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金灿荣:世界进入“大争之世”,我们将目睹500年来最深刻变局
发表时间:2024-01-23 19:23 来源:国际网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的国际格局、新的现代化模式、新的工业革命和新的全球治理,所有的“新”都与中国有关,因此中国是最大自变量。当今的大变局,因为本质上是东西关系的彻底转换,是500年来最深刻的变化。所以,很多矛盾势必发生,尤其是中美矛盾。对此,尤其是应对上升中的中美矛盾,唯有扎扎实实,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求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突破。谋求经济战略自主,在中美博弈中取得主动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使世界进入了“大争之世”。

所谓“大争之世”,在中国历史上指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特指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时期。从春秋初期万国林立,进入战国二十国家到七雄,最后成一统的秦国。还有一种情况是王朝更替,老朝代崩溃且新朝代没有建立的阶段。当下,世界处于以前西方主导的老秩序正在解体,但新秩序还没有建立的过渡期,可以说,世界范围的“春秋争霸、战国争雄”开始了,这与过去改革开放40多年面对的外部环境是不一样的。

大国之间竞争主要是贸易竞争而不是武装冲突。而当下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俄罗斯与美西方实际处于军事对抗状态,另一方面中美爆发冲突的风险也有所提升,“大争之世”到来,大国之间冲突可能性在提高。

在“大争之世”的背景下,如何具体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可以尝试用四个“新”来理解,即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新的现代化模式开始确立;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到来和新的全球治理方案逐渐完善。

新的国际格局是指从长时间的西方主导走向当今的“东升西降”。国际格局指的是一段时间之内很稳定的、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国家间力量对比是国际格局的基本结构和内核,决定着国际秩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过去五百年,以欧洲和后来的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凭借地理大发现和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这两个原因,西方国家在实力上从领先到碾压了中国、阿拉伯世界等其他文明和国家,主导了这一段历史的国际格局。近十年,这种国际格局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东升西降”。当前西欧和日本的力量正在下降,不仅在经济总量上颓势明显,其新技术的应用上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因此,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由于国家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五百年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从根本上要发生变化,“东升西降”的新国际格局正在形成。

随着物理力量对比的变化,西方的心理也在变化。一直以来西方人对自身的模式十分自信,认为欧美是现代化成功的模板,其他成功国家如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也是学习西方,因此认定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就是“普世价值”,与之偏离的就是“异端邪说”。但这10年,在前文所述的现实面前,他们的傲慢心理被打破了。西方模式拥有绝对性、唯一性和排他性认知的时代结束了。

新的工业革命指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在工业化的进程当中只有工业革命才能带来生产力的进步和文明的飞跃,是一切的前提,而社会、思想、制度和艺术等方面的革命都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和产物。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有两次半是由英国和美国发生,主导世界的硬权力和软权力也都被英美所掌控。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用七十余年时间成功实现西方300年的工业化,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尾巴。

如今人类正在走向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一定有决定性贡献,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征之一。通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四个赛道: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工业材料、新能源,在四个赛道竞赛的是中美。

第四个新是新的全球治理。自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成为了一个整体,全球化的进程开始。全球化必然也会带来全球问题,因此需要有全球治理。过去的全球治理都是依照西方国家所制定的方案,但是我们认为,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进入了“强起来”的阶段,这也是需要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发展阶段。全球治理从西方主导变中西共治,这就是百年变局,“大争之世”的最后一个含义。

总的来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的国际格局、新的现代化模式、新的工业革命和新的全球治理,所有的“新”都与中国有关,因此在大争之世中,中国是最大的自变量。当今的大变局,其带来的变革之深刻远大于两次世界大战,因为大战本质上是西方的内战,而现在是东西关系的彻底转换,是500年来最深刻的变化。所以,很多矛盾势必发生,尤其是中美矛盾。应对大争之世,尤其是应对上升中的中美矛盾,没有诀窍。扎扎实实,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紧国内经济,谋求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突破,实现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谋求经济战略自主,在中美博弈中取得主动权。这是我最终的结论。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文章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