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以来,韩国政坛形成保守和进步两大阵营,但民众政治倾向未完全“两分天下”,中间选民规模不断扩大。尹锡悦政治兴衰与中间选民支持与否密切相关,由于其执政后保守色彩彰显,中间选民大失所望,去年12月以来,中间选民成为赞成弹劾尹锡悦的主力军。随着尹锡悦弹劾案尘埃落定,即将举行的大选,中间选民的选票仍是决定大选结果的关键,但处理好“传统票仓”和中间选民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 |
4月4日,韩国宪法法院的八名法官一致裁定尹锡悦于去年12月发动的紧急戒严严重违反宪法和法律,总统职务即刻被罢免,尹锡悦从而成为朴槿惠之后的韩国宪政史上第二位在任遭弹劾的总统。根据韩国法律,总统缺位后,需在60天内举行大选,选举出新一任总统。从政治素人到国家元首,再到坠入弹劾,尹锡悦的政治生涯颇具传奇色彩。在尹锡悦的沉浮过程中,韩国的“中间选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即将举行的新一轮大选中,中间选民的选择同样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变量。 两强政治格局下的中间选民 自1987年以来,韩国政坛逐渐形成了保守和进步两大阵营分庭抗礼的局面。在政党层面,两大阵营皆为一个核心大党加若干小党。经过数十年的整合、更名过程,国民力量党成为代表保守阵营的第一大党,进步阵营的代表则是共同民主党。 与政党政治中的两强格局不同,韩国民众的政治倾向并没有完全按照保守和进步“两分天下”。进入21世纪以来,未曾经历冷战时代和民主化运动的年轻一代逐渐进入选举年龄,他们中的相当一大部分不愿在政治理念上二选一,不少“成熟世代”也对两党争霸局面感到厌倦,选择了“中道”或“无党”倾向。在此背景下,韩国的中间选民规模不断扩大。韩国行政研究院进行的“社会统合实态调查”表明,早在2013年,中间选民比重就已达到46.3%,此后每年都维持在45%以上。在2024年的调查中,45.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理念是“中道”,而回答“保守”的受访者占30.2%,回答“进步”的受访者占24.6%。 可见,韩国民众的政治倾向是“三分天下”的,但政党政治却没有跟上步伐。中间选民的增加使更多民众期待韩国政坛出现能够和保守、进步两大政党分庭抗礼的“第三势力”,但这种期待迄今未能成为现实。在2016年的国会选举中,新国家党(国民力量党的前身)和共同民主党共获得300个国会议席中的245席,仅有55席落入其他政党或无党派人士手中。而在2024年的国会选举中,国民力量党和共同民主党共获283席,在政坛的垄断地位反而更加巩固。由于政党结构和民众的政治倾向分布之间产生脱节,人数众多的中间选民在韩国各级选举中仍然只能在选择保守、进步两大政党之中。 尹锡悦与中间选民:从依托到遭弃 尹锡悦的政治兴衰与中间选民支持与否密切相关。在韩国检察系统任职期间,尹锡悦不仅将保守阵营的李明博、朴槿惠两位总统送进监狱,而且坚决抵制由文在寅领导的进步政府所发起的检察改革,给长期以来受困于二选一窘境的中间选民带来极大“新鲜感”,并借此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2021年3月,尹锡悦辞去检察总长一职,开始为一年后的大选蓄力。这时,韩国民调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31.2%的受访者支持尹锡悦成为下届总统,而在中间选民当中,选择尹锡悦的比例达33.6%。 2021年8月尹锡悦加入国民力量党,明确了自己为保守阵营站台的立场,但中间选民支持尹锡悦的热度不减。从2022年2月末韩国盖洛普的民调数据来看,尹锡悦在中间选民中的支持率为34%,略低于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的40%。然而,2022年是韩国民意保守化较为严重的一年,保守倾向的选民(30.4%)明显多于进步倾向的选民(22.8%),尹锡悦在“基本盘”上占得先机,因此在中间选民中获得三成以上支持足以让他在大选中战胜李在明,创造政治素人战胜传统政客的“神话”。 尹锡悦的保守色彩在上台执政之后进一步彰显,中间选民对其态度也从期待转向失望。韩国盖洛普数据显示,对尹锡悦的满意度在2022年6月初尚为53%,六周后就下降到32%。而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尹锡悦的支持率基本徘徊在30%~40%之间,进入2024年下半年之后更是经常跌到30%以下。这意味着,支持尹锡悦的群体仅剩下保守民众,多数中间选民在戒严风波之前就已背弃尹锡悦。 去年12月以来,中间选民成为赞成弹劾尹锡悦的民意主力军。韩国盖洛普今年3月末的数据显示,高达70%的中间选民中赞成弹劾,反对弹劾的比例仅为22%。中间选民的明确态度带动了韩国的整体民意,使赞成弹劾的民意比反对弹劾的民意高出20多个百分点。民意虽然无法成为宪法法院进行裁决的依据,但仍然是决定政治家命运的重要风向标。依托中间选民获得执政地位的尹锡悦,在其不到三年的总统任职时间内过度依赖于保守民众的“无条件”支持,最终因中间选民的唾弃而付出惨痛代价。 必须争取的中间选民 随着尹锡悦弹劾案尘埃落定,即将举行的大选成为韩国政坛焦点。无论是保守还是进步阵营,都难以仅靠自己的传统支持群体获胜,中间选民的选票仍是决定韩国总统桂冠花落谁家的关键所在。 今年4月初的韩国盖洛普民调显示,62%的中间选民倾向于政权更迭,仅有28%的中间选民倾向于维持政权,这显然利好共同民主党。然而,中间选民的“稳定性”远低于保守选民和进步选民,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其改变选择。因此,当前处在劣势的国民力量党仍有机会挽回部分中间民意,在大选中保持竞争力。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韩国两大政党在设计竞选纲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传统支持群体和中间选民“二者不可兼得”的问题。受戒严风波影响,韩国的政治极化和民意撕裂空前严重,保守和进步民众均对本方政客的“忠诚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度讨好中间选民的政策往往会激发传统支持群体的不满。例如,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作为下届总统职位的最有力竞争者,早在尹锡悦弹劾案审理期间就积极向中间选民示好,甚至把自己的政策路线定义为“中右”。此举在党内引起相当大的争议,不少支持者认为其破坏了进步阵营的“理念认同”。同样,国民力量党在弹劾尹锡悦的问题上也显得顾此失彼、患得患失。 可见,在当前韩国政治的复杂环境下,处理好“传统票仓”和中间选民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对总统之位的潜在挑战者而言,这是无法回避的难题。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