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非传统安全 > 能源 >
能源
  • 魏敏:中东能源转型背后隐藏域外大国较量,中国面临四大挑战 2023-09-19 23:18
    中东地区的能源转型不仅事关本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事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目前来看,中东国家经济仍大多依赖油气收入,能源转型步伐较慢,新能源技术装备大量依赖西方进口。中国与中东国家在能源转型合作方面则面临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挑战。未来中国应创新同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模式,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将合作重点从贸易为主转向投资和基建并重。
  • 李岩:中国能源格局巨变时刻 2023-08-17 18:31
    目前我国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鉴于可再生能源相较于传统化石能源,优势明显。而且,近十年可再生能源持续快速增长。但并未达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发电能力,可再生能源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如何继续增大可再生能源替代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不变的战略。
  • 周明阳:全球能源市场深刻调整 2023-08-14 18:25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受阻,地缘政治格局加速演变,全球能源市场近年来发生巨大变化,新兴能源的崛起、传统能源的转型升级,以及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重构正在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和趋势。展望2023年下半年,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仍将持续,能源商品价格将继续波动,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 杨成玉:为摆脱依赖,欧洲决定“加速” 2023-08-03 19:38
    乌克兰危机升级引发欧洲能源危机以来,面对传统化石能源供应短缺、价格剧烈波动和全球能源贸易的潜在风险,全球主要核电国家均在加大对核电产业投入,部分欧洲国家也借加入欧洲“核联盟”之机积极布局核电。但囿于“弃核”国家反对,欧洲“核联盟”未来能否实现欧盟范围核能统一发展,以塑造欧洲核产业链规模优势的国际竞争力,还要看欧洲能源转型过程中各国对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考量的动态变化。
  • 梅新育:土耳其地震加剧欧洲能源供给长期困局 2023-02-15 09:34
    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的全方位制裁俄罗斯狂潮已令欧洲付出沉重代价,土耳其地震将进一步加剧欧洲能源供给的中长期困局,使欧洲能源供给暴露在更多不确定政治性风险之下,日积月累,假以时日,未来欧洲完全有可能以新形式重蹈1973年石油禁运期间不得不被动接受禁运方予取予求的覆辙。
  • 富景筠:俄罗斯与土耳其共建天然气枢纽 2022-11-25 22:42
    尽管美西方的制裁不断加码,“土耳其溪”管线的建设和运营仍在继续进行。考虑到欧盟迫切需要通过扩大“南部天然气走廊”以及里海天然气来部分替代俄天然气供应,土耳其仍是欧盟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的重要合作伙伴。面对美西方压力,寻求自主和务实能源政策的土耳其不会轻易做出妥协。俄在土耳其建立天然气运输枢纽具有一定可行性,但这一枢纽是否如俄所预期的那样仍能够面向欧洲市场,则有待观察。
  • 王晓光:欧佩克减产,并非再操“能源武器” 2022-11-23 19:09
    此次美沙之间围绕增产的政治龃龉并不应理解为欧佩克在政治上“秀肌肉”,而是一个复杂条件下的短期事件。鉴于石油供应“武器化”是把“双刃剑”,实际上石油资源国很难仅利用自然资源为“武器”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抗。因此,对于此次沙特和美国因为石油减产而产生的纷争,无需做过度解读。
  • 牛新春:美国想改写石油权力的游戏规则 2022-11-22 22:41
    传统上,代表产油国的“欧佩克”或“欧佩克+”通过调节石油供应量来控制油价。现在,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也想通过调控石油供应来控制油价。这是对石油权力游戏规则的改写,必会载入史册。但是,鉴于美国手中堪当油价重任的只有储备油,而且美国的储备不是无限量的。而沙特没有数量限制,可以无限期增产或减产。两相对比,尽管美国享有强大的综合性石油权力,但在油价战中可能还是难敌沙特。
  • 韩立群:百年变局下国际能源安全新态势 2022-11-08 18:33
    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出现历史性震荡,能源关系出现历史性调整,能源体系陷入紊乱与不适,能源市场波动引发强烈骨牌效应等,国际能源领域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将国际能源政治推向新的发展轨道。未来一个时期,能源的政治和安全属性再度凸显,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更加明显,动荡与不确定将成为国际能源政治的新常态,国际能源格局或出现新的二元对立格局,能源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不断变化。
  • 赵晨:“北溪”管线泄漏事故:加速欧洲能源地缘政治重构 2022-11-04 16:11
    尽管谁是“爆炸案”的“真凶”仍未得到确认,“北溪”管道遭毁损也不等于俄欧天然气贸易彻底“断线”,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欧洲能源的地缘版图重构进程已不可逆,俄欧信任短期难以回升。而且此次管道泄漏事故如果被证实是“人为蓄意破坏”,则将开启国际上利用恐怖主义手段破坏跨国能源基础设施的危险先例,是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釜底抽薪”式的新威胁。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