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此次中东之行收获颇丰,意外迭出,预示着其基于实力的强势外交和“交易外交”正在撬动与重塑中东地缘关系,更表明尽管内忧外患,但美国的基本盘依然稳固而强大。同时,随着“什叶派之弧”不断崩塌,“抵抗轴心”不断解体,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的关系不断加强,甚至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亚伯拉罕协议》呈现不断扩大态势,以及美伊关系今年出现大幅度调整的可能前景,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中东正在酝酿和萌动中。 |
中东时间5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结束为期四天的中东阿拉伯三国正式访问之旅。这是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首次展开的国事访问,延续了他看重中东商业和地缘价值的传统。尽管特朗普此行意外地“绕开”美国头号地区盟友以色列,但是,其被预期为“收割之旅”的三国行收获满满,无论是卖军火、拉投资、宣政策,还是“收割”敌人或战略对手,都取得了十分靓丽的成绩。单以特朗普成功海量“吸金”的成果看,美国不仅军事霸权地位十分巩固,地缘撬动能力依然非常突出,对财富的“虹吸效应”优势更在短时间内令其他大国和经济体难望其项背。总之,美国依然是唯一对中东地区具有强大塑造力的域外大国。 5月13日起,特朗普的中东之行从沙特阿拉伯开始,以卡塔尔和阿联酋殿后收官,整个过程凸显了其“实力外交”和“交易外交”的特质。上述三国是阿拉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也是国家安全上对美国十分倚重的海湾国家,世人皆知特朗普此行一定会“吸金”无数。饶是如此,结果依然令人惊讶。 为了确保沙特等“富而弱”的海湾君主国继续奉行“赎买”政策,通过大量向美国送钱买平安、买地位,特朗普重返白宫即高调宣布将把首次出访的“初夜”献给利雅得。不仅如此,特朗普启动美俄首次高级别会谈,也特意请沙特来做东,给足后者面子。特朗普甚至还宣称要将“波斯湾”更名为“阿拉伯湾”,做足了功课和前戏。 八年前,特朗普首次出访海湾,从沙特卷走1150多亿美元军火款,获得利雅得十年内对美投资4000亿美元的正式承诺,也与卡塔尔敲定400多亿美元军火大单。这次再到海湾做客,特朗普一改曾在白宫指着鼻子奚落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的趾高气昂姿态,在13日举行的“沙特-美国投资论坛2025”上卑躬屈膝,对这位年轻的东道主极尽褒扬甚至献媚之事,慷慨地反复赞誉其如何“伟大”和“英明”,也多次赢得这位实际执政者的满脸喜悦、热烈掌声和起身致意。 美沙关系进入数年来的新蜜月,甚至堪称新世纪以来的最高点,而这一切的关键是利益输送打底,石油美元铺路。特朗普抵达利雅得当天,美沙双方就签署1420亿美元军售协议,商定美国十多家防务公司向沙特提供五大类国防设备和服务。沙特还承诺将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加强双边战略伙伴关系,促进经济繁荣,并在未来几个月共同努力,将投资总额提高到一万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美沙达成的最大军火交易和最大规模投资协议,而沙特的巨额投资将强化美国的能源安全、国防工业、技术领先地位,以及获得全球基础设施和关键矿产的渠道。 特朗普非常熟悉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三个“富甲天下”的阿拉伯邻国的微妙关系:沙特和阿联酋既是阿拉伯联盟的“权力新贵”和“行动双驱”,又存在着微妙的竞争和比富关系:卡塔尔作为小兄弟曾受到沙特与阿联酋的联手压制与孤立,又仰仗自身财大气粗和美国青睐而成为压不垮的“海湾小强”。特朗普此行特意将三国串联在一起,旨在通过沙特这个大杠杆来撬动卡塔尔和阿联酋,完成其“万亿美元”收割之旅的宏大目标。 卡塔尔王室在特朗普出访前夕,先绕开美国法律限制,通过五角大楼向特朗普捐赠一架价值4亿美元的豪华型波音747-8型客机,以替换服役超过40年的“空军一号”专机。特朗普14日到访多哈并会见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时,肉麻地吹捧美卡关系是“忠诚的友谊”、“彼此喜欢”。美卡当天签署超过2435亿美元的经济合作协议,包括卡塔尔购买价值为960亿美元的210架波音飞机,创造了波音公司有史以来最大一笔飞机订单。此外,卡塔尔还将购买价值30亿美元的MQ-9B无人机和反无人机武器系统等。 2017年特朗普首次出访沙特和卡塔尔,先是帮腔沙特宣称卡塔尔“资助恐怖主义”,转眼又帮后者“摘清”,这乘人之危的一打一揉,使原本保有美国海湾最大空军基地的卡塔尔通过狂购美国军火而获得强大保护伞,以致最终摆脱沙阿双雄的高压和“围殴”。 有了沙特和卡塔尔的超级大礼包做铺垫,15日,特朗普最后一站出访阿联酋,促成其与美国签署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还将合资建设占地26万平方米、容量为5GW的数据中心,足以支持250万枚英伟达B2000芯片运行。其实,早在今年3月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谢赫·本·扎耶德访美期间,就已承诺将在美国建立为期10年、总额1.4万亿美元的投资框架。如此说来,特朗普尚未开启海湾之旅,阿联酋就主动且提前将厚礼献给白宫。 特朗普海湾三国行也是一次政策官宣之旅。在沙美投资论坛长达一个小时的即兴演说中,特朗普装模作样地谴责了美国前政府对中东地区的干涉,声称其前任们在中东“破坏的国家远多于建设的国家”,强调美国“没有永远的敌人”,坦言“美国一些最亲密的朋友正是我们过去曾与之交战的国家”。特朗普还以沙特发展模式为例,强调“自主建设”比“外部干涉”更为有效。分析家们认为,拜金主义者特朗普似已公开抛弃带有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干涉外交和炮舰政策,试图以“重商主义”的新政策重塑中东格局。 世界舆论还惊讶的是,特朗普此行“漏掉”铁杆盟友以色列,以避免美国大利益受到以色列小算盘的干扰,避免本届政府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加沙战争泥潭中陷入过深。此前,特朗普因过于偏袒以色列而招致阿拉伯舆论的不满。但是,毕竟美以是铁打的盟友,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也私交颇深,以色列貌似不在特朗普此次首访名单上,特朗普依旧本能地不忘老朋友,包括敦促沙特尽快加盟与以色列媾和的《亚伯拉罕协议》,敦促叙利亚与以色列实现和解,并继续贩卖美国可以占有加沙的歪理邪说。 真正震撼到世界的是,特朗普在利雅得突然公开会见叙利亚新领导人沙拉,并敦促其实现叙以关系正常化,驱逐境内“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并承担在叙东北部设立监狱关押圣战分子的责任。这次由沙特王储亲临现场、土耳其总统通过视频参与的会见,是25年来的首次美叙峰会。不仅如此,在沙土两国领导人现场呼吁下,特朗普还宣布解除美国对叙利亚延续几十年的经济和贸易制裁,为后者摆脱长达46年的国际制裁特别是美国单方面制裁画上句号。 特朗普会见沙拉堪称典型的“去价值观外交”和“化敌为友”,因为他完全不顾沙拉曾是美国长期通缉的“恐怖”分子头目,完全不顾大马士革新政府的班底是依然位列联合国和美国恐怖组织名单的“解放沙姆”组织。特朗普甚至在离开沙特登上专机时还对美国媒体公开赞誉这个昔日“仇人”:过去是“充实的战士”,今天是“阳光、帅气的硬汉”。16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亚会见叙利亚外长希巴尼,明确表示美国将帮助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并远离伊朗影响的叙利亚。 其实,熟悉特朗普外交经历的观察家并不奇怪,因为在第一任后期的2020年3月,特朗普为了尽快结束阿富汗战争,断然抛弃美国扶持20年的喀布尔政府,毫无国格尊严和政治节操地与死敌塔利班武装签署停火换撤军协议,导致阿富汗陷入“一国两府”局面,并很快由塔利班重新掌权。特朗普甚至不顾国体与颜面,试图邀请塔利班领导人做客白宫,并当场开除持反对意见的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 特朗普此轮中东外交的另一个重大收获是,通过“胡萝卜加大棒”方式,迫使“抵抗轴心”三强的也门胡塞武装、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及伊朗做出重大让步。特朗普出访前夕,通过阿曼居中斡旋,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胡塞武装承诺不再袭击红海过往船只。同时,哈马斯宣布释放最后一位美国人质,作为送给特朗普的见面礼,也算是对特朗普政府并不完全对以色列言听计从的回馈。15日,哈马斯高级官员巴赛姆·纳伊姆对媒体称,哈马斯正在与美国进行直接谈判,以达成结束加沙冲突的协议……如果实现永久停火,哈马斯可以交出加沙地带控制权。 特朗普出访前,美国代表与伊朗已在安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四轮会谈,双方均称有“建设性”进展。在利雅得期间,特朗普再次对德黑兰喊话,敦促其领导人选择一条“新的、更好道路”而与华盛顿达成新的核协议,并警告说这种寻求外交解决方案的机会“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威胁“如果伊朗领导层拒绝这个橄榄枝……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采取极限施压,将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 也许是前四轮谈判已摸到特朗普的脉搏和底牌,也许是难忘特朗普第一任极限施压而带来的痛苦,也许是经历了“第六次中东战争”的战略性大失败,也许是俄罗斯公开强调不会介入美伊军事冲突,也许看到特朗普政府最近与胡塞武装和哈马斯的积极互动……一系列剧烈变化促使伊朗政府对特朗普此番软硬兼施的外交攻势做出快速而明确的回应。 5月14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顾问沙姆哈尼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表示,伊朗愿意与美国达成协议,以换取美国解决经济制裁。沙姆哈尼称,伊朗将承诺永不制造核武器,销毁其高浓缩铀库存,同意将铀浓缩用于民用所需的较低浓度,并允许国际监督人员监督该过程。 观察家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伊朗围绕核问题释放的最为快速、最为灵活的妥协姿态。此前,尽管伊朗谈判代表坚守强硬立场,但是,特朗普的海湾阿拉伯三国收割之旅如此丰硕,美阿关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美叙关系发生历史性逆转,以及“抵抗轴心”成员各自为政,都迫使德黑兰快速调整外交姿态与核危机立场,以免未来进一步陷入孤立和被动局面。15日,特朗普在离开多哈前往阿联酋访问时进一步明确,美伊非常接近于达成核协议,德黑兰已“在一定程度上”同意了相关条件。 总之,特朗普此次中东之行收获颇丰,意外迭出,预示着其基于实力的强势外交和“交易外交”正在撬动与重塑中东地缘关系,更表明尽管内忧外患,但是,美国的基本盘依然稳固而强大,原本将巨额主权财富基金大都投资美国市场的海湾主要产油国,继续将未来的财富保值、增值和高科技发展前景押宝在美国这个战略盟友身上。相比之下,海湾主要产油国在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投资微不足道,无异于“胡椒面”和“毛毛雨”,这种资金流向的巨大反差,衬托出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暂时难以被撼动的现实地位。 同时,随着“什叶派之弧”不断崩塌,“抵抗轴心”不断解体,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的关系不断加强,甚至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亚伯拉罕协议》呈现不断扩大态势,以及美伊关系今年出现大幅度调整的可能前景,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中东正在酝酿和萌动中。 (作者为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文章转自“凤凰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