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李振杰:辩证看待全球“去美元化”趋势
发表时间:2023-06-01 15:05 来源:国际网
“去美元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前进的长期过程。回顾历史,自美元成为黄金等价物并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夺得中心地位以来,“去美元化”便已经存在了。若认为本轮“去美元化”可以彻底改变美元的主导地位,还为时尚早。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考虑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储备中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以及根据其切身利益和发展需求,选择使用本国货币或其他货币,世界货币体系必将朝着多极化方向进一步迈进。

今年年初以来,在美联储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将采取措施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4月下旬,印度尼西亚央行行长佩里公开表示,印尼已经与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泰国四国实现本币结算,目前正在和韩国进行协商,以在今年5月实现“本地货币交易”。作为2022年20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印尼此番打出“去美元化大旗”,说明推动货币多极化、减少对美元依赖已日益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去美元化”已成燎原之势

长期以来,美元基于国际储备、国际清算、定值标准、干预货币四大重要职能,对全球贸易格局和金融市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近年来,美元的“过分特权”开始遭遇挑战。从历史维度来看,本轮去美元化的速度和规模极为罕见,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已步入一个全新加速调整的通道。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摆脱美元控制的动机十分强烈。事实上,在印尼之前,“去美元化”的呼声已响彻中东、南美与东南亚多国。今年1月,沙特阿拉伯财政大臣穆罕默德·贾丹在达沃斯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沙特愿考虑以非美元货币结算石油贸易,该项声明系沙特48年来首次对美元以外的货币交易表现出开放态度;同月,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共同宣布,两国正在就建立共同货币“苏尔”进行准备;还是在1月,伊朗与俄罗斯正在讨论联合创建一种锚定黄金的加密货币,以便绕过美元制裁;2月,伊拉克央行宣布允许直接用人民币结算与中国的贸易,且作为计划的一部分,该行未来还将提高其在中国银行人民币账户中的余额;3月28日,东盟国家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齐聚印尼巴厘岛,围绕如何在金融交易中减少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进行了热烈讨论;4月4日,刚刚结束访华行程的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国会表示,他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向中国提出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构想,以期减少亚洲国家对美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依赖,同时指出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已开始与中方讨论两国贸易用林吉特和人民币结算事宜。

其次,“去美元化”问题的地缘政治属性逐步减弱。过去,美元因其所谓的“国际特权”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对许多国家来说,“去美元化”不仅是一个经济金融问题,还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但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美国的盟友开始积极参与“去美元化”进程,美元的政治引领力和控制力料将被进一步削弱。近日,法国地缘政治专家雷诺·吉拉德在《费加罗报》刊文,公开批评美国政府过度使用美元,指出当前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是美国自身造成的。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的背景下,中法石油巨头完成了首单液化天然气(LNG)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可以预见,在法国这一“欧洲战略自主急先锋”的示范和带动下,或有更多欧盟国家积极探索“去美元化”的路径并付诸行动。除此之外,日本和韩国早在去年便大幅抛售美债,实则已向美元“亮剑”,澳大利亚也通过首次在对华铁矿石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开启了“去美元化”的探索之路。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显著增多。《欧洲时报》4月1日刊文称,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正逐渐在贸易结算或投资中转向使用人民币。沙特阿拉伯内阁于3月29日批准了该国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决定,同时,中国进出口银行日前已与沙特国家银行成功达成了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这使得未来中东地区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正逐步增加。在南美地区,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巴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这意味着巴西未来有望与中国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更大规模的贸易和金融交易。应当承认,随着“去美元化”浪潮的推进,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场景正在逐渐扩大。中法第一笔LNG人民币结算协议的达成,不仅表明在货币层面西方的基本盘已出现松动,更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获得了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动力和能量。

多重因素引发“去美元化”狂潮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开始着手“去美元化”。尽管各国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存在较大差异,但选择“去美元化”的原因却基本相同。

一是美元霸权化、“武器化”严重透支美元信用。多年来,美国利用美元的强势地位,任意对他国滥施单边制裁,使许多国家“苦美元久矣”。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前所未有的严厉制裁,尤其是将美元作为制裁武器,彻底激发了各国的“底线思维”,很多国家担心自己未来面临类似的境遇,因而加入到了“去美元化”的行列。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还勾起国际媒体重温了法国巴黎银行的一段“血泪历史”。2014年,美国司法部指控法国巴黎银行向其实施制裁的国家——苏丹、伊朗和古巴——转移资金,因此对该行处以近90亿美元罚款。这一事件说明,世界各国,即便是与美国交好的国家,也不得不屈服于美元霸权。

二是美国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害人害己。为了抑制美国40年不遇的高通胀,美联储自去年3月以来连续九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推升至历史高位。在美联储激进加息政策影响下,美元持续走强,导致大量经济脆弱国家货币大幅贬值,通胀高企,资本持续外流。美元升值还促使美债收益率持续上升,推高了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偿成本,增加了他们债务违约风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幅削弱了其经济复苏前景。而未来美联储一旦开启降息进程,在加息周期大量回流美国的美元资本将再次“出发”,对其他国家的资产进行“潮汐收割”,全球资本几乎被美元“玩弄”于股掌之间。近期美国硅谷银行倒闭就暴露出美联储激进货币政策的诸多弊端,引起许多国家对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忧。

三是世界经济格局加速变化要求各国重新权衡利弊。目前,世界经济格局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之初不同,美国在经济领域已丧失了绝对优势,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鸿沟逐渐缩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22年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按购买力平价,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已超过了七国集团。在此背景下,广大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去美元化”浪潮的主导力量,纷纷致力于摆脱美元控制、推动本国货币影响力。此外,随着其他国际货币,如欧元、日元等货币,已经拥有较为完备的国际支付和储备功能,它们对美元的霸权地位也逐渐形成挑战,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

需对“去美元化”保持冷静思考

但“去美元化”并不等同于抛弃美元。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意愿和能力做到这一点。

相较于世界其他货币,美元在流通性、稳定性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为41.89%,欧元为36.34%,人民币仅占2.15%;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美元的份额接近60%的水平。因此,世界各国当前推进的“去美元化”,本质上是“去美元霸权化”,即在贸易、结算、储备等领域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提高本国货币或其他外币的使用比例,从而增强各国经济和金融的独立自主性,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实现转型升级。

在世界掀起“去美元化”浪潮的同时,仍然还有一些国家由于国内政治和经济所面临的困境,不得不将“金融主导权”交给美元。如津巴布韦、委内瑞拉、黎巴嫩等国在经历了恶性通胀、本币崩溃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美元化”现象。这种美元化并不是政治意志的主导,而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由此也说明,尽管货币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但由于美元在稳定性和流通性方面仍然较其他国际货币具有很大的优势,美元的主导地位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

综上,“去美元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前进的长期过程。回顾历史,自美元成为黄金等价物并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夺得中心地位以来,“去美元化”便已经存在了。若认为本轮“去美元化”可以彻底改变美元的主导地位,还为时尚早。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考虑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储备中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以及根据其切身利益和发展需求,选择使用本国货币或其他货币,世界货币体系必将朝着多极化方向进一步迈进。

(作者为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经贸产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