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观峰会主要成果,尽管成果颇丰,但G20在全球治理上仍未触及当前世界经济治理问题的关键症结,需要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其一,应在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上下功夫。其二,应在推动国际主要经济金融治理机构改革,实现全球治理变革上下功夫。其三,应高度重视美欧金融风险的集聚和引爆全球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网。其四,应在推动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发展需求上有所作为。 |
2023年9月9—10日,二十国集团(G20)第18次领导人峰会在印度新德里召开,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G20领导人峰会机制诞生于2008年。G20国家囊括全球80%以上的经济产出、75%的贸易总量、三分之二的人口和六成的土地面积,它的出现被视为是“东升西降”的标志性事件和全球治理领域的一大进步。随着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全球权力格局中金字塔尖地位正在不可避免地滑落和动摇,渐难主导和解决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而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正在历史性地走向国际舞台中央,就全球发展和国际事务做出积极贡献,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想法。 这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联姻”迄今已走过了15年的风雨历程。西方对婚姻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一个形象的比喻,结婚15年被称为“水晶婚”,寓意清澈透明、坦诚相待、光彩闪耀。然而,这种美好的期许并未照进日益严酷的现实。G20因危机而兴,它因成功协调主要国家联手应对继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而名声大噪,一跃成为全球治理主要平台。但随着反危机色彩逐渐淡去,G20自身的机制缺陷和全球治理的多边协调困境也浮出水面,“议而不决”“清谈馆”成为人们对G20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结构性改革上裹足不前的批评焦点。 尤其随着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G20运行的宏观环境正发生复杂深刻的转变。大国竞争加剧、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地缘冲突危局延宕、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立升温,导致主要大国合作精神缺失,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动摇,G20面临事实上的生存危机和功能转换,治理主题不断被地缘政治考量冲淡,共识愈发难以达成,面临着从推动全球治理合作与经济政策协调的“加速器”变成一个制度性权力争夺和地缘政治博弈“舞台”的风险。 我们看到,在各国的努力下,此次峰会为推动G20重回“初心”,专注全球发展议程做出了不少努力,包括推动淡化对乌克兰危机的措辞表述争取峰会公报的达成,推动非盟加入G20以增强G20的代表性,推动多边开发银行改革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融资、成立国际生物燃料联盟促进清洁能源使用等。总观峰会主要成果,尽管成果颇丰,但G20在全球治理上仍未触及当前世界经济治理问题的关键症结,需要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其一,G20应在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上下功夫。当前世界正在承受疫情“疤痕效应”的持续冲击,经济复苏乏力,面临通胀危机、债务危机、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等一系列艰巨挑战,需要各国不断加大政策协调力度,携手共渡难关。然而,发达国家的政策私心与内顾倾向却并未通过G20机制受到有效约束,在最终公报中基本未被提及。其先是通过史无前例的货币与财政刺激向经济中注入天量流动性,在全球抢药、抢货、抢气,推升了全球通胀与供应链危机,后又在自身好转后以抑制通胀为借口开启激进加息浪潮,大搞产业政策推动全球供应链“逆重构”,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难题和偿债困境。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如果得不到抑制,G20在全球治理领域的权威性会受到严重动摇。 其二,G20应在推动国际主要经济金融治理机构改革,实现全球治理变革上下功夫。印度和美国着力推动多边开发银行改革,希望能创立新的融资机制,但却刻意回避了最为关键的治理结构改革。美欧长期把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无视新兴经济体迅速壮大的现实,份额和所有权改革多年来推进缓慢,最高负责人选任更替成“自留地”,导致一方面IMF坐拥万亿美元贷款能力使用却不足三成,另一方面不少困难国家申请救助时仍要满足苛刻条件。IMF第16次份额总检查将于今年结束,届时治理改革能否有效启动仍然不明朗。WTO上诉机制停摆4年,绝大多数成员支持尽快启动遴选程序,但仍遭到美国的拒绝。这些问题G20历年公报中虽都有提及,但并未看到太多实质性进展。 其三,G20应高度重视美欧金融风险的集聚和引爆全球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网。今年3月以来,美欧银行业危机不断,多家银行破产倒闭或被收购重组。尽管当前金融动荡趋于平静,但在美西方主要央行仍未停止加息脚步的情况下,全球金融风险“暗火”仍在延烧,依然存在引发大规模动荡甚至全球性危机的可能性。此次峰会公报中虽有提及,但趋向乐观,并未做出太多针对性举措,对此应该高度谨慎。 其四,G20应在推动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发展需求上有所作为。此次G20被视为一次“绿色峰会”,印度提出多项举措宣称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气候转型”,但与之相比,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债务问题、摆脱粮食危机、弥补基建赤字等现实而紧迫的需求方面却并未看到太多突破性动作,反而被遮盖在印度夹带的“私货”如对小米等农作物的重视、力推数字公共基础设施(DPI)等提议之下。 本次印度新德里峰会的主题是“世界一家”,印度希望充当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沟通桥梁,目前来看这一尝试并不算成功。如果说合作的基础是信任,成功的秘诀在于学会妥协,那么全球治理合作同样如此。G20峰会如何能够保持与时俱进,为国际政经新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争取最大共识,避免世界滑向衰退、冲突甚至战争的深渊,仍考验着与会各国领导人的智慧,也决定着G20机制未来的发展前景。期待未来两年的主席国巴西和南非能够做得更好。 (作者为现代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文章转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