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程宏亮:过往经验对旧金山APEC峰会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3-10-11 18:11 来源:国际网
APEC发展之路不是一帆风顺,但因各方围绕和平、发展、合作的大目标,立足于亚太地区多元化,坚持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的大方向,求同存异,进而相互融合、坚持创新、互联互通,最后成功走到今天。近年,美国因陷于所谓“大国竞争”不可自拔,一系列行为引起不少成员警惕和反对。美国若想成功举办此次年会,就须坚守APEC宗旨和规则并充分借鉴过往经验。

2023年11月12日至18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年会将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自1989年成立以来,APEC已发展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也从1993年起成为域内最重要年度峰会之一,是故此次旧金山会议亦标志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机制确立30周年。30多年来,在APEC引领下,亚太成为全球各大板块中经济活力最足、发展态势最好的地区,21个成员的人口总数占到全球人口总数的40%,经济总量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60%,贸易额占全球近50%,APEC成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个别国家为维护其世界地位,试图推动世界重回所谓“大国竞争”时代,加上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都导致APEC面临新的挑战。APEC旧金山峰会要取得成功,美方就需理解它能一路走来并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APEC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充分尊重成员的多元化,在和而不同基础上拓展并深化合作。APEC的21个成员遍布太平洋两岸的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更是各异。其中既有“北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有“南方”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既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重要的区域性大国,也有小国和地区。因为APEC承认多样性、坚持灵活性和渐进性,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和自主自愿原则,坚持单边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秉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不仅形成了鲜明的“APEC方式”,而且在区域经济合作上不断取得进展,成为了南北合作、南南合作的典范。

APEC成功的因素之二,就是能在坚持原则基础上求同存异,以灵活和创造性方式去解决敏感议题和分歧。APEC成员的多元化客观上使该组织始终面临分歧和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转化为区域合作发展动力一直考验着各方智慧。如上世纪90年代初,APEC在扩容过程中就曾面对如何同时吸纳中国、香港和台湾三个经济体的难题。当时,香港尚未回归祖国,两岸没有统一,但三方都是重要的经济体,如何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吸纳它们成为新会员就成为考验。最终,各方经过友好协商于1991年10月签署谅解备忘录,明确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台湾和香港作为地区经济体分别以“中国台北”和“香港”名义同时加入APEC,并确立了相关行为规则。自那之后,APEC成员一律被称作经济体,而不再被称为成员国。正是由于这种有原则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方式,APEC才一路走到今天并成为区域经济合作典范。

APEC成功的因素之三,就是始终聚焦经济发展这个大目标,尽量避免受到其他议题的干扰,在成员实际情况和区域整体发展间找到平衡,进而在兼容并蓄、相互适应、协商一致和自主自愿基础上,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的整合与发展。APEC既是成员间的合作舞台,也是少数大国的战略博弈场,尤其美国等大国不断提出特殊利益诉求,甚至曾想推动APEC从经济体组织变为符合其战略需求的“安全共同体”。但是,在各成员共同努力下,该组织始终未曾偏离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并允许少数“后进”成员根据自身情况,在协商一致基础上自主自愿、分步骤逐步融入亚太区域合作进程。受益于此,APEC发展成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其成员对世界GDP的贡献率跃升至70%以上。

简言之,对刚过而立之年的APEC而言,其发展之路不是一帆风顺,但因各方围绕和平、发展、合作的大目标,立足于亚太地区多元化,坚持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的大方向,求同存异,进而相互融合、坚持创新、互联互通,最后成功走到今天。美国作为今年APEC会议主办国,曾对其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当前因自陷于所谓“大国竞争”不可自拔,试图用“印太愿景”取代“APEC愿景”,借口执行其国内法而拒邀个别经济体成员领袖参会等,从而引起不少成员的警惕和反对。美国若想成功举办此次年会,就须坚守APEC宗旨和规则并充分借鉴过往经验,而非借机推行其所谓大国竞争战略。

(作者为现代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