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南亚 > 正文
李春霞:越南对美国政策的演变及走向
发表时间:2016-08-30 15:57 来源:国际网
越共“十一大”以来,越南与美国关系发展迅速。越南调整对美政策是其“融入国际”总战略的需要也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回应,同时是越南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原则,在新形势下以新思维布局国家外交战略的体现。尽管经贸投资是越美关系发展的推动力,但在双边与多边机制下加强与美国的国防安全合作则是提升越美关系的重要领域。南海问题无疑是越美两国近期合作的战略聚合点,但越美之间存在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分歧,则是两国关系长期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越美关系未来会继续深化,但既合作又斗争特点将愈发突出。

2011年越共“十一大”以来,越美外交表现活跃。2013年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访美,确立越美“全面伙伴关系”,使两国关系进入“新发展阶段”。2015年,在越美关系正常化二十周年之际,越共总书记阮富仲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访美的越共总书记,将越美关系提升至“新高度”。

近三年来,越美双边贸易总额的增速保持20%以上,并且已完成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2015年,美国国防部长卡特访越时,双方发表了《防务关系联合愿景声明》。2016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越南,宣布全面解除对越南实施的杀伤性武器销售禁令,并承诺将“作为伙伴和朋友”支持越南。而且,美国已批准了与越南的《民用核能合作协定》,双方还开启了空间技术、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越南与美国关系发展的推动力是什么?越南是否会成为美国盟友?本文拟对越南近年的美国政策演变背景、战略调整特点和内容等进行分析,并对越南对美政策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越南对美政策调整的背景

越美关系的发展是一个从冷淡到热络的渐进过程。从1988年越南释放善意开始与美国合作解决越战美军失踪人员问题到1995年越美关系恢复正常化,再到2001年越美签订《双边贸易协定》(BTA),2006年美国给予越南最惠国待遇,越美关系逐渐从敌对走向合作。

近年来,越美关系不断热络。特别是越共“十一大”以来,越美关系呈现出新特点,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越美关系热络的背后既有美国的积极推动,也有越南的主动调整。

1.越南对美政策调整是其“融入国际”总战略的需要

越南早在2001年“九大”就提出“主动融入国际经济”,2006年“十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主动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同时扩大其它领域的国际合作”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越南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取得了“巨大而有历史意义的”成就,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经济向其它领域的溢出效应,提升国家在区域与国际的地位

2011年越共“十一大”提出“主动积极融入国际”的战略目标,并将其视为确保新形势下建设和保卫国家的总战略,统领全党思想,指导各领域关系协调发展的指南针。越南提出“融入国际”总战略,其实是越南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对外交的调整。2013年4月10日越共政治局《关于融入国际的第22-NQ/TW号决议》(以下简称22号决议)对“十一大”提出的“融入国际”总战略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具体内容及落实意见。第一条,“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伙伴关系,特别是对国家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伙伴。”第二条,“制定和落实关于国防安全的融入战略,有效开拓外部资源。”革新开放初期,在“减敌增友”方针下,越南与大多数国家建交,实现了越南外交的“广播种”。进入新世纪,越共“九大”提出“伙伴”概念,越南逐渐加强和深化与各国关系,即进入越南外交的“深耕耘”阶段。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越共“十一大”通过强调“积极主动融入国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外交最高原则”,加大了对大国(特别是中、美)关系的调整力度,强调等距离大国平衡外交战略。

在加强与调整大国关系时,越南重视过去较为薄弱的国防军事、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美国作为世界大国拥有经济、国防、科技等诸多优势,而且在区域问题上与越南有共同的战略利益,是“对国家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伙伴”。越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表示,越南重视与美国关系,视美国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伙伴”。2015年越共总书记阮富仲访美时称,“越南非常看重与美国发展全面关系,将美国视为最重要伙伴之一。”推动和深化与美国的全面伙伴关系,提升美国在其外交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越南“融入国际”的关键。

2.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符合越南的地缘利益需求

为确保在亚太的利益,美国自2009年提出“亚太新战略”,推出“重返亚太”的口号,要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东南亚是美国“重返”的重点区域。

2009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高调参加了美国已缺席两年的东盟系列会议,并组织召开与湄公河下游四国外长会晤,建立美国密西西比河—湄公河合作。在加强与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的同时,美国也加强了与区域国家间的合作关系。越南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与中国的特殊关系,而成为美国拉拢的对象。美国国防部2011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强调,“将加强与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尼以及新加坡等国的军事合作、交流和演习”,有意把越南塑造为新的战略伙伴,为其战略调整服务。美国一方面通过贸易投资给予越南经济实惠,另一方面通过国防军事合作,满足越南的安全需要。

为改善地缘政治环境,提高国际地位与影响力,越南也有意利用和迎合美国的“重返”。一方面,美国的“重返”成为越南应对中国“威胁”的重要资源。越南与中国虽然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相同,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因素,越南对中国一直存有疑虑,视中国为“不可预测的北方巨人”。随着中国崛起,越南对中国的防范警惕心理不断加剧。特别是随着南海问题成为热点,越南对中国的战略信任度急剧下降。

2013年,阮晋勇在总结国家形势时称,“一方面是反动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破坏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是对海岛和国家主权的威胁与侵犯,”将来自中国的“主权领土威胁”与反对势力相并列。

所以,越南对美国的“重返”持欢迎态度,并借势加强与美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美国的支持有助于提升越南在东盟中的地位与作用。

越共“十一大”明确了越南的“东南亚国家、东盟成员”身份,提出要做“负责任东盟成员”,将提升在东盟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越南自身实力与政治制度制约了其在东盟发挥作用。加强越美关系,获得美国对越南在地区事务的支持,无疑将有利于越南在东盟发挥更重要作用。

3.越南对美政策调整是其战略新思维的体现

根据越共“十一大”、“十二大”政治报告关于世界与地区形势的描述,越南在认可和平、合作和发展仍是大趋势的前提下强调大国对国际关系的主导作用,强调区域内领土领海争端引起的大国角力与新的力量组合。新形势下,为确保国家的安全与发展,越共“十一大”提出“国家—民族利益,既是外交活动的目标也是最高原则,是近九千万越南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是四百万海外越南人的最高利益。”

越南学者认为,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当国家—民族利益与其它利益,如带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利益相冲突时,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二是国家—民族利益的界定应考虑到越南与区域和国际之间的关系,如越南与东盟的互联互通。

这表明,越南在战略思想上进一步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更加强调国家利益。同时,对于国家利益越南也有了新的认识与界定,强调包含海外越侨在内的民族利益,以及作为东盟成员国的国家利益。越南学者认为,这有助于越南更好地制定越南与中国政策。也就是说,“国家—民族利益”而非意识形态是指导越中关系的基本原则。

“国家—民族利益”是外交的最高原则,这反映了近年来越南外交战略中的新思维。这一新思维正是越南在新形势下利用大国之间的角力、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开展与大国间等距离外交的思想依据。正如2003年的敌友判断新标准为越南加强与美国关系扫清了障碍一样,“国家—民族利益”外交原则同样也为越南进一步深化与美国关系统一了认识。

越南在战略思想上一向有所谓“改革派”、“保守派”,或“亲美派”、“亲华派”之争,即在国家发展战略方面一种思想倾向于加强与西方国家合作,强调改革与发展;另一种思想倾向于巩固与意识形态相近国家合作,强调政治社会的稳定。这两种思想在越南党内长期存在并相互弥补。在当前新形势下,越南将反“海岛侵权”的“维权”与反“和平演变”的“维稳”相并重,并在“十二大”政府报告中,以“坚决且坚持”表明其“牢牢捍卫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态度与决心。两种战略思想在“国家—民族利益”外交基本原则下获得统一。这种战略新思维为越南实施等距离大国外交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在对大国,特别是对中国与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体现出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