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深深地卷入到世界各个角落,“一带一路”建设绕不开美国因素。那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该如何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呢?对此,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希望通过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核心是为了稳定中美关系,避免中美关系因中国战略重心调整而失控。尽管目前美国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还存在疑虑,在行动上有些犹豫迟缓,但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已经确立。当下,中美两国应以新型国际关系为起点,坚持以互利共赢的精神指导中美关系发展,先从中美容易合作的共同利益着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实实在在的“早期收获”成果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未来稳步前进。 |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综合实力无与伦比,在全球政治经济事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美关系成为中国外交中最重要的关系,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由于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解体,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缺少了回旋空间,美国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发展最大的外部因素,中美关系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搞好中美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就有了保证。尽管美国时不时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人权问题、经贸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上敲打中国,但谋求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始终是中国外交的头等大事,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始终高于其他双边关系。 中美两国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中美关系的走向为世人瞩目,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由于中美关系承载着十几亿人口的安危,决定着两国各自的发展方向和整个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故而发展中美关系不能受主观喜好的影响,需要从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维护中美和平发展的大局。其实,无论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还是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还是从整个世界发展的需要,无论中美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都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诚如邓小平当年所说,“中美之间尽管有些纠葛,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 一、“一带一路”要求稳定中美关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中美关系稳定性的基础受到了侵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长为当今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两国发展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往来和人员往来都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的,但两国又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如何处理两种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今天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同时,中国的迅速崛起令美国感受到了挑战,中国在钓鱼岛争端、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南海争端等问题上的行为被美国理解为挑战了美国的核心利益,中国经济强大的竞争力也让美国感到了挑战。因此,自2009年以来,美国确立了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的战略,通过加强同盟关系和伙伴关系,维护和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中美战略关系出现了新的结构性摩擦。如何妥善处理中美在战略、制度和价值观领域存在的复杂关系,成为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主要问题。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面对来自美国日益强大的压力,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将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心从美国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希望能够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客观来说,中国战略重心的转移使得中美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至少不再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在优先次序上已经排在了“一带一路”沿线大国特别是中俄特殊伙伴关系之后。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已经连续三次访问俄罗斯、两次访问哈萨克斯坦,仅有一次访问美国,而且还是非正式的领导人会面,这和此前中美关系在中国外交中所具有的重中之重地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退步。同时,对于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美国也完全没有像俄罗斯那样给予积极回应和相向而行,而是抱以深深的怀疑目光,迟迟不给于正面的积极回应,即使有回应也是打了很多的折扣,甚至一些极端的战略家把“新型大国关系”视作是中国给美国设计的“陷阱”,是一种麻痹美国的“安眠药”,极力游说美国政府拒绝“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议。显然,中美关系的发展已经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瓶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进展表明,中美关系要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已经极其艰难,“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尽管中美关系可能“好不到哪里去”,但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如果处理不好,中美关系却有可能滑入失去控制的境况。在美国,已经有不少战略家在讨论“修昔底德陷阱”的问题,他们试图用源自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教训来分析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一些美国战略家甚至普通民众在观察中国的时候,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意气用事的倾向,一提到中国就有气,总批评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一项对中国理解客观的严肃学者比如沈大伟等人,也开始改变原来的看法,鼓噪“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傲慢轮”。当下,在美国主流的意见开始倾向于要“敲打中国”,美国近年来在处理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网络争端等问题上的表现集中体现了这一倾向。与美国类似,中国国内近年来也开始滋生了日益强烈的反美情绪,也是一提起美国就来气,甚至也有一种强烈地“给美国立规矩”、“向美国显示肌肉”的倾向。在2014年,中美因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而争端升级,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偏袒日本,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频频发难,在网络领域起诉中国5名军官,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美两国军方领导人更是吵成一团,令整个国际社会目瞪口呆,感受到了中美冲突山雨欲来的紧张。此后,尽管中美两国领导人出面平息了纷争,但中美关系之间的深层矛盾并没有消失,中美关系赖以支撑的基础受到侵蚀,如果处理不好真的会陷入冲突对抗的泥淖。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对中美关系的期待。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来看,中国显然并不愿意看到中美关系失控,因为作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对“一带一路”虽然不一定成事,但有足够的能力败事,美国不见得会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持欢迎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但如果美国反对或者从中作梗,中国要推进“一带一路”的难度和成本都会急剧上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很多国家要么是美国的盟友,要么有美国的军事基地,如果美国在从中挑拨离间,从中作梗,中国要想说服这些国家参与“一带一路”也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也有可能迫于美国的压力而退出。目前中俄关系发展出现的机遇,从某种程度上也有美俄关系紧张有关,美国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局来看,维持中美关系稳定,避免发生大起大落的动荡,仍然是中国对美外交的主题。特别是对于中美关系出现的若干争端,中美两国都不应意气用事,要更多从双方共同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共同管控分歧,维护中美关系大局的稳定,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利益,有利于“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也从根本上有利于美国的利益。 二、稳定中美关系要求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既然稳定中美关系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如何才能稳定中美关系呢?对此,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走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谋求稳定中美关系是中美双方共同的利益。从中方来说,中国多次公开表示,在推进“一带一路”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不排斥任何一个国家,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当然其中也希望美国能够积极参与。从美方来说,美国也多次表示乐见中国作为和平、繁荣的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崛起,并希望与中国一道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显然,即便美方对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或多或少地存在顾虑,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意图也并不是很清楚,但美方也并没有公开表示反对,至少表明这对于美国利益未必有害,中美有着相向而行的利益基础,中美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中美对抗对双方都不利,这应该是中美关系保持大局稳定的基础。其实,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不走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还能走什么样的道路呢?中美一旦对抗起来,甚至发生战争,恐怕不仅会对两国不利,更会殃及第三方,甚至整个国际社会都会被卷进来,中美已经不具备历史上“修昔底德陷阱”的现实条件,美国既无法像对付德国那样对付中国,也无法像遏制苏联那样遏制中国,甚至像修理日本那样的修理中国都做不到。尽管到目前为止美国不愿意承认中国是与其平起平坐的大国,甚至在于中国领导人见面时连作为世界领导者的架子也不愿意放下,但中国成为美国必须面对的大国趋势已经是不可阻挡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可能是中国成为真正大国的崛起之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学习如何做大国,如何为沿线国家提供公共产品,如何做一个令世界尊重的大国。从此前的实践来看,中国在海洋、岛屿、网络等问题上对美国态度强硬,其推进“一带一路”的努力表面上来看是一种脱离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而搞“另起炉灶”,实际上则是一种以斗争求团结的外交策略。作为力量相对较弱的一方,中国没有办法靠妥协、迁就甚至乞求来获得美国对中国大国地位的尊重,中国只能靠自强不息,靠自己的努力凭借真本事来赢得美国的尊重。目前,中美双方围绕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问题进行了多轮博弈,其核心是美国不愿意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战略关切,不愿意尊重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而且还屡屡在对台出售武器、会见达赖以及在海洋岛屿等主权争端问题上对中国施压,这种强硬的作派让中国感受到了来自美国的羞辱。在与美国打交道的过程中,中国越来越认识到要想得到美国的尊重,只能直面竞争,奋发有为地推进中国改革创新,把中国自身的事情做好,为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此才能赢得来自美国的尊重。 然而,中国又不愿意公开挑战美国,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时候,中国决定避其锋头,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希望能够凭借在“一带一路”上的奋发有为,最终赢得美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尊重。因此,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前景还是服务于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只要“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成功,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便会得到巩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必然会水到渠成。就目前情况来看,这好像也是中国最聪明的选择,以中国人的智慧来讲,也只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来解决目前的问题。至于中美将来是不是能够真正打破历史上大国兴衰的定律,恐怕还需要中美两国共同努力,仅靠一方是办不到的。 三、新型大国关系要求从新型国际关系起步 尽管“一带一路”最终指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但中美关系的现状却并非已经建成新型大国关系,在中美关系的盘子里还有大量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即便是“一带一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不会自动实现,如果中美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纠缠不休,缺乏战略沟通的框架和机制,则极有可能失去战略互信,进而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领导人提出“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在于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避免因误解和误判而动摇中美关系的根基,避免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是,这一良好的愿景不能强行推进,特别是不能作为前提和美国人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种理想和愿景,需要中美双方扎扎实实的努力才能实现。当前,中美应该从现实可能着手,从发展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入手,从眼前面临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逐步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比,新型国际关系不强调以相互尊重核心利益、社会制度和战略关切为基础,而是强调以互利共赢为基础,坚持从共同利益出发,妥善处理中美关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中美战略稳定框架。尤其是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要坚持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原则,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着重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为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奠定基础。 一是相向而行。 中美两国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合作大于分歧,共同利益大于分歧,中美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中美合作面大于竞争面,中美两国应该牢牢把握共同利益,坚持以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原则稳定中美关系大局,在重大的战略判断和战略方向上要相向而行,不要相互拆台,而是应该相互补台。当下,美国正在全力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合作计划”(TTIP),中国则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尽管两国在两大倡议上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定位,但加强两国在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对话沟通却是符合彼此共同利益的。中美两国应该推动两大倡议越走越近,而不是渐行渐远,即使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根本上的一致,但两国都要探索适当向对方开放若干窗口,比如在双边投资协定、服务贸易协定、反腐败和追逃追赃合作等问题上保持合作势头,深化务实合作,逐步将中美关系向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逐步推进。换言之,中美即便是无法合作,也不至于一定要走向对抗,要保持沟通窗口,完善对话管道,全力夯实中美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石,筑牢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坚强堤坝。 二是战略沟通。 无论是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还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对国际社会有影响的国家,中美关系都已经超出了两国政府所能管辖的双边轨道,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多边轨道,成为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关系网络。在这一中美关系网络中,存在着政府对政府、政府对民间、民间对民间等众多管道的沟通,中美已经开辟了包括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中美商贸联委会、中美科技联委会、中美省州长论坛等超过80多条对话管道,对话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在每一条对话管道中都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沟通和交流,不仅在双边贸易、投资、知识产权、能源、环保、两军交往等双边问题上需要反复磋商,而且在伊朗核、朝鲜半岛、阿富汗、埃博拉、亚太事务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也要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所有这些战略沟通和对话机制都有助于丰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内涵,也有助于缓解甚至解决困扰“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摩擦。因为“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很多问题表面上看是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都无法摆脱美国因素的影响,都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只有中美在这些问题上达成谅解,解决这些问题才会变得比较顺畅。 三是管控分歧。 中美两国之间由于具体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和价值观念不同,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是非常正常的,而且这些分歧在短时间内也没有办法完全消失。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南海问题、网络安全、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钓鱼岛问题、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等众多问题上存在分歧,美国批评中国“过于自信”、“傲慢”,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和“军事力量不透明”,在南海问题上屡屡给中国施压,在网络完全问题上不惜将争端升级。所有这些分歧如果缺乏有效的管道和机制进行管控,就会演变成为中美关系的地震源,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工程的推进。为此,中美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通过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和管控分歧,将分歧纳入各种对话机制中,保持畅通的互动沟通,甚至必要时由最高领导人直接出面,为维护地区局势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中美之间有分歧、有矛盾、有竞争并不可怕,甚至从一定意义上也是必要的,关键在于中美的分歧矛盾不要失控,要保持在有规则、有秩序的框架内,这就要求中美扎实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以互利共赢的精神管控好矛盾和分歧。 四是同守和平。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捍卫和平是双方最大的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中美作为盟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结成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后来尽管受冷战影响,中美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历史,甚至在朝鲜半岛等地兵戎相见。但是,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表明,和平是中美两国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中美关系最大的红利。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地区热点麻烦不断,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争端和冲突点很多,比如阿富汗问题、伊拉克问题、伊朗问题、叙利亚问题、乌克兰问题、ISIS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仅靠某一两个国家根本无能无力,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因此,中美新型国家关系要求中美两国应确立同守和平的信念,相互呼应,携手共进,共同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国际局势而努力。尤其是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美两国应在同守和平上取得新的进展,在国际社会中作出表率。 五是共促发展。 发展是“一带一路”最根本的任务,也是中美两国共同的目标。在经过金融危机打击后,美国经济经过多年努力,正走在缓慢恢复的轨道上。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一员,中国在金融危机的不凡表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中国之所以决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出于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双重目的。因此,在发展问题上,中美的目标是一致的,没有什么根本性的矛盾,推动地区合作和经济发展,符合中美两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即便中美在治理规则和世界经济秩序上存在不同理解,中美在推动世界经济规则改革上也存在水平质量上的差异,但这并不影响中美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合作,比如关于加快双边投资协定、深化经济贸易合作、推动共同科技研发和加强在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等。因此,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众多发展问题上,中美关系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共促发展,中美新型国际关系要求两国着眼于共同利益,通过深化各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经济共同发展,这才是中美关系真正的落脚点。 总之,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且自命为世界领导者,深深地卷入到世界各个角落,“一带一路”建设绕不开美国因素。那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该如何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呢?对此,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希望通过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核心是为了稳定中美关系,避免中美关系因中国战略重心调整而失控。尽管目前美国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还存在疑虑,在行动上有些犹豫迟缓,但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已经确立。当下,中美两国应以新型国际关系为起点,坚持以互利共赢的精神指导中美关系发展,先从中美容易合作的共同利益着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实实在在的“早期收获”成果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未来稳步前进。特别是中国国家秩序习近平将于2015年9月份访问美国,这将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国事访问,中美两国应抓住机遇,在中美构建新型国家关系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以稳定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稳定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这是中美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所共同期盼的。 (作者为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