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民众希望通过改变国家宪法机构来改变国内政治局面,但这可能导致黎进入一个长时间的体制真空期,并出现一个困难重重的政治局面。同时,由于黎长期无法摆脱教派势力的影响,它最终会回到教派势力治理之下。最终哪个教派上台,将由政治资金说了算。眼下黎又正面临多重危机,这为域内外国家介入黎内政,扶植代理人,提供了机会。大爆炸引发的政治危机揭开了各派重启政治攻势的新一轮内政外交博弈的序幕。 |
8月4日贝鲁特码头仓库大爆炸导致了严重伤亡,对黎巴嫩腐败的政治环境和越陷越深的经济问题早已不满的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表达他们的愤怒。据报道,黎巴嫩的外交部、环境部和经济部都被黎巴嫩愤怒的抗议者所“占领”,民众把8月8日称为“清算日”,要求黎巴嫩“腐败”的统治精英下台,示威者对一些部委的冲击,因示威者和安全部队之间的冲突,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受伤人数增加,以及民众日益增长的愤怒,可能促使一些黎巴嫩部队士兵哗变,在巨大压力之下,黎巴嫩总理迪亚卜8月10日傍晚宣布内阁总辞职。 宗派对立下的治理危机 尽管政府辞职,但随着民众不满升级,示威抗议活动反而愈来愈高涨,这意味着示威者将转向要求共和国总统辞职,要求举行新的议会选举,发布新的选举法,营造一个新的政治格局。民众的这些要求得到黎巴嫩主要反对派力量:未来运动、黎巴嫩社会进步党、黎巴嫩长枪党的支持,这些反对派政党希望在黎巴嫩重现一个反对派支持的,鼓励军队保持中立的新的政治格局。 1943年黎巴嫩独立之后,一直实行教派分权,宪法规定,总统由基督徒担任,总理和议长则分属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由于中东地区特殊的宗教文化和地缘政治格局,这些教派各自背后都有地区和国际力量支撑,使得黎巴嫩本来就复杂的教派和民族矛盾更加激化。 由于黎巴嫩社会的宗教性质,所有事情都是政治化的。在这里,治理的一切权力,国家的利益都在本质上或非正式地在不同的宗派之间以非常谨慎的平衡分配。这是一个在极为多样化的社会带来稳定的体系,但代价是经常缺乏问责、腐败、治理不当以及不信任。这就是为什么在黎巴嫩爆炸事件之后,很多黎巴嫩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不是问发生了什么,而是问谁干的,以及为了什么好处? 舆论战方兴未艾 黎巴嫩国内各政治派别一开始就大爆炸责任的问题相互指责,在国内和国际掀起一场舆论战,政府和真主党都成为指责对象。爆炸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什叶派的真主党即被指控应直接或间接对此次爆炸负责。真主党遭到指控的原因包括,其成员曾有境外携带硝酸铵被抓获的记录,并且实际控制港口。黎巴嫩前总理萨阿德·哈里里的兄弟、商人巴哈·哈里里向来主张对真主党采取强硬态度,他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说:“真主党控制着港口和机场……如果真主党不知情,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进出港口和机场。”对此,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予以坚决否认,并呼吁对爆炸事件展开公正调查,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黎巴嫩基督教派也想借重国际舆论来推动局势朝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基督教马龙派教会领袖敦促国际社会对爆炸事件进行调查,呼吁迪亚布内阁为爆炸事件下台,并称其“无法推动国家向前发展”。总统米歇尔·奥恩则在8日表示,不能排除外部力量介入导致贝鲁特港口爆炸的可能性。 什叶派真主党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没有放弃抗争。他们强调,是通过选举证明他们是正当的,是选举使他们成为众议院的多数席位,而且生效的议会选举法是已经通过的一项法律。2017年6月,政府和众议院批准了包括反对派在内的大多数政治力量,因此,他们将捍卫其政治利益。有人担心,政治象征不同的双方在较量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暴力场面,从而也反映了黎巴嫩政治危机中的痼疾难除。 黎巴嫩往何处去? 目前局势表明,无论是通过街头民众表达的诉求或反对派势力提出的要求,从中揭示了黎巴嫩一个重要的趋势,即希望通过改变国家宪法机构来改变黎巴嫩整个政治局面,但这可能导致国家进入一个持续时间不详的体制真空期,特别是因为到目前为止,黎巴嫩还没有一个实现变革的明确的路线图,也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种变革。人们只是在议论按现有的选举法,还是准备推出一部新的选举法,如果准备推出新法律,这就需要时间来修改和批准,这一切将导致在下阶段黎巴嫩政治舞台上出现一个“云遮雾障”、困难重重的政治局面。 有分析指出,考虑到黎巴嫩在相当长时期里,仍无法摆脱教派势力的影响,它早晚会回到教派势力治理下的可能不会改变。至于是哪个教派最终成为统治精英,随着经济和生活形势的恶化,将由政治资金说了算,判断指标就是看哪个教派募集到的政治资金最多。目前黎巴嫩局势扑朔迷离,宗派复杂林立,各派龃龉不断,政局不稳,未来局势非常不明朗,眼下又正面临政治、经济和公共卫生三重危机。引人关注的是法国和美国以及地区一些势力正忙着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由,利用贝鲁特大爆炸事件浑水摸鱼者有之,趁乱打劫者有之。中东大量的案例早已说明,域内外这些国家无非是打着“民主”和“援助”的旗号,在这些教派之间扶植更合适的代理人。贝鲁特大爆炸引发的政治危机揭开了各派重启政治攻势,争取民心的新一轮内政外交博弈的序幕。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上外中东所智库理事、新华社世研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