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年间,世界发生巨变。美日韩及美国与其他盟友之间的关系得到高度强化,国家间频繁互动。特别是疫情期间以及各国陆续解除疫情防控措施之后,中国与美西方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方式出现了较大差异。在中美战略博弈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南三角”迅速聚集、中日韩合作动力不足的态势可能持续。美国2024年大选,若特朗普上台,可能会成为未来影响东北亚地区格局的重要变数。 |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标志着后冷战时代的终结,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大国不合作,国家间对抗和冲突升级,传统军事安全的优先性上升,经济合作等议题的优先性下降,联合国安理会濒临失能,旧的国际秩序面临崩塌风险,等等。而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正是除欧洲以外受到乌克兰危机影响最大的地区,也是军事对抗不断升级、安全危机随时可能爆发的区域。 美日韩“南三角”在加强 由美日韩三国构成的东北亚“南三角”近年发生重要变化:这个三角的三条边(韩日、美日、美韩)都明显加强,再加上三边互动的加强,美日韩合作升级。 在双边层面,2022年5月,在尹锡悦上台十天后,拜登就访问了韩国,将尹锡悦政府牢牢锁定,美韩关系提升为“全球全面战略同盟关系”。2023年4月尹锡悦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获得受邀在国会发表演讲的殊荣,全身心融入美国的外交战略。日韩关系方面,由于日本对2018年韩国大法院在强征劳工案上的判决不满,日韩关系陷入僵局。日本拒绝与时任文在寅政府进行和解接触,之后终于等来了亲日亲美的尹锡悦。尹锡悦以“韩国人赔韩国人”的方式戏剧性地推动韩日关系转圜。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快速访韩,韩日关系迅速回暖,实现所谓的“穿梭外交”。美日关系也在变得更加密切,岸田文雄2023年1月访美时表示,日美两国共同直面最为严峻且错综复杂的安全保障环境,拜登则重申了对于日本防卫义务的毫不动摇的承诺。 在三边层面,美日韩以不到半年举行一次三边峰会的频率展开互动,并以2023年8月的戴维营峰会为标志,将既有的关系改善成果全面制度化。初步统计,自2022年5月尹锡悦上台以来,美日韩三边正式会晤共五次,在其他各种多边外交场合共同出席多边会议19次,其中线下会议16次,视频会议三次。但即便如此,美日韩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三边同盟关系”或“亚太版北约”,因为在中短期内看不到韩日之间形成双边相互防卫义务约定的可能性。 相对于“南三角”,东北亚地区尚未形成所谓中俄朝“北三角”。目前中俄朝之间并没有三边互动,交流仅限于双边层面。过去三年间,中方有数次高层访朝,包括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朝并出席朝鲜战争停战70周年纪念活动,202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朝并出席朝鲜国庆75周年庆祝活动。2023年3月中国新任驻朝鲜大使王亚军抵朝履新。 朝鲜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坚定地站在俄罗斯一边,在联合国的多次涉俄决议中投票支持俄。2023年结束疫情封关后,金正恩于9月12日乘火车赴俄与普京总统会晤,并参观东方航天发射场、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等重要设施,全面深化朝俄政治军事合作。韩国方面对俄朝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关注。2023年11月23日,朝鲜侦察卫星在此前的失利后发射成功。韩联社报道称,韩国国情院研判认为,朝鲜射星成功的背后有俄罗斯的帮助。 阻止“阵营化”的“中间力量” 中日韩对话与合作是有可能阻止东北亚阵营化的“中间力量”。中日韩理应意识到共同的利益所在,但是在中美博弈、乌克兰危机、半岛南北对立的背景下,日韩被紧紧拉进美国的同盟体系,中日韩合作动力一段时间以来严重不足。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2008年从东盟与中日韩(10+3)框架中独立出来首次单独举行,原本应每年一次,但迄今只举行了八届,第八届于2019年12月在成都举行。第九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按惯例轮到韩国主持,但何时召开仍未确定。 概言之,过去数年间,外部世界发生巨变。美日韩以及美国与其他盟友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高度强化,国家间频繁互动,且频率超乎想象。特别是疫情期间以及各国陆续解除疫情防控措施之后,中国与美西方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方式出现了较大差异。在中美战略博弈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南三角”迅速聚集、中日韩合作动力不足的态势可能持续。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美国2024年大选。考虑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对待同盟和对待俄朝的独特性,若其上台,可能会成为未来影响东北亚地区格局的重要变数。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