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期的导弹试验也反映出莫迪政府在大国竞争加剧的国际环境中为印度争取地缘政治筹码的意向。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正走向多极化,印度自视为“全球大国”,将现如今的格局变化当作自身“战略机遇”,必然要牢牢掌握核武器及其形成的战略威慑力,谋求持久的地缘政治优势,在大国权力平衡态势变化中为自身地位的提升创造条件。 |
近年来,新型洲际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导弹防御体系等成为国家、尤其是核国家争相发展的能力。印度作为20世纪90年代末闯入“核俱乐部”的“事实上的核国家”,在核与导弹能力的提升方面也显示雄心,其威慑力量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继今年3月中旬试验了具有多弹头技术的“阿格尼-V”型弹道导弹之后,印度又于4月成功进行了“阿格尼-Prime”弹道导弹试验,并且自称这两次试验对印度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和潜在威胁具有“里程碑意义”。 1983年,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启动了“阿格尼”(梵语“烈火”)导弹计划,力求在已有的“普里斯维”系列短程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出中程导弹来。经过40年苦心经营,印度已发展出五代“阿格尼”导弹,射程从700公里到5000公里不等。其中,“阿格尼-V”在2008年开始研制,2012年进行首试,其“标配”包括三级固体燃料推进的火箭发动机,射程突破5000公里。今年的试验已是该型导弹的第十次,之所以被印度称为“导弹能力的跃进”,是因为此次增加了分导多弹头技术。试验成功后,莫迪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兴奋之情,并称印度成为继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后全球第六个拥有分导多弹头技术的国家。 “阿格尼-Prime”则是“阿格尼-I”“阿格尼-II”中程弹道导弹的升级版,采用了先进固体燃料推进剂与导航系统,机动性和打击精度得到显著提升。该型导弹射程为2000公里,能搭载多种类型的战斗部,灵活运用于不同战场。有观点认为,“阿格尼-Prime”今后将会被更多用来对付巴基斯坦,“阿格尼-V”则针对中国。 多弹头技术是印度近期导弹能力升级中最亮眼的成绩。理论上,它从两方面提升了印度的核威慑力:第一,构成核武器打击的“倍增器”。一枚导弹发射多个核弹头,可同时攻击敌国数百公里范围内数个战略或战术目标。第二,增加核打击的确定性。由于近年来一些国家加强导弹防御系统部署,攻击方的核弹头能否穿透敌方防御网成为检验核威慑力的新变量。多弹头技术因此被认定是对导弹防御系统的“反措施”。实现了多弹头技术的突破,以及燃料、导航、精确度等方面的进步,新德里的信心似乎正在“爆棚”。 然而,频繁试验是否意味着技术的实质进展和威慑力的真正提升?试验中的一些细节也让印度专家有所保留。首先,最近的试验不能保证弹头小型化达到理想程度。其次,再入大气层时的载具搭载弹头能力也不确定,需要反复试验。印方此次并没有宣布多弹头的数目,据推测最多只搭载三枚。再者,印度只进行过五次核试验,能否确保多弹头的当量也是问题。此外,“阿格尼-V”能否搭载假弹头也是未知数,特别是在助推段和中段飞行阶段。 不可否认,印度的多弹头再入技术试验成功对巴基斯坦形成不小的压力,估计巴方会以某种方式做出回应,以维持印巴相互威慑的稳定。因此,印度近期的导弹试验很可能引发南亚的导弹、特别是多弹头技术竞赛。 种种迹象表明,印度近期的导弹试验隐含着政治动机。印度的试验是其打造“三位一体”的“可信最低威慑力”的一部分。强大的核威慑力有助于增加莫迪政府为印度寻求“有全球领导力大国”地位的筹码。从试验选择的时间节点看,今年是印度议会选举年,莫迪正寻求第三次连任,需要通过一系列国防工业成就的展示为其执政业绩增光添彩。在此方面,印度航天界已于今年元旦成功发射了首颗研究黑洞的卫星,近期还宣布了载人航天计划,军方也准备试验超远程反潜导弹。 印度近期的导弹试验也反映出莫迪政府在大国竞争加剧的国际环境中为印度争取地缘政治筹码的意向。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正走向多极化,印度自视为“全球大国”,将现如今的格局变化当作自身“战略机遇”,必然要牢牢掌握核武器及其形成的战略威慑力,谋求持久的地缘政治优势,在大国权力平衡态势变化中为自身地位的提升创造条件。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