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扎实推进中外良性互动与和谐相处
陈向阳
发表时间:2013-03-22 15:59 来源:国际网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发生的,绝非“真空”里的实验,中国崛起与外部环境必然相互作用与影响,外界的误解甚至曲解在所难免,运筹中外关系需要大智慧与大战略,应全力增加“正能量”,尽量减少“副作用”。致力于中外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更有利外部环境,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傅莹答问”折射中外认知“落差”
2013年3月4日,上任伊始的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有日本记者就“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一事发问,问中国怎样缓和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摩擦,“中国外交会否更加咄咄逼人?”深谙公共外交之道的傅莹女士不是回避这一尖锐问题,而是坦然正视该问题所反映出的一种重要现象。一方面,她指所谓“中国对外咄咄逼人”可能不光是日方的看法,而是外界不少国家的普遍印象。另一方面,她结合在场中国记者笑对日本记者的提问,坦承中外民众对于中国外交评价的强烈反差,她说自己在中国听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看法,中国人民认为政府对外还不够强硬,希望政府变得更强硬,尤其是在面对外界挑衅的时候。
“傅莹答问”反映了中外之间在认知上的一大落差,即国内与国外评价中国外交的表现呈两极化,国内民众责怪其“不给力”甚至“太软”,国外却一再非议中国“强硬”、“自负”,以至于中国外交的分寸与力度更难拿捏,容易两面不讨好。
与此同时,中外对于中国的实际国力也存在着认知落差。中国的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并将在未来10年追上乃至赶超美国,中国加速崛起对外“挤压”客观效应显现,即便是和平发展也使人担心害怕,因为中国对国际体系主导力量与周边邻国皆构成一定的压力,对此我们自己未必感受得到。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直言“中国不容易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与此同时,外界只看到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和未来可能的世界第一,并由此质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甚至敦促中国承担“大国责任”,但他们却选择性地无视中国人均GDP仅排世界第89名的现实,
可见,中国崛起所面临的外部舆论环境并不简单,中外互动顺畅不易、和谐更难,外界对华主观认知存在着不少负面与消极内容,中外之间的认知“落差”乃至鸿沟短期难以弥合。
中外互动“磨合不畅”不仅体现在外部舆论环境的敏感反差上,也体现在中国崛起所面临的愈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即中国崛起遭遇的外界抵制、抗衡、阻拦、围堵乃至“使坏”,包括西方大国或单独或联手对华施压、挤压、打压,周边一些国家在海洋争端问题上或独自或串联对华挑衅、寻衅,极力强化对中国海洋权益的非法侵占,中国正常的军事现代化被妖魔化,中国经济“走出去”面临有形无形的歧视、壁垒、“狙击”等。
透过表象看本质,在中外认知落差与互动不畅的背后,是因为中国崛起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及其所带来的世界权势调整之深,均为世界历史所罕见,中国崛起导致既有的国际影响力与利益分配格局重新洗牌,势必引起既得利益者的不安乃至不满。对此,作为后来居上的后起之秀,我们应心中有数,主动化解外界对中国崛起的疑虑、疑惧、猜忌与阻力,尽量不搞对抗,尽力减少摩擦,努力让中国崛起被外界接受与认可。
 
促进磨合,管控摩擦
未来5-10年,国际体系复杂转型,国际格局深刻重组,发达国家不甘示弱、极力扭转颓势以重振雄风,新兴大国争先恐后、奋勇向前,中国崛起备受瞩目,中外关系将进入新的磨合期,中外博弈更趋敏感激烈。中国与外部世界需要相互调整、适应与包容,争取斗智不斗气、磨合不摩擦。中国将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完善“大外事”体制机制,强化跨部门协调,增强对外工作“合力”,并将持之以恒地实施包括以下四大战略举措的对外关系“系统工程”:
一是对外反复宣誓与耐心解释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意图,改进外宣,强化国际公关,增进话语权。中国是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改革者,中国崛起是负责任的“正能量”,中国将弘扬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兼善天下、协和万邦的东方智慧,以“中国贡献论”、“共同责任论”、“利益与命运共同体论”等“新三论”,消解“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与“中国强硬论”,并以“国强未必霸-国强不应霸-国强决不霸-国强贡献大”的新理念,打破所谓“国强必霸”的“旧逻辑”,开创全球化与多极化时代大国和平崛起新境界。
二是科学运筹对外关系,始终贯彻“辩证法”。坚持刚柔相济、软硬兼施、恩威并举、文武并用、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统一,既强调合作、又正视竞争,既注重柔性崛起、又适时刚毅果敢,既提升经济与军事硬实力、又加强政治与文化软实力,以两手对两手。
三是全民总动员,共同维护好国家形象。升级国情教育,大力普及国际形势教育,悉心培养成熟、理性、谦和、大度的国民健康心态。对内强调“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中外关系的复杂性、国际争端的敏感性与民族复兴的艰巨性,推进中国崛起坚持“马拉松”、“持久战”与“太极拳”。主动引导网络时代的国内民意舆论,力避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切忌焦躁骄狂,努力赢得世界人心与口碑。每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与每一家“走出去”的中资企业,都有义务通过自身努力维护与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出国前的相关培训必不可少。
四是对外交往注重义利兼顾,防止唯利是图,有的放矢做工作。对国家利益坚持“求同存异”,致力于扩大共同利益与妥处利益矛盾;对价值观坚持“和而不同”,致力于相互尊重、取长补短与“共同进化”。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十八大报告》强调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龙头”,应增加战略互信,减少“战略互疑”,发展伙伴关系,缓解“唯一超级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的“张力”。
对于周边国家,《十八大报告》强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中国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周边既是重点,更是难点,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更加注重原则的坚定性,不避矛盾,迎难而上,当前挑战主要有二:一是中日关系因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倒行逆施而严重受损,二是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冲击东北亚和平稳定。对于前者,日本拒不承认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可谓掩耳盗铃、欲盖弥彰,日方不识时务的负隅顽抗势必螳臂当车、自取其辱;对于后者,朝鲜无视自身“无核化”承诺,罔顾中国规劝,执迷不悟、越走越远,中国将从自身国家利益与地区责任出发,强化防扩散,兼顾东北亚和平稳定。
对于发展中国家,《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中国外交始终“不忘本”,更加重视亚非拉,尤其强调与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大国拓展战略协调。
(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杨晓娟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