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崔洪建:大变局来临,中欧应重回合作为主的相处之道
发表时间:2024-01-16 20:42 来源:国际网
近年来中欧关系的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是由于双方对格局变化认知的出发点和结论存在差异,客观上形成竞争态势,各自政治政策倾向出现明显变化。中欧需要本着与时俱进、务实合作的精神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在世界多极化大趋势下寻求共识,加强合作,探索更合理、可持续的相处模式并付诸实践。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变乱交织,但世界多极化的前景也愈发清晰。作为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关系也正经历复杂变化。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及俄乌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下,欧方在对华认知、政策逻辑及相处模式上正进行广泛讨论并出现调整趋向,中欧关系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有所上升。

在此背景下,中欧双方急需通过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因应形势变化并更新思路,找到面向未来的相处之道。

要找到既能适应变化,又能维护稳定的中欧相处之道,首要任务是在大变局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双方矛盾和差异的根源,准确判断欧方调整对华思维及政策逻辑的动机。

中欧关系出现变化的首要原因是双方对格局变化认知的出发点不同,结论也有差异。

欧方从现存国际秩序的主导者立场出发,对格局的演变方向有更多疑虑和悲观情绪,将自己界定为集“全球化的失意者”“不公平竞争和大国博弈的受害者”等于一身的被动方。中方则从维护自身发展权利并改良现有国际秩序入手,不仅塑造全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还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体行动来体现主动性。

其次,中欧都以“强起来”作为应对变局、维护利益的主要方向,客观上形成一定的竞争态势。中国提出要在实现相对富裕的基础上,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欧方也开始寻求“做大做强”,并加速实现从贸易体、经济体向“地缘政治行为体”的转型发展。在此背景下,欧方的对华政策思维正由此前的“以经带政”和“柔性促变”转变为“以政制经”和“刚性防御”。

最后,中欧各自的政治和政策倾向有较明显变化,导致在相处模式上出现差异和矛盾。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各国为应对变局,不同程度地奉行内政优先原则,外交、经贸服务于内政的导向明确,其结果是中欧在各领域的摩擦和矛盾增多,在互动中达成妥协的空间缩小。

近一段时间以来,欧方不断强化地缘政治逻辑,通过将“软实力硬化”和提升战略博弈能力来构建攻防体系,有针对性地出台各种政策工具并付诸实施,谋求在对华关系中赢得优势并占得先机。而中方不能坐视自身利益受损,也不断采取各种反制措施对欧方行为加以遏止。

着眼于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责任,双方需要本着与时俱进、务实合作的精神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勇于探索相处之道并善于将其付诸实践。

从2022年下半年达成重启实体交流、维护关系稳定的共识,到2023年持续不断地对话交流,中欧关系实现了企稳回升,不仅再次体现了其内生动力和强大韧性,也给明确并把握未来中欧关系的相处之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欧需要就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方向、各自角色定位,及建设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新规则进行深入探讨并寻求共识。

尽管仍有些不情愿,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认识到世界多极化的现实性与必然性,但仍需摆脱所谓“失落情绪”,顺应大势所趋,和中方一道去积极应对多极化世界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中欧都是多边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和维护者,在将“真正的多边主义”落实为驾驭多极化格局的有力有效规则上,具有广泛的对话和合作空间。

其次,中欧需要在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类发展处于十字路口的关键节点上,对双边关系的战略性和全面性,以及合作共处的原则进行再确认。作为“两大市场、两大力量和两大文明”,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对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具有与日俱增、难以替代的重要性,只要中欧相向而行,“新冷战”就缺乏集团对抗的基础,人类社会就不会重蹈覆辙。中欧既有的涵盖政治共识、经贸合作、人文和社会交流领域的共同利益是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值得珍惜,并且只有通过持续合作和拓展共识,才能加以切实维护。

最后,中欧应在合作共处原则下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稳固并推进合作,同时要有效管控分歧,为应对变局并面向未来找到更合理、更可持续的相处模式。面对中欧关系的复杂局面,中欧双方需要努力的基本方向是尽力争取重回合作为主的轨道,避免竞争因素不断上升甚至走向对抗博弈的局面。这不仅需要双方通过加强交流来抑制消极认知,也需要通过建立危机和分歧管理系统来更新互动模式。只有不断积累互信才能达成并巩固共识。要将增进共同利益和管控竞争分歧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管控分歧本身就是增进共同利益的必要手段。同时,为确保政治共识和不断积累互信,双方应充分开展预防性外交,畅通沟通渠道,减少互动中的不确定性。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文章转自“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