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凌胜利: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印太战略”
发表时间:2024-03-06 14:07 来源:国际网
美国推行“印太战略”是为了在中国周边地区更好地制衡中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构筑对华包围圈,试图推动“印太北约化”。中国应对的关键,在于采取相对有效的周边地区战略。为此,需要不断优化调整政策,具体而言:首先,实施更加精准的周边战略;其次,注重地区力量协调以应对地缘政治竞争;再次,补强周边地区安全合作以应对地缘安全竞争;最后,整合地区经济合作以应对地缘经济竞争。

当前,美国推行“印太战略”对中国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既会导致中美战略博弈加剧,也会增加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战略压力。不过,究其本质,美国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在中国周边地区更好地制衡中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构筑对华包围圈,试图推动“印太北约化”。中国应对的关键,在于采取相对有效的周边地区战略。为此,需要不断优化调整政策,实施更加精准的周边战略。

一、确立更加精准的周边战略

亚太地区是中美战略博弈最激烈的地区,如何应对美国“印太战略”可能导致的亚太地区联盟重塑,需要中国在注重亚太地区战略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地区力量协调,在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方面加强整合。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实际上涉及东亚、南亚和南太平洋三个地区,在很大范围覆盖了中国周边地区,这也使得中国需要基于周边战略的视野来应对。

目前来看,中国并没有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来对抗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国做出的回应,是以一种更具建设性的和平而非对抗的方式。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减少国家安全风险的同时,寻求继续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总体来看,中国采取开放包容的周边战略来应对“印太战略”相对合理,既能控制中美战略博弈的烈度,又能尽可能赢取周边国家的支持,使得中国在中美博弈中不陷入孤立,同时也有助于延续周边地区包容性合作的发展。

对于周边外交的实施,也要注意精准施策。中国和周边地区各国发展关系的历史基础、制度基础不同,周边各国与中国的互动强度存在差异,对中国的认知也不尽相同。面对美国在周边地区的拉打结合,周边国家对中美博弈的复杂心态,中国也需要多手策略以灵活应对。在周边外交当中突出重点,亲疏有别,精准施策,实现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有机协调。总之,在坚持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中国需要实施更加精准的周边战略来应对“印太战略”。

二、注重地区力量协调以应对地缘政治竞争

美国推动“印太北约化”的效果如何,与中国周边国家的态度密切相关。周边国家面对美国“印太战略”存在选择困境,在中美之间采取“大国平衡”比较普遍。中国要保持战略清醒,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分歧,尽可能降低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应对“印太战略”而加强地区力量协调的基本思路,包括强化与东盟的协调合作、加强与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团结周边中小国家、稳定与日印澳之间的关系。

(一)强化与东盟的协调合作

由于中美战略博弈愈发白热化,导致东盟对地缘政治竞争冲击地区合作和东盟中心地位高度焦虑和关切。中美博弈加剧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东盟国家腾挪对冲的空间。出于对被边缘化和被分裂的深刻担忧,东盟强调接受“印太”概念但完全没有遏制中国的意图。东盟选择以地区共识的方式发布《东盟印太展望》,这既是对大国战略举措的回应及对东盟中心地位的主动捍卫,也清晰地表达了东盟对世界事务的共性认知。对于中国而言,要继续尊重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对于东盟的“印太展望”的合理性表示肯定,并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加强合作,以此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增加与东盟的战略共识和共同利益,缓解“印太战略”的压力。

(二)加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在大国关系中,中国要联合俄罗斯对冲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俄罗斯总体上对“印太战略”持批评态度,认为其对俄“东向”战略带来挑战。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庆幸自己并非美国在该地区的主要遏制对象,嗅到了在“印太战略”背景下运筹亚太外交的新机遇。俄罗斯是当前中国在大国关系中可以获得强力支持的大国力量,面对美日印澳的联合施压和美欧协作,中国需要继续加强与俄罗斯之间的战略支持。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升级,美俄关系将更加难以转圜,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施压变本加厉,中俄在应对美国战略施压方面会更加相互借重。

(三)积极争取周边中小国家

对于周边中小国家,中国也释放善意和突出共同发展,以争取中小国家对于开放包容地区合作的支持。在南亚地区,鉴于南亚国家对华战略不尽相同,中国可进一步明晰南亚政策,在协调中印巴关系的同时,强化与南亚小国的多领域合作,并超越美印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的冲突与竞争逻辑,通过消极安全配置谋求积极经济利益,推动与南亚国家的制度化合作进程。在南太地区,中国需要继续发展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通过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合作机制构建等方式,巩固与南太国家之间的关系。

(四)维持与美国盟伴的稳定关系

美国亚太盟国对冲战略的摇摆轨迹由中美两国的策略选择所共同塑造,中国对此应坚持“两手对两手”的策略。对于这些加入“印太战略”的国家,也要综合考虑地缘政治和地缘竞争因素,重视可以让它们发挥更多作用的地区多边主义。中国可以加强与印度、澳大利亚的双边合作,削弱两国对中国的制衡意愿。日本虽然追随美国制衡中国,但在地区经济合作方面与美国不乏分歧,中日可以在管控海洋争端、发展地区经济方面多开展合作,促使两国关系保持稳定。韩国对“印太战略”的态度摇摆,随着美国推进“印太战略”的意志日益强烈,韩国被要求参加“印太战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前尹锡悦政府对于“印太战略”的参与更加积极,但韩国公布的“印太战略”并不愿将中国排除在外,这与美国有所不同,中国要防止韩国完全倒向美国。

总之,面对美国不断联合其他国家来实施“印太战略”,推进“印太北约化”,中国需要加强地区力量的协调,减少其他国家参与美国排华遏华联盟的意愿和动力。

三、补强周边地区安全合作以应对地缘安全竞争

“印太战略”的实施,使得美国更加注重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这增强了美国的安全动员能力,冲击了亚太地区秩序,给中国带来较大的安全压力。面对美国“印太战略”在安全方面的不断施压,中国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安全战略进行应对,积极塑造地区安全规范和构建地区安全机制,提升与地区国家的安全关系,促进周边安全合作整体提升。

(一)展现和平诚意以最大限度弥合周边安全分歧

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存在不同程度的威胁认知,这是地缘政治、历史记忆、权益争端、大国竞争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此,中国需要缓和与周边国家的安全矛盾,展示和平诚意,维护和强化周边国家对华良好认知,缓解周边安全压力。

(二)加强包容性地区安全合作

在积极向周边国家释放强化合作信号的同时,中国也要切实缓解相关国家的安全关切,为持续改善周边安全环境奠定基础。中国需要奉行开放包容的地区主义,秉承对话、包容、合作的安全理念,积极构建地区安全机制,培育与增进区域政治和安全互信,缓解地缘安全竞争,消解地区国家的疑虑与误判。针对涉及不同利益层次的周边安全问题,中国可以采用“大国协调”和“制度协调”并进的思路,不断增强周边安全。

(三)妥善处理中美安全关系

在中国的周边安全战略方面,需要妥善处理好中美安全关系。一是要加强中美在安全领域的沟通与合作。从战略层面来看,双方保持战略沟通有助于两国降低安全竞争的强度和烈度;从操作层面而言,加强双方之间的热线电话、冲突预防和危机管控也很有必要。二是要加强中美在地区层面的包容性安全合作。鉴于当前安全威胁的多元化,各国很难独自依靠自身力量来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因而中美加强安全合作也很有必要。

总之,对于中国周边安全战略而言,要通过补强安全合作短板来应对美国“印太战略”。对此,要努力推动周边安全形势的缓和,消解周边国家对华安全威胁认知,促进周边安全合作,管控中美大国竞争,妥善处理周边安全问题,推进周边安全合作机制建设。

四、整合地区经济合作以应对地缘经济竞争

在地区经济合作方面,美国利用规则重塑和技术管控等方式,在不断削弱中国的地区经济影响。对此,中国要警惕美国抵消中国地区经济优势的行动,并在经济合作、地区经济制度和供应链等方面加强应对。

(一)持续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中国与周边地区各国经济联系密切,这是中国周边地区合作的重要优势。面对美国在供应链方面的不断干扰,中国要持续加深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增加周边经济合作的自主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供应链互补是彼此开展经济合作的基础,也有助于对冲美国通过政治、安全方式胁迫产业链重组。中国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增加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拓展中国地区经济影响。提升价值链符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需要,有助于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增强地区经济合作的内生动力。

(二)在地区经济制度构建中坚持开放包容原则

制度竞争离不开“集势以胜众”。在制度竞争方面,中国需要尽可能争取周边国家的支持。中国在地区经济制度构建中需要继续尊重东盟中心地位,同时对其他国家持开放包容态度。中国在夯实与东盟的务实合作之外,要更加重视从制度功能的视角出发,加强对地区制度的主动塑造。中国不仅要继续推动RCEP的发展,还要继续积极争取加入CPTPP,从而体现更大的制度包容性。

(三)加强应对美国将供应链安全化对地区经济合作的冲击

美国基于自身霸权护持考虑,在“印太战略”中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特别是将供应链安全化,谋求亚太地区供应链的人为切割。对此,中国应利用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联合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抵制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肆意破坏和修改国际规则的行动。中国要进一步统筹新发展格局和“一带一路”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增强全球和国内供应链的互补性,促进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并大力培育国内市场以增强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

(作者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文章转自“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