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国际经济金融机构及经济学家对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给出的预判不尽相同,IMF预测为3.5%,高于上年的3.3%;而世行的预测仅为2.4%,微高于上年的2.3%。两者的预测值虽有较大的差距,但预测方向却是一致的,亦即2013年世界经济将略好于2012年。总体考量,今年世界经济面对的风险将略少于上年,主要表现为欧元区债务危机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化,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摆脱“增长下行恐慌”。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纠结”是发达国家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亦即“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多重挑战。 |
各大国际经济金融机构及经济学家对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给出的预判不尽相同,IMF预测为3.5%,高于上年的3.3%;而世行的预测仅为2.4%,微高于上年的2.3%。两者的预测值虽有较大的差距,但预测方向却是一致的,亦即2013年世界经济将略好于2012年。然而,IMF的预测值偏高,假如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5%,即接近过去30年的年平均值,那就算是一个不错的年景了,但看起来不太可能,而世行的预测值则偏低,2.4%的增长率意味着世界经济将陷入衰退。笔者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左右,大体与上年持平,在摩擦和保护升温形势下,国际贸易和投资较之2012年会稍好一些,不会出现所谓“世界将有可能进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大滞胀”的局面。
世界经济总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短期和长期风险,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3年全球风险报告》认为,未来10年世界最可能面临的风险是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经济复苏尚不足带来充分的就业及“慢性的财政失衡”。总体考量,今年世界经济面对的风险将略少于上年,主要表现为欧元区债务危机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化,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摆脱“增长下行恐慌”。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纠结”是发达国家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亦即“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多重挑战。 安倍执政以来,急不可待地施压日本央行把通胀率从1%提升到2%,并启动无限量资产购买计划,从2014年起每月购买13万亿日元资产,其中包括2万亿日元的国债。美联储年初则再次宣布继续维持“超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不变,如就业率不降至6.5%及通胀率不升至2—2.5%的设定目标,美联储将不会上调基准利率,也不会终止货币的“量化宽松”政策。美日“无限量的购买”计划,对刺激经济会产生一定作用,但购买资产规模空间越来越有限,而且由于个人消费需求不足,企业不愿扩大投资,因而过多的流动性外溢,给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衍生新风险: 首先,由于部分资金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寻找出路,推动原油、粮食、黄金等价格上扬,而高油价和高粮价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巴西和委内瑞拉等)的通胀率己经很高,再加上“输入性通货膨胀”,今年的经济形势令人担扰,上调利率抑通胀,必然导致经济下行,因而有可能陷入“滞胀”的困境。 其次,由于部分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楼市和股市,推动楼市和股市价格升高,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楼市的调控,一旦经济情况有变,“热钱”瞬间即会撤出,造成金融市场波动甚至引发危机。 再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和日元贬值,货币贬值既有利于美日稀释债务,又有利于刺激出口。在美元和日元下挫的情况下,其他国家为维护出口利益,追随货币贬值的做法,并给予本国企业税收优惠待遇,对进口产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鉴于上述形势,进入2013年,爆发全球“货币战”与“贸易战”的呼声日趋高涨。有人认为“债务危机退潮,货币战争又起”,有人却认为美日等经济体长期面临需求疲软、高失业率和通缩压力,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自然的事,否则全球经济将出现更大的风险。在“合法授权范围”内实施的货币政策,将引发的不是“货币战争”而是“内部战争”。 当今的世界经济不同于上世纪30年代,爆发全球“货币战”和“贸易战”的概率不大,但是,不对称的汇率政策容易制造货币冲突和催生市场保护,无益于世界经济复苏。即将在莫斯科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对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衍生出来的新风险展开一场激烈的争辩,美日等国不能一味地要求中国采取措施“让市场决定汇率和利率”,亦应反省自身的汇率与利率政策给他国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前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