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来看,印加政府若向对方退让,不仅会被反对派抨击,也必将损及领导人尊严和威信,触动执政党竞选根基,甚至国家“荣耀”。从深层意义上讲,印度与西方国家远非“铁板一块”。双方强化合作并非出于“共同价值观”,而是出于共同应对“中国威胁”的战略需要。这种为共同利益而淡化分歧的做法终有一天会“爆雷”。可以预见,未来此类事件会持续上演。 |
近段时间,印度和加拿大围绕锡克教领袖被刺事件爆发激烈外交冲突。先是在G20峰会期间,印度总理莫迪故意冷落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只与他举行了非正式会晤,并当面要求其对境内“锡克激进分子”的“反印行为”采取必要措施;后是特鲁多公开指控印政府特工与加锡克教领袖被刺事件有密切关联,指责莫迪政府干预加内政、侵犯加主权。此后,双方不仅大打“口水仗”,还相互驱逐外交官,毫无退让之意。那么,此前看似友好的两个国家为何公开“翻脸”? 事件的直接起因还要追溯到今年的6月18日。当日,加拿大著名锡克教领袖哈迪普·辛格·尼贾尔被两名蒙面枪手枪杀。此人于上世纪90年代移居加拿大,曾多次公开支持锡克人“独立建国”,后被印度政府列为“恐怖分子”,并被悬赏100万卢比(约8.6万人民币)缉拿。事件发生后,加拿大警方怀疑印度政府在背后参与这起谋杀案,但印度政府矢口否认,这也为双方之后的外交冲突埋下伏笔。 事实上,这并不是双方第一次因锡克人问题发生争吵。锡克人是印度的少数宗教群体,因信奉锡克教而得名,主要聚居于印度的旁遮普地区,曾在历史上建立过强盛的锡克帝国,但后被英国殖民者所灭。上世纪80年代,锡克人曾发起要求独立建国的“卡利斯坦”运动,但最终被印度政府强硬镇压。而加拿大则是海外锡克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数约77万,就比例而言,甚至高过印度。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有不少锡克教徒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从事种植、伐木等行业。“卡利斯坦”运动失败后,又有不少锡克教激进分子逃到加拿大,继续呼吁锡克人独立建国。印度政府一直声称这些人暗地骚扰印度驻加拿大使领馆和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侨民,要求加方对其采取强硬措施,但加拿大持续以捍卫“言论自由”名义加以拒绝,并多次批评莫迪政府的宗教政策,惹得印度很“不爽”,双方也为此打过多轮“嘴仗”。 印加两国之所以在锡克人问题上僵持不下、争吵不断,核心在于这一问题关乎两国的核心利益和敏感关切,双方均没有太多妥协、退让空间。 对印度而言,虽然在“卡利斯坦”运动后,印度境内的锡克分离活动长期陷于低谷,但近年来,随着莫迪政府高举印度教民族主义大旗,推进“国族整合”和“印度教治国”,印度社会包容度和多元性显著下降,锡克人和印度教徒之间的宗教和族群矛盾也有死灰复燃迹象。2020年,莫迪政府强推农业改革法案,更是触动旁遮普地区锡克农民群体的核心利益,迫使后者发动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进军德里”运动,将首都重地团团包围。期间,身处加拿大等国的海外锡克人则在舆论上高调声援配合,举行一系列“募捐”和“路演”活动,力求博取西方民众的支持和同情。甚至,还有极少部分海外锡克人借机回到印度,宣扬“锡克建国”思想,而这极大触动了印度政府的敏感神经。印度政府担忧一旦海内外锡克激进势力里应外合,将会激活“卡利斯坦”运动,危及印度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此外,莫迪及其所在的印度人民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明年,印度就将迎来新一轮大选。目前,各反对党已结成声势空前的“反莫迪大联盟”,誓言将莫迪拉下总理宝座。鉴于莫迪向来以“安全守望者”“主权捍卫者”形象自居,一旦在印度刚刚举办完G20峰会、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空前迸发的关键节点对“西方强权”妥协退让,不仅会被反对派猛烈抨击,也必将损及莫迪本人的尊严和威信,触动印度人民党的竞选根基。 对加拿大而言,锡克人虽然仅占加人口的2.1%,但却在加拿大政坛商界具有广泛影响,加之其政治游说和社会动员能力突出,逐渐成为加拿大各派政治力量竞相争取的对象。特鲁多本人更是极为依赖“锡克票仓”,目前,其所在的自由党在加拿大议会席位未过半数,执政还需依赖锡克人驵勉诚领导的新民主党支持,难以在事关锡克切身利益问题上让步。 即便抛开政治利益不谈,鉴于加拿大已将刺杀事件上升到维护国家主权、捍卫“言论自由”的高度,如果轻易让步,不仅政府威严扫地,恐怕也会动摇其身为“民主价值观大国”的“尊严”与“荣耀”。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这件事也暴露出,印度与西方国家之间远非“铁板一块”。双方强化合作也并非出于所谓的“共同价值观”,而是出于共同应对所谓“中国威胁”的战略需要。但这种为共同利益而淡化分歧的做法终有一天会“爆雷”。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此类事件仍会持续上演。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