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多年来一直是问题多多,双方无法找到足够的共识来建立真正和持久伙伴关系。害怕关系破裂似乎是让双边关系继续下去的原因。然而,这绝对不是世界两大强国持久伙伴关系的牢固基础。尽管习近平主席亲自承诺中国将在“全球治理”上实行更“积极主动外交”,也许这不会解决中美关系中的问题,但却多少有所帮助。未来,中美最重大的责任是学习如何处理彼此间的竞争,在尝试扩大合作领域的同时,也要严防陷入冲突。这两个强国将发现共存越来越不容易,但它们别无选择。不管面对什么问题,离婚并不是这个婚姻的选项。离婚意味着战争。 |
从宏观趋势来看,中国与美国过去10年的关系可以说是每况愈下。 中美关系被形容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是正确的。中美关系也是最复杂和最让人担忧的。无论是双边、区域和全球,中美这两个世界大国在许多方面都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了解这个关系的基础和推动它的力量——这正在改变当中——是至关重要的。 华盛顿与北京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合作,但双方关系中的竞争性也日渐增加。这平衡已经出现变化,竞争成了主轴。原因有几个,其中之一是在目前的双边关系中,安全的考量比经济更重要。 双方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战略上的,事实上是全面的:商业、意识形态、政治、外交、技术甚至学术。中国禁止一些美国学者入境已对双方的一些大学合作计划造成阻力。 中美政府基本上不信任彼此,两国人民也是如此。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的数据显示,两国越来越不相信彼此。约三分之二的中国与美国民众认为中美关系是“竞争性”和“互不信任”的。这和2010年的情况大不相同。当时,两国大多数人民对彼此的看法还相当正面。 这让人觉得,双边关系正出现根本改变。在华盛顿看来,为未来提出正面的论述和发展趋势日益艰难。“交往联盟”正瓦解,而“竞争联盟”正崛起。依我看,中美关系多年来一直是问题多多,双方无法找到足够的共识来建立真正和持久伙伴关系。害怕关系破裂似乎是让双边关系继续下去的原因。然而,这绝对不是世界两大强国持久伙伴关系的牢固基础。 每况愈下的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在过去10年可说是每况愈下,尽管两国领导人间中也举行峰会,因此暂缓关系的恶化。双方领导人上四次的会面皆是如此。有时候,双边会议如本月22日至24日将在华盛顿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也可以提供类似的稳定作用,和推动特定领域政策的进展。但其效果是短暂的,双方在数月后便会面对新的问题,导致关系继续恶化。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散步,进行了所谓的“瀛台峰会”的几个月后,中美关系又因为中国在南中国海建立岛礁所加剧的紧张气氛和围绕着争议的唇枪舌剑,而面对新的冲击。在这错综复杂局势的背后,是对中国军事力量、美国在邻近中国区域的军事活动以及亚洲势力均衡等几个更重大课题的关注。 此外,一些没有那么关键,但也不可以说无关重要的课题,最近也冲击了中美关系。比如执法、(美国逮捕了偷窃技术和在大学入学考试中采用欺诈手段的中国人)、法律(中国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和国家安全法草案)、网络攻击(最近受到攻击的是美国人事管理局)及同贸易和投资相关的课题。报章几乎天天都有中美越来越多和越严重摩擦的报道。 因此,华盛顿智库在最近数月,前所未有地发表了大量的评论和报告。我在那里居住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来没看过这么多对中美关系的评论,而除了亚洲协会的陆克文的报告,其他一面倒都是负面的。这些评论和报告呼吁重新评估美国的对华政策,并全面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政策。 美国对中国的思维正出现根本改变。自尼逊总统以来,历届美国政府所遵循,建立在三大支柱上的“交往”战略正在瓦解。美国原本期望中国经济现代化会促进政治自由化。其次,中国在国际扮演更大角色时,会成为佐利克(RobertZoellick)所形容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维护自由的国际秩序。第三,中国不会挑战美国主导的安全架构和东亚秩序。 第一种情况显然没有出现。相反的,中国在经济上越强大,在政治上就越保守。今天,中国对政治的压制,是自天安门事件以来最严厉的。另外,中国虽然没有直接撞击区域和国际架构,但北京却建立一系列的替代制度,清楚显示它对美国主导的战后秩序不满。毫无疑问的,中国正有系统地尝试建立一个替代的国际秩序。 美国对中国抱有的幻想,让它在过去两个世纪不断重复一个做法:以一种“传教士的使命感”,按自己的模式改变中国。然而,对中国复杂国情的不了解,和中国不愿遵循美国的方式,让美国一直徒劳无功。这又一次凸显问题在于美国不切实际的期望,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 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美还是必须共存,并尽可能在和平的情况下共存。此外,中美在商业和外交上也还有合作空间。 眼前可以大大促进双边关系最好的机会,是达成双边投资协议。但美国目前最关注的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白宫在争取获得国会授权以缔结协定上却面对困难,因此对在今年完成同中国的投资协议可能没多大兴趣。 目前,同样重要的,是在一些所谓的“全球治理”课题上进行实际的合作,包括朝鲜、伊朗、伊斯兰国组织、阿富汗、反恐行动、气候变化、海洋安全、经济稳定、能源安全、航道安全和为网络行为设定国际规范。 中美“全球治理”合作空间 中国一直很不愿意同美国公开在这些课题上进行合作,但现在看来应该比较可行。这是因为习近平已亲自承诺中国将在“全球治理”上实行更“积极主动外交”。这不会解决中美关系中的问题,但却多少有帮助。 即将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习近平预定9月访问美国,是探讨这些课题的大好机会。双方可以达成实质的合作,和减缓双边关系中的负面因素。问题是,这会不会又是暂时性的,还是可以为双边关系建立一个稳固的基础?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们不应该期望过高。 让我感到担忧的是在这个日益负面和互不信任的氛围里,对“诚信的考验”将会增加。未来两三年当奥巴马成为“跛脚鸭”总统和选举引起更多对中国的批评时,我们只能期望双方明智地处理双边关系,对各自的“红色警戒线”和“核心利益”保持警惕,同时希望不会发生“突发事件”,包括空中或陆上的另一起军事事件,或台湾问题重新引起的紧张。 即使是南中国海目前的局势,也很有可能引发冲突。中国不会停止筑岛工程,也就是不会理会美国的要求。如果中国强化了这些岛屿,然后在南中国海宣布建立防空识别区,美国要如何回应?导致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是不能低估的。 未来,中美最重大的责任是学习如何处理彼此间的竞争,在尝试扩大合作领域的同时,也要严防陷入冲突。 双方都没有任何可以指引它们的脚本。基辛格提出了中美“共同演化论”(co-evolution),但也表示这需要“智慧和耐心”。然而,中美有不同的政治文化、政治体制、国民身份认同、社会价值观和世界观,我看不出个它们目前怎么能够达成一个战略性的妥协与交易。 这两个强国将发现共存越来越不容易,但它们别无选择。不管面对什么问题,离婚并不是这个婚姻的选项。离婚意味着战争。 (作者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本文节录自他于香港美国商会发表的演讲。原载6月11日《南华早报》,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