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非传统安全
>
能源
>
能源
王宪举:天然气并非“武器”,俄欧各有所需
2021-10-15 21:17
所谓“俄罗斯应对欧洲天然气危机负有责任”的说法,实际是一些人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坦率地讲,俄罗斯对与欧洲之间的天然气合作更看重信誉和长远效益而非短期眼前利益。至于沙利文的那些“暗示”和对俄罗斯的历史指责,显然有离间俄欧天然气合作的意味。
张林:特朗普“美国优先”“赚快钱”的能源政策,要被拜登抛
2020-12-29 17:17
尽管拜登支持清洁能源革命,并决心挽回特朗普任期内对气候造成的破坏。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能源的面貌将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些变化不仅与能源自身的演进有关,而且涉及能源系统发展和运行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同层面的能源政策将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
顾正龙:拜登胜选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
2020-11-25 18:17
尽管拜登上任后全球油市短期将复苏,并有望出台经济刺激计划,或恢复与经济伙伴的贸易关系,但伊朗和委内瑞拉原油供应的回归将给脆弱的石油市场带来压力,全球油市中期价格可能会进一步走低。
冯玉军:俄罗斯主动应对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多重挑战
2020-10-16 17:49
俄罗斯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国、出口商和能源地缘政治玩家。也许很多人还记得,2006年和2009年,俄罗斯曾挥舞天然气“大棒”,让乌克兰和欧洲国家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然而,十几年过去,世界天然气市场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结构性变化,俄罗斯在世界天然气市场的地位和影响面临多重挑战。
张家栋:预言“石油时代”落幕为时尚早
2020-09-30 16:16
石油作为时代标签的功能或逐渐退出,但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仍将继续长期存在。“石油时代”是否终结,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意义也不相同。今后“石油时代”不管终结还是转型,对人类社会不一定是坏消息。多年来,石油既是世界经济的血液,也是魔咒。所以,能源格局的多元化、石油用途的多样化,终将为人类社会带来福音。
武亚平:纳瓦利内“中毒”,北溪2号要完?
2020-09-14 18:52
即使没有纳瓦利内“中毒”事件,北溪2号最后的150公里也已因德美关系而陷入泥潭。由于北溪2号已引发多国反对,欧盟分歧明显。再加上,它引起美国两党共同抵制。因此,德国想采取拖延战术,等美国大选揭晓后,或想抢在美国国防预算法案通过之前把它完工,只会让德美在北溪2号问题上的摩擦愈烈,从长远上损害德美同盟关系。
张茂荣:“天然气欧佩克”难成形
2020-08-24 18:08
目前成立“天然气欧佩克”的先决条件虽已基本具备,但因面临重重障碍,预计成功概率仍然很低。应对全球天然气市场竞争,俄仍需抓住机会,提升其在亚洲市场的份额。
王霆懿等:疫情和低油价下的“石油政治”
2020-08-13 18:49
几个月来油价剧烈波动的原因并非仅是石油市场存在供大于求的结构性失衡以及沙、俄两国的周期性博弈,而在本质上是对石油定价权的争夺。沙特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石油生产国形成利益共同体,明显提升了自己对国际石油市场和全球能源治理的影响力。同时,美国已由石油消费国转变为石油生产国,其角色更加举足轻重,这意味着沙、俄、美三国的石油博弈将更趋激烈。
丁隆:美国页岩油困境意味着什么
2020-07-06 17:41
美国能源界认为沙特打压油价,应为页岩油行业的惨状承担大部分责任,美国不能继续被沙特和中东石油绑架。这说明石油不仅不再是沙美同盟的基础,还正成为双方矛盾和摩擦的诱因。减少在中东的投入已成美国两党共识和既定国策,美国不会因页岩油变局重新审视中东政策。
马晓霖:经济大势疲软无助油价持续坚挺
2020-06-11 17:52
资本逐利,市场投机,人心浮动,前景难测。如果对经济全面复苏过于乐观而导致“OPEC+”限产体系彻底解体,各主要生产国为占据份额必然开闸放油,届时,油价从40美元下坠甚至“腰斩”的惨境将轻易再现。
122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13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