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谷源洋:全球货币政策是否由宽松走向紧缩的拐点(四)
发表时间:2017-06-13 17:41 来源:国际网
当前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因素增多,推动全球货币政策调整驶向十字路口,但年内全球低利率环境难以改变,不会出现全球货币政策从宽松走向紧缩的拐点,造成世界范围内流动性短缺的局面。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仍处在分化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美联储加息给新兴市场带来的冲击,只要美联储加息有度,新兴市场有备,就不会重现2013年的大动荡局面。不过全球货币政策“由松到紧”仅是时间问题。全球货币政策最终要从宽松走向紧缩,意味着一场新危机即将开启。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货币宽松政策逐渐走向紧缩拐点的声音愈益增多。本文简要分析了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新因素;全球货币政策分化中蕴含着紧缩趋同变化;美联储加速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欧洲和日本宏观经济形势不及美国,央行没有跟随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其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但考虑到宽松货币政策已快走到尽头,开始释放出收紧的初步信号。2017年,货币政策紧缩因素增多,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走高,流动性趋紧,推动全球货币政策调整驶向十字路口。然而,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之路并不平坦,年内全球货币宽松与低利率环境难以根本改变,尚不会出现全球再通胀及货币政策从宽松走向紧缩的拐点,造成世界范围内流动性短缺的局面。

结束篇:全球货币政策从宽松走向紧缩将开启新的危机

未来3年至4年左右,世界经济核心问题是全球货币政策调整的转向,世界经济脉动将随全球货币政策转向而变化。当前,多数国家央行陷入两难境地:经济数据向好及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使得各央行缺少继续“放水”的理由和动力,但经济发展并不强劲,甚至有的国家经济在下挫,远没有达到可以放松货币政策的地步,不存在立即效法美联储货币紧缩措施的条件和可能。既便欧盟、欧元区和日本在内外重压下出台一些紧缩措施,如果影响经济持续复苏,亦有可能重返货币宽松老路。但世界经济必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变化:全球经济趋于活跃、改善;美联储加快升息频率,全球利率向上和流动性偏紧;美元高位震荡及需求增加促其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央行资产负债表膨胀,最终不得不予以压缩以及“特朗普行情”加速全球通货膨胀升温。花旗银行预测2017年发达国家的通胀率将由2016年的0.8%上升至2%,达到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全球通胀压力持续上升,各国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趋窄,全球货币政策分化中蕴含着紧缩趋同变化,流动性持续扩涨已接近尾部。世界经济或许将逐渐改变“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局面。

然而,另一方面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上调了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但世界经济尚未出现G20所期待的“强劲、可持续、均衡、包容增长”的态势,新的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威胁着全球经济复苏,抑制着全球总需求;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加剧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各国经济增长、通胀和就业水平等关键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所使用的政策工具不同,尤其结构改革进展迟缓;全球经济治理和各国货币政策协调不力、合力不足;美联储尚远未完成货币正常化的目标,短期内美国劳动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难以大幅提高,联储主席和特朗普总统不会成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鹰派”,不会允许美元指数长久站在100整数以上的高位,损害到美国出口及新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原油价格依然在中性价位上下波动。权衡各种因素,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因素增多,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走高,流动性趋紧,推动全球货币政策调整驶向十字路口,但年内全球低利率环境难以改变,不会出现全球货币政策从宽松走向紧缩的拐点,造成世界范围内流动性短缺的局面。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仍处在分化状态,欧日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美联储加息给新兴市场带来的冲击,只要美联储加息有度,新兴市场有备,就不会重现2013年的大动荡局面。全球货币政策“由松到紧”仅是时间问题。全球货币政策最终要从宽松走向紧缩,意味着一场新危机即将开启。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路径及节奏,未雨绸繆,排解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严防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乃至金融危机。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来文较长将分为四部分刊登,此文为第四篇)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