际秩序正在改变。还有人认为这是300年甚至500年未有之大变局,即欧洲和西方主导世界的秩序正在走向终结。

虽然欧洲人对旧的国际秩序究竟指什么有不同的理解,但对于变化的趋势是有共识的。欧洲各国普遍认为,取而代之的将是多极化,并且承认多极化不可阻挡,这一点与美国不同。今年2月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的主题报告,就是以“多极化时代已然到来”为题目的。该报告提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由多极化塑造的世界”。报告认为,现在的多极化不仅表现为全球权力向更多行为体转移,而且表现为国家之间及国家内部分化的加剧。

欧洲人对多极化的后果普遍持悲观态度,认为多极化会削弱多边主义,导致世界陷入无序。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曾表示,多极化越多,多边主义越少。而前文提到的慕安会主题报告预测,在一个处于“多极化进程”之中的世界,“更多国家都在争夺影响力”,国际秩序的未来前景可能要“混乱得多”。欧洲普遍对特朗普重新执政以来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十分不满,但也有一些欧洲人对新兴经济体的多极化主张存在疑虑。

可以看出,欧洲人对多极化的后果在内心充满担忧,多极化只是他们不得不接受和面对的一个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准备如何应对?今年5月2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被授予查理曼奖的典礼上说:“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在这个十年将出现。如果我们不想简单地接受其将给欧洲和世界带来的后果,我们就必须塑造这个新秩序。历史不会原谅优柔寡断或拖延。我们的使命是让欧洲独立。”显然,冯德莱恩所说的塑造新秩序,指的就是实现欧洲的独立自主。

欧洲正在对其身份进行重新定位,放弃原先给自己设定的软实力、规范力量、民事力量,转而追求地缘政治力量、军事力量。从战略角度,欧洲的应对方式是实现自主化。过去80年,“一体化”是欧洲的关键词和主线。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二战结束后的西欧,冷战结束后扩展到中东欧。从现在开始,自主化将成为欧洲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三个“重新(RE)”。

首先是能源上“Repower”(重新寻求能源),目的是实现能源多样化、自主化,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其次是军事上“Rearm”(重新武装),目的是接受“后美国世界”,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这个概念提出后,意大利、西班牙不喜欢,认为有军国主义意味,所以“Rearm”被包装成了“Readiness 2030”(2030战备计划)。第三是经济上“Rebalance”(重新平衡),目的是减少在经济上,特别是在关键原材料上对第三国的依赖。该战略在2023年6月正式出台,手段是所谓的“去风险”。

以上就是欧洲面对世界之变所设想出的应对之策,其核心是三个字——自主化,也就是冯德莱恩讲的“让欧洲独立”。从现在来看,欧洲自主化目标已经确立,但这些目标能否实现,还有待观察。

在欧洲追求自主化的过程中,欧洲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将日益复杂化。首先,关于美欧关系,特朗普二次上台以来,欧美互信陷入战后最严重的危机当中。四年后即特朗普本届任期结束后,欧美关系有可能缓和,但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欧洲尽力迎合、巴结特朗普,这一点从最近的北约峰会可以看得很清楚。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拉住美国,时间越长越好。但长远来看欧洲对美国的安全保护承诺已不抱幻想。

第二,关于俄欧关系,由于欧洲认定俄罗斯是其“长期的、最大的安全威胁”,俄欧对立状态将会维持很长时间。正因为这一点,即使美国有一天放弃了对乌克兰的援助,欧洲也不会改变“援乌抗俄”的立场。

最后,中欧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欧洲越来越倾向于从竞争的角度看待与中国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很难改变。但竞争不应影响双方开展合作,中欧仍有合作的空间。在经贸、应对全球挑战、反对单边主义等方面,中欧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完全可以加强合作。当务之急是,双方应该共同努力,管控经贸摩擦,防止冲突升级,争取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文章转自“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