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3位内阁部长及庞大经济代表团访华。中德关系战略性一直十分突出,不仅引领中欧关系发展,两国在全球治理上也有着深远的合作。当前地缘冲突频发,世界经济遇阻,全球面临失序风险。中德同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进一步拓展双边合作,以共建“全球稳定力量”为引领,为动荡世界增添稳定因素。 |
做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柱 德国长期以来是欧盟经济的“火车头”,特别是在默克尔执政时期,对欧盟走出债务危机泥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经济受到不小的冲击,2023年甚至陷入衰退。但其经济分量仍高,“稳定锚”的作用不会轻易消退。 事实上,德国以制造业为根基的经济结构仍具有相当优势。2023年,在德国整体出口额下降1.4%的形势下,机械、汽车业出口额仍增长8.9%和5.5%,凸显其全球竞争力。德国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为64.8%,基本回归疫情前水平,相比大多数国家拥有较大财政政策空间。其对欧盟预算的贡献超过1/4,欧盟诸多政策落实都需要仰仗德国“钱袋子”。德国还于2023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也意味着德国更需承担起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重任。 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和韧性,德国经济拥有独特优势,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在近年全球经济贸易秩序受地缘政治冲击的背景下,中德两国更应加强协作,向世界释放更大利好。 首要是确保中德经贸关系稳定,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为两国增长注入更多动力。可以看到,尽管受到来自政治上的阻力,德国企业仍看重中国市场,2023年德企对华直接投资达119亿欧元,同比增长4.3%,再创新高。而中国长期向德国提供门类齐全的产品,对稳定德国物价、确保德国供应链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中德两国也依靠各自经济优势,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两国经济及贸易保持稳健,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稳定、增长意义重大。 中德还应合力推动全球供应链畅通,共同反对脱钩断链、打破“小院高墙”,寻找打通全球物流运输堵点的可行之策。此外,中德还要共同维护和优化全球金融贸易秩序,维护世贸规则,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彼此支持人民币和欧元国际化,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 做全球战略稳定的推动力量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和战败国,也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其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尽管德国始终与西方盟友保持一致立场,但在提供重型杀伤性武器方面,德国一直步伐缓慢,迄今仍拒绝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客观上讲,德国的谨慎立场对于避免西方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有一定作用。 德国历来重视规则与秩序,早在中世纪时期,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就有“必须有秩序”(Ordnung muss sein)的名言。德国认可战后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体系,致力于加强德国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参与度,在化解冲突、国际维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领域突出联合国及其职能机构的规范性作用。也正因此,德国十分不满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动辄“退群废约”,对于未来国际秩序能否有效运转感到忧虑。 当前,俄乌、巴以两场冲突延宕,世界充满动荡不安。中德均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理应共同发出和平之声。就在2022年11月朔尔茨就任总理后首次访华时,中方就明确表示“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为维护亚欧大陆战略稳定发出了有力声音。此次,中德双方再次表示,都致力于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反对使用核武器或攻击和平核设施。中方也支持德国继续在俄乌问题上保持审慎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就在此次朔尔茨总理访华首日,加沙冲突进一步升级外溢,此次中德共同呼吁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2728号决议,防止事态扩大,并呼吁有影响力的国家共同推动早日持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这都说明,中德关系的意义早已超越双边关系范畴,关系着全球战略稳定。 当前,国际上关于“新冷战”的讨论此起彼伏。中德同作为肩负国际责任的大国,应旗帜鲜明地反对“新冷战”和阵营对抗,支持多边主义、和平发展,共同维护联合国权威,为促进全球合作筑牢制度性保障。 做维护社会稳定的对话伙伴 一段时间以来,以稳定著称的德国政局遭遇一些挑战。一方面,执政党支持率下降,传统大党的支持者不断流失;极右民粹思潮高涨,导致社会上极右和反极右两股力量激烈角力。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民众收获感下降,农业、交通、公共服务等行业频繁举行全国性大罢工,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此外,德国还面临不少治理难题。例如,近年来欧洲移、难民问题突出,德国是移难民赴欧最主要的目的国,如何在应对移民涌入和有序接纳安置间维持平衡,考验德国政府智慧。德国住房短缺,朔尔茨政府上任时承诺每年新建40万套住房,但始终难以兑现,遭到舆论抨击。这些治理难题均直接关乎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民众福祉恰恰是一个国家保持政局稳定的根基,这进而对全球局势稳定也有着重要影响。 新形势下,中德均面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如何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是两国政府必须完成好的答卷。中德两国在治国理政上各有所思、各有所得,中国正致力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两国完全可以加强经验交流,就新时代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人口老龄化、产业政策、数据安全等问题充分沟通、互相借鉴,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中德两国共同的智慧。 (作者为现代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文章转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