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司文:从达沃斯论坛看世界经济的“变”与“不变”
发表时间:2025-01-26 23:01 来源:国际网
近日,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本次年会以“智能时代的合作”为主题,把脉发展大势,聚焦风险挑战,共商应对之策。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上升,同时,技术变革带来增长新动力,但也催生新风险。因此,加强全球技术治理是出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新质生产力提供增长动能,与会各方期待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作贡献。

2025年1月20日至24日,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本次年会以“智能时代的合作”为主题,把脉发展大势,聚焦风险挑战,共商应对之策。

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上升

低速增长长期性。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态势,加之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显示,2025、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小幅回升至3.3%,虽保持稳定,但仍低于21世纪前20年3.7%的历史平均水平。世界经济论坛称,全球增长前景正处于几十年来的最低谷。世界银行也评估认为,全球经济较长期前景为本世纪初以来最弱,各地区增长潜力都在下降。

风险挑战艰巨性。新旧风险叠加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布伦德称,当前全球不确定性“达到了一代人以来的最高水平”。一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在持续。作为当前最紧迫的全球安全危机,巴以冲突和乌克兰危机仍未有结束迹象,其负外部性仍在外溢。二是反经济全球化力量不断上升。尤其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不断强化保护主义倾向,更是在论坛年会的视频演讲中公然威胁加征关税,势必加剧贸易紧张态势,扰乱全球经济秩序。三是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持续较量。特朗普就职当天便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巴黎协定》,气候、环境、资源等全球性问题或更突出。

国际合作必要性。地缘经济碎片化、地缘政治两极分化以及价值观分歧持续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本应同舟同济,共谋解决之道,而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合作晴雨表”显示,当前全球合作水平正处低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推动从全球金融体系到联合国安理会的各大机构改革确有必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呼吁保持国际贸易的开放性和可预测性。世界经济论坛特别指出,未来十年至关重要,稳定的关键在于合作。

“智能时代”新“变”量

技术变革带来增长新动力。一是促进生产力提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正快速改变全球经济格局。世界经济论坛指出,如果妥善运用这些新技术,未来十年全球生产力有望增长10%。二是创造新就业岗位。论坛在年会前发布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显示,由于技术进步和绿色转型等,全球预计到2030年将创造1.7亿个工作岗位,科技、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就业机会增长最快。三是推动全球贸易增长。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称,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克服不平衡等问题,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技术无序扩张催生新风险。其一,加剧发展鸿沟、社会分化。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重点关注技术与社会分化问题,认为当前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具有明显垄断性,广大南方国家既缺少发展资本又缺少技术实力,难以从智能革命中获益。人工智能虽带来大量新增岗位,也淘汰大量低技能岗位,导致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分化。其二,冲击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平衡能源消耗与技术进步,是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其三,带来额外技术风险。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的谬用、恶用、滥用将严重影响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世界经济论坛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错误和虚假信息列为今年全球面临的五大风险之一。

加强全球技术治理是出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人工智能技术的失控风险发出警告,与论坛主题“智能时代的国际合作”形成呼应。当前,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仍然呈现碎片化、低效化、政治化特点,要想真正释放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增进人类福祉方面的巨大潜力,必须加强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一方面,以普惠公平发展为目标,探索在智能时代经济增长的新机遇、新模式。另一方面,以防范风险为底线,确保技术可靠可控。

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增长源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1979—202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水平。同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24.8%,居世界首位。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成绩喜人。一是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二是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外贸实现总量、增量、质量“三量”齐升。三是投资大国地位再巩固。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与会各方期待中国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作重要贡献,并进一步加强对华合作。

新质生产力提供的增长动能不断。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是十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以创新引领自身发展,还将创新成果共享全球。其一,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通过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有力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其二,中国通过新能源领域技术与产业合作,助力更多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欧洲、东南亚多国对华合作热度不减。其三,中国以“数字赋能”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尤其是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2024年9月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场内外签约项目达113个。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不止。秉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再到三大全球倡议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中国不断向世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双多边国际治理与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向世界传递中国同各国加强友好合作的真诚愿望:“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人员,文章转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