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阿根廷大选主要不是意识形态之争,选举结果是在阿经济危机条件下,多种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大选期间,米莱言论较极端,但在第二轮投票演说中,其执政主张由激进转而温和。鉴于当前反对党全面掌控国会,米莱面临立法难关。阿根廷经济危机重重,新政府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预计米莱最初设想的雄心勃勃的改革具体落实困难重重。 |
一、米莱当选 11月19日,阿根廷举行大选第二轮投票。据阿最高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最后计票结果,极右派的自由前进党候选人哈维尔˙米莱以55.69%的多数票当选下届总统。按阿法律,他将在12月10日宣誓就职。据米莱班子人士透露,他已开始与竞选联盟的前总统马克里商谈新政府的人事安排,与现总统讨论权力交接的事宜。现总统费尔南德斯已向米莱表示祝贺。他的竞选对手、祖国联盟候选人、现任经济部长马萨也公开表示承认失败。 米莱出生于1970年,今年53岁,是一位自由派经济学家,摇滚歌手。他是一个政治素人,没有从政经历。2021年作为自由前进党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选区候选人竞选,当选为国家众议员。 他信奉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自由经济理论和极右派意识形态,被当地媒体和国际舆论称作“政治狂人”、“阿根廷版的特朗普”。其最引人注目的言论有:极端反对非自由派经济政策,说央行是经济恶化的罪魁祸首,如果他上台就炸掉中央银行;税收是盗窃民众的钱,要取消多数税收和税种;放弃阿根廷货币比索,使用美元作为本国货币,即所谓美元化。等等。在外交方面,主张放弃对外关系多元化,不与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保持外交关系,将取消中阿合作关系和阿与巴西的合作关系,主张优先与美国和以色列发展关系,所谓“回归自由世界”。 二、米莱高票当选的背景和原因 此次大选是在阿根廷陷入长期债务和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货膨胀,国家财政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举行的。米莱能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高达55%的选票,首先是阿长期经济危机导致选民在左右两个候选人之间做出了另类的选择。 1、长期经济困难,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导致人民群众对左派政府严重不满,渴望改变现状。他们厌烦左派执政党治理国家无能,对祖国联盟及其候选人、现任经济部长马萨不信任。而对主张自由派经济思想的米莱抱有一定期待,一些选民怀着让他试试看,有可能改变现状的想法。相当多数的选民,特别是年轻一代选民,相信他的政治主张。阿媒体评论说,选民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左派主张的自由经济理论的危害是有体会的,他们对庇隆主义党继续执政可能带来的经济前景更加担心恐惧,于是在投票时选择了极右派的候选人。阿《民族报》一篇评论说,“一个厌烦的国家做出的另类选择”。 2、左派执政党政绩不佳,候选人选择了现任经济部长马萨,也是一个失误。马萨作为经济部长上任以来虽然做了很大努力,在稳定经济,偿还外债,避免债务违约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来说,仍无力改变经济困难的状况,相反通货膨胀率猛增到142%的历史最高水平,使他失去许多选民的支持。他在第一轮投票中得36.8%,第二轮得票44%,可以说,这是他的基本盘,选民支持面大体未变。大量中间选民,特别是中右派选民转向米莱。 3、极右派与中右派联合成功。在第一轮投票中,候选人米莱得票占近30%,而中右派的布里奇得票26%。第一轮投票结束后,中右派立即转向支持米莱。两派还达成了成立右派联合政府共同执政的协议。最终投票结果大体上是两者第一轮得票的总和。中右派领袖、前总统马克里带头支持极右派也是冒着一定风险。据说,他私下表示,新政府上台后,将利用议会牵制米莱。米莱的自由前进党在议会席位很少,即使与中右派联手,也不到半数。 4、米莱的竞选策略和演唱摇滚等手法吸引了许多选民。第二轮,针对选民对其激进政策的担心,及时改变竞选策略,争取选票。与特朗普类似,米莱是出自演艺界,熟悉大众媒体和网络,善于利用网络、影视媒体,利用不修边幅的形象,演唱摇滚,激进的演说,吸引选民。他在出场时经常手持电锯,表示要决心与旧的体制切割。第二轮投票的竞选演说中,他执政主张的表述由激进转而温和,虽然坚持反对渐进主义,但也承认许多体制改革需要等待时机成熟,以安稳民心。如,他主张经济私有化,但也表示,医疗和教育不能私有化,社会保障体制暂时也不能变,等等。 5、表面上看,这次选举是一次左右两派大对决,其实不然。综合上述主客观因素,可以看出,这次选举主要并非意识形态之争,选民仍然属于原来的政治派别,引人注目的是极右派的支持者在不断扩大。可以说,这次选举的结果是阿经济危机条件下,多种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米莱当选对阿根廷政经形势的影响及前景分析 1、阿根廷国内形势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米莱上台执政,阿政治权力版图将被重划,极右派、右派和中右派各种势力将进行一次新权力再分配,内外政策可能发生重大调整变化。如米莱得以推行他设想的各项激进改革,阿社会格局有可能发生“巨变”。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右派上台执政一届,仅4年时间,即使两届8年,进行多项改革,也不可能使阿现存百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国际舆论指出,改革需要时间,需要资金支持,而米莱没有充分过渡时间,又缺乏资金。如果民众对他的改革失去信心和耐心,他的政府将面临严重困境。 2、内外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按照米莱竞选宣言,他上台后,将对阿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对外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有可能进行的改革包括:精简机构,将现有的部裁减到最低8个。国有企业全面私有化。引进奥地利经济学派主张的自由经济体制,实行全面自由化经济。改革现行福利制度和体系,改革税收制度,减轻负担。实行美元化。取消中央银行。这些重大改革涉及国家经济政治制度的各个方面,牵涉到数以万计人的就业和生存,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度极大。美元化改革,还需要美国同意配合才能实施。 3、在对外关系方面,米莱有可能改变阿多年以来形成的对外关系多元化格局。相比较而言,在这方面他可作为的余地会大一些,受到的牵制也会小一些。按照他竞选时的说法,他将优先与美国改善关系,回归自由世界。还有可能改善与以色列的关系,甚至把阿驻以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此外,与拉美地区的关系也将变化,将加强与右派政府掌权的国家的关系,冷淡与委内瑞拉、古巴、尼加拉瓜等左派或共产党政权的关系。与巴西的关系将会变冷,但巴西是阿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是他不能不考虑的重要因素。此外,对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也有一定调整。对左派主导的拉美一体化运动,米莱政府将抱消极态度。退群的事件还可能发生。他的候任外长已经公开表示,阿不会加入金砖集团。 4、米莱新政府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使其雄心勃勃的改革难以顺利实施。首先,反对党全面掌控国会,米莱面临立法难关。立法关过不去,各项重大改革都无从谈起。经过本届大选,阿众议会257个席位中,执政的自由前进党37席,仅占14%。联合执政的共同变革联盟93席,占36%。两者相加,刚刚达到50%。而第一大党祖国联盟108席,占42%。执政党在参议院中更是势单力薄。参议院72个席位中,自由前进党8席,占11%。共同变革联盟24席,占33%。两者相加,不过占44%。而第一大党祖国联盟拥有34席,占47%。从席位分配来看,米莱政府在立法方面处于明显弱势地位。国会将成为米莱改革路上的第一大关口。其次,从现政府手中接过来的危机重重的经济将是其最大的难题,包括偿还巨额债务,控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复苏,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他指望改善关系的美国政府是不会为他偿还债务承担任何责任的。美国也不可能继续为阿融资,提供数百亿美元,支持其经济改革,推行美元化。另外,他所主张的结构改革,将会带来大量的失业,可能引发强烈的不满和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治危机。对外关系的变化同样会以损害阿经济利益为代价,直接引起经济和企业界的不满,而这正是他的主要选票来源群体。再者,国内新的政治格局也是其执政面临的挑战,各派政治力量将面临新的调整或整合。在大选中失利的左派力量需要反思和重新整合,新一代将崛起,取代老一代政客。各反对党将重新组合,调整策略,与新政府针锋相对。执政联盟也是由竞选联盟演化而来的不稳定阵线,各派之间的利益有差别,政策主张不全一致,这些都可能导致政府内部不稳定,甚至内部的权力斗争。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拉美中心成员、新华社前驻拉美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