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中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面临重重挑战
孙云
发表时间:2013-08-05 18:14 来源:政见

当前中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其一,新形势下,“集体领导”的弊端有所凸显。在当今世界,国家安全问题瞬息万变,很多时候决策过程完全基于经验甚至直觉,各相关方在此时相互博弈的也是决策机制。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说了算”,优势会非常明显。但中国的“集体领导”制度无疑天生具有一定弊端,在应对快速变化的形势时往往比较吃力。

其二,缺少核心的协调团队。前面也已提到,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全权负责。但在中国,由于国家安全问题的含义很宽泛,反而没有一个专职的机构有能力协调这些问题。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领导小组”似乎担负着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责。但该小组自身在体制机制运作上也存在一定问题,阻碍了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其三,军队和政府部门博弈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国军队在中国国家安全决策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发生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尽管多数研究者都认为中国军队无意在国家安全政策制定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军队在涉及自己专业领域政策制定的自主性明显提高。未来军队和政府部门可能在这些方面产生更多的博弈。

其四,部门利益对决策的干扰越来越大。随着参与国家安全决策制定的部门越来越多,各部门也愈发关注自身的利益。一些部门有选择性的报告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试图将最高决策者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引导。在此种情况下,最高决策者往往很难知道真正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其五,形势分析的客观性往往与现行“指导方针”存在“错位”。对于形势的充分掌握和正确分析是领导层制定政策的基础。但是中国的政策分析人员往往纠结于这样的问题:领导层已经确立了“指导方针”,所有的分析都要在这个大的“指导方针”下进行。有时政策分析人员不得不面对“戴着镣铐跳舞”的境遇。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在中国国家安全问题中的作用:中国领导层认为中美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所以一旦有涉及中国国家安全的问题出现,在各类分析报告中美国因素就首当其冲;而这些分析报告又强化了中美“结构性矛盾”这一指导方针,在某种程度上陷入恶性循环。

中国遇到的上述挑战,有很多都是根植在中国政治体制机制之中的。尽管在现行条件下,中国领导层可以做出调整,通过一些方法应对这些挑战,但从长远看,还是需要对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做出大的改革。否则,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世界里,中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的弊端可能体现的更明显,对中国造成的伤害也更大。

(作者系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杨晓娟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