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刘宝莱:同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广阔
发表时间:2015-06-01 17:26 来源:国际网
中东地处“一带一路”中心地带。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在该地区的建设是中国大国中东外交的重要任务。这既利于造福地区广大人民,使之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利于提高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以及实现双方合作共赢。相信,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已在路上。中国同沿线一些国家相继签署了许多重大项目,其中优先打造“中巴(基斯坦)经济走廊”。4月下旬,习近平主席访巴,双方签署了数十项合作协议,并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这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就外交而言,王毅外长公开表示,今年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就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他说: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必将更加深入人心,取得更多早期收获。而中东地区国家对此反应热烈。5月,上海市市长杨雄率上海市政府代表团先后访问阿联酋、土耳其,同对方就共建“一带一路”展开务实合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国同中东国家关系密切

中国同中东国家关系历史悠久,友谊源远流长,古有丝绸之路。它犹如一条友谊纽带将双方的人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留下了先人们的足迹、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佳话,中国的大型歌舞剧“丝路花语”,已风蜚中外。今有战略合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双方合作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东地区是中国的大周边,幅员辽阔,面积1570万平方公里,现有23国,人口约5.1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同地区国家合作的深化,中国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领域的利益明显增大。中东地区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都直接或间接与中国有关。比如,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也门四国发生动乱,直接影响双边经贸往来,使大批中国人员撤离。近年来,中国同地区国家友好合作关系有了长足进展。政治上,高层往来不断;经济上,合作日益加强,并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2014年,双方贸易额达3398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原油达1.79亿吨。现有上百万中国人在该地区从业、经商、建厂、投资、旅游等活动。每年春节期间,前往迪拜旅游度假的中国人高达22万人次。此外,双方文化交流也有了较大发展,代表团互访频繁,经常举办各类展览会、艺术节、电影周等。目前近9000名阿拉伯留学生在华学习,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人数2000多人;中国为阿拉伯国家累计培训了大约1.4万名各类行政、技术人员。汉语教学在阿拉伯国家发展迅速。中国先后在多国共建立了10所孔子学院。

“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十多年来,十分活跃,成绩斐然,不仅建立和完善了有关机制,而且引领了双方合作全面发展,并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新阶段。与此同时,论坛按计划举办各类研讨、交流活动,大大促进了双方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

双方对“一带一路”的共识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中东地区同国际社会一样,反应强烈,当地媒体做了大量报道。经过中国同地区国家朝野的交流与沟通,双方形成了如下共识:

一、“一带一路”是双方战略合作的方向。2014年6月5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他表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并提出构建“1十2十3”的合作格局(即一是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二是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三是以核能、航天工程、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新的突破口),以造福中阿人民。习主席的讲话受到了与会的科威特首相贾比尔、阿盟秘书长阿拉比和20位阿拉伯国家外长或部长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响应。他们一致认为,这给阿中关系带来质的飞跃,为双方合作指明了方向。王毅外长强调,阿拉伯朋友对中国的信任是“霸权争不来,花钱买不来的”。该会的最大亮点是中阿双方就共建“一带一路”及其执行路线图达成了重要共识。此外,伊朗、土耳其、以色列三国均希望成为同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借以振兴本国经济。

二、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可优势互补,操作性强。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航天、电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并步入高铁时代。值得提及的是中国拥有庞大的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大量优质产能、各类物美价廉的商品、雄厚的资金、健全的招商引资法规、广阔的市场……而中东国家具有丰富的能源、庞大的市场。海湾石油输出国拥有丰厚的石油美元和外汇储备,但经济、科技相对滞后。它们既需要出口换汇和对外投资,又需要大量进口,发展建设,改善民生,并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在此情况下,中国能满足对方的需要,可将“一带一路”同其发展规划对接,因地制宜,以达合作共赢。

三、双方均有积极性。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政府正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通过“一带一路”,实施西向战略,扩大国内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窗口,促进全面发展。中东地区国家经过4年多的变革、转型,广大民众逐渐认识到,动乱是祸,稳定是福,普遍希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因此,各国朝野都在反思,今后路在何方,如何由乱到治。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道路和治国经验吸引了他们的目光,进而形成加速东向政策的共识。鉴此,地区各国政权,无论谁上台,都会认真考虑同中国进一步发展关系。这样一来,一可通过同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寻求中国援助,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搞些基建和惠及民生的项目,缓解就业问题,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二可在东西方搞些平衡,标榜中立、不结盟,减轻来自民众的反美压力;三可借鉴中国成功的发展建设和治国理政经验;四可共同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2014年12月下旬,埃及总统塞西访华。双方同意将两国战略合作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埃方愿将其发展规划同“一带一路”对接,并同意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将中方的优质产能转至埃及事宜。2015年4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先后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和中国首都北京会见伊朗总统鲁哈尼和阿尔及利亚总理塞拉勒时,二人均表示了同中方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愿望。鲁哈尼希望扩大两国能源、科技、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塞拉勒说,阿中合作同中方的“一带一路”构想能够高度契合,前景广阔。

中东地处“一带一路”中心地带。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在该地区的建设是中国大国中东外交的重要任务。这既利于造福地区广大人民,使之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利于提高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以及实现双方合作共赢。相信,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副会长、前驻中东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