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2023年6月底在长沙举办。本届博览会以“共谋发展、共享未来”为主题。十年来,中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在南南合作和国际对非合作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典范。 |
中非友好源远流长。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历史使命把中国和非洲紧紧联系在一起。中非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并肩前行。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先后宣布对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双方在基础设施、农业、能源、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等多领域合作硕果累累,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始终保持着高水平发展。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取得丰硕成效。坦桑尼亚《公民报》网站2023年6月26日发表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关贾的文章介绍,中国投入了超过1550亿美元:修建和升级非洲的1万多公里铁路、近10万公里公路、1000多座桥梁和100多个港口。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非洲打开了贸易和投资的大门。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土)承建的从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到北部城市卡杜纳的阿卡铁路是尼日利亚第一条现代化铁路,全长1315公里,2014年12月1日全线铺通,成为非洲首条全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的现代化铁路。2023年1月底,中国承建的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举行开港运营仪式。这个西非第一大深水港,预计将创造近3600亿美元的总体经济效益和17万个工作岗位,为尼日利亚经济发展打开新局面。“非洲版高铁”肯尼亚蒙巴萨至内罗毕标准轨铁路(蒙内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早期项目,2017年5月31日和12月1日,分别正式开通客运和货运业务。这条肯尼亚独立以来的首条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设备,并签订了为期10年的运营维护合同。截至2018年底,蒙内铁路运营公司共雇用2700多名当地员工,占该公司员工总数的76%以上。肯尼亚歌手苏迪在《蒙内之歌——铁路修到了我家乡》歌里唱道:“朋友请听我讲,铁路的故事长又长,它凝固的是友谊,它带来的是希望。我的家乡,一天天更加美好;我的同胞,一天天更加昂扬。” 由中国有关企业承建的亚吉铁路,从埃塞俄比亚到印度洋亚丁湾西岸国家吉布提,2018年1月开始运营,两地运行时间从过去7天缩短为10多个小时。将促进国际合作,为建设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更大贡献。非洲一些地区仍需加强道路、桥梁、港口、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赞比亚大学工程学专家丹尼斯·姆瓦巴说,中国的帮助使非洲互联互通、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极大促进非洲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经济一体化,为非洲国家带来工业化发展机遇。 中国有关企业积极参加非洲国家能源、矿业和通信设施等领域建设。中国投资在非洲建设了6.6万公里的输配电系统。人民日报2022年9月7日发表该报记者闫韫明题为《让一度停产的矿山重焕生机》的文章介绍,赞比亚矿业部长卡布斯韦表示,矿业是赞比亚的支柱产业之一,中色非矿(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中色非洲矿业公司)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令人振奋的推动作用,希望中国企业继续加深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共享发展机遇。人民日报2022年9月6日发表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文章介绍,肯尼亚南南合作智库负责人斯蒂芬·恩德格瓦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世界发展进步。他说:“以肯尼亚为例,中方帮助肯尼亚建设了许多道路、电站和通信设施,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推动肯尼亚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一直关注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农业发展和吃饭问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截至2022年,中国已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等地区推广种植面积700万公顷,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杂交水稻列为解决粮食短缺的首选技术。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增产、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9年6月27日,在长沙“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的“2019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让杂交水稻在非洲扎根。他说:“作为国际稻作发展论坛理事会主席,在此我宣布:我们将每年派出青年科学家前往非洲相关国家,从事杂交水稻的科研、推广、普及工作,薪火相传老一辈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衣钵,继续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和水稻,提高粮食产量。”据记载,2006年前,马达加斯加是亚洲国家外种植水稻历史最长的国家,但水稻产量平均每公顷3.5吨,每年进口大米20至40万吨。2006年在首届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承诺在非洲建立10个特色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湖南省农科院援建的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成为当中的首个项目。2017年,马达加斯加官员到长沙拜访袁隆平院士时,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人民已基本摆脱饥饿。为了感激您,马达加斯加特意选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马达加斯加人民都想见到您。”中国专家还研发出适合当地需求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帮助马达加斯加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非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试验或扩大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全国人口超过2亿,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粮食。2022年引进的(中国)杂交水稻在尼日利亚4个水稻示范点种植,已经收割2个示范点的水稻产量(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30%到55%。尼日利亚国家农业种子委员会主任奥卢塞贡·奥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米是尼日利亚人的主粮之一,中国水稻种植和育种技术让他印象深刻,尼日利亚正在寻求提升粮食产量,减少进口,保障粮食安全,尼中两国在农业领域有很大合作空间。近几年来,中国的优良水稻品种在几内亚比绍的种植面积达到85%,还售予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几内亚、冈比亚等非洲国家。几内亚比绍总统恩巴洛认为,中方长期以来无私支持几内亚比绍农业等经济社会领域发展,非洲从中国的农村发展经验中获益良多。 60年来,中国医疗队大爱无疆书写中非友谊篇章。1963年4月6日,一支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经莫斯科、贝尔格莱德、拉巴特,辗转10天抵达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的赛伊达市,这是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派遣的第一支医疗队。60年来,中国累计向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截至2023年4月,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全球57个国家的115个医疗点工作,其中近一半在偏远和艰苦地区。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60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累计诊治患者2.9亿人次,其中大多数患者在非洲。在2014年西非各国抗击埃博拉时,中国派出上千名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逆行出征。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和非洲守望相助、并肩战斗,共同筑起守卫生命的“健康屏障”。6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白衣天使奔赴非洲,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架起中非友谊桥梁。 中国继续办好自己的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同时,继续扩大开放与继续加强国际合作。2022年中非贸易额同比增长11%,达到2820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4年是非洲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在非洲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积极助力非洲实现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中非继续加强和深化合作,不仅共创占全球人口1/3的中非人民福祉,而且将为世界发展注入蓬勃力量,创造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