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外交与战略
  • 强世功:“天下一家”:“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治理困境 2020-05-22 16:30
    这次疫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治理秩序的发展方向,但以极端方式暴露出目前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根本困境。一方面,是不断加速的“深度全球化”历史进程推动全球经济联为一体,呼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是美国致力于建构以金融、霸权、意识形态为特征的“新罗马帝国”,阻碍全球经济的增长,加剧人类文明之间的隔阂。面对全球治理困局,我们要以“天下一家”的视角来关注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合作,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人民应当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建“天下一家”,共享“天下大同”。
  • 驻美大使:有人说中美关系回不去了,我看也没必要回去,应有 2020-05-12 17:22
    不管是中美关系还是整个世界,都不可能回到过去,所以我们要共同去开创一个更好的未来,而且我认为对中美关系应该有更高的期待。这意味着大家要把中美关系放在一个健康稳定、能够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放在这个轨道上,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间以后就没有矛盾分歧了,关键是我们怎么在一个真正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避免冲突和对抗,尽量扩大互利合作,管控好我们之间的分歧,争取取得一个合作共赢的结果。
  • 赵明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一带一路” 2020-05-07 16:58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毋庸讳言,此次疫情短期内难免会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不利影响,但也应看到,“一带一路”建设是项“世纪工程”,其推进必然伴随着各类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中国需要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大协调、共克时艰,以切合实际、灵活创新的方式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各国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创造有利条件。
  • 赵可金:全球治理须在合作中升级 2020-05-07 16:39
    未来,全球化不会逆转但会调整。当下疫情的冲击,是全球化催生的各种全球性问题的集中释放,这说明世界需要深度的治理合作。面对日益严重的治理赤字,要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中国提出的坚持义利并举、义重于利,强调国际公平正义基础上的正确义利观,为全球治理变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专访实录 2020-04-30 16:46
    对于下一步中美关系发展,乐玉成认为,双方首先要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具体来讲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即一要保持两国领导人经常沟通和两国有关部门的对话和协调;二要深化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三要加强两国在多边领域的国际抗疫合作。“三不要”就是不要对中国搞污名化、把疫情政治化;不要人为破坏、干扰两国合作大局;不要借疫情搞零和竞争。
  • 吴传华:中非卫生合作:五十七年风雨路,疫情当下更可贵 2020-04-30 16:43
    中国与非洲的医疗卫生合作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此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显了中非医疗卫生领域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未来,加强中非公共卫生合作应着眼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软硬件建设、人才培养和医疗产业发展。这不仅对中非双方有利,而且对维护全球卫生安全、改善全球卫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张林初:中欧关系45年:虽有坎坷,但合作是主流 2020-04-29 16:51
    今年5月6日,是中国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45周年纪念日。45年来,中欧关系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总体上保持了积极务实的发展势头,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今天,中国和欧盟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两支重要战略性力量和两大重要经济体,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展望未来,随着国际形势和中欧实力的发展变化,中欧关系将呈现既合作又竞争、合作大于竞争的新局面,值得我们警惕。
  • 施展:为何不应说“有本事别买我口罩”? 2020-04-23 18:01
    在西方国家丧失对中国信任的情况下,尽管它们不会在本国重建全套的生产体系,只重建与安全相关的产业。但由于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上升得越高,则安全问题的边界就会画得越大。进而使中国与西方形成两套平行的生产体系,让中西之间的经济、技术差距大大增加。为突破这种前景,要让世界相信,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供应链能力“武器化”,二战后德国的历史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 孙金云:疫情终将消散,但世界形势变了 2020-04-22 18:31
    既然中国的发展不能离开全球化的轨道,而西方某些国家又一定会选择“逆全球化”的主张,在这样的矛盾中,我们应:1.用优质的营商环境和竞争优势留住外资企业,对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的政策釜底抽薪;2.面对全球产业链再布局积极分析应对,鼓励中国企业拥抱全球化,敌退我进;3.鼓励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创新,生产替代进口。
  • 沈晓雷: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发展与贡献 2020-04-22 18:10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非洲国家在论坛创立与机制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能动性和主事权。经过七届论坛20年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非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领域全方位合作最为重要的平台,且形成了其独有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契合非洲发展需求的合作理念,狠抓成果落实的合作态度。中非合作论坛成果丰硕,它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推动了中非关系全面快速发展,提升了非洲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并引领了国际社会对非合作的步伐。中非合作论坛在未来发展中虽还面临一些问题,但如果能够在坚持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