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安惠侯:中东乱中有治,美国进退失据
发表时间:2015-05-26 16:44 来源:国际网
中东大乱局后,阿拉伯国家总体稳定,局部动乱,乱中有治。同时阿拉伯国家民心思稳,期盼变革。然而中东地区仍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种种不稳定因素,使得中东地区难以完全稳定下来。尽管中东虽乱,但不致崩溃和解体。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执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减少对中东地区的投入,避免再卷入中东地区的战争,以免牵制美战略重心东移。但中东战略地位重要,能源资源丰富,地区许多热点问题与美国渊源深厚,美从保持全球领导地位的霸权战略利益考量,不可能放弃中东。对中东动荡局面,美国不可能无动于衷,对美战略重心东移势必构成牵制。美综合国力呈相对衰减态势,军力收缩,经费减少,经常面临力不从心,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一、大乱局后,阿拉伯国家总体稳定,局部动乱,乱中有治。

2010年底突尼斯爆发群体性的抗议浪潮,抗议浪潮迅速蔓延,席卷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形成阿拉伯世界大乱局。四年多时间过去,阿拉伯国家出现三种情况。

一是,埃及和突尼斯,动乱导致政权更迭,伊斯兰势力上台执政,但该势力很快失去民心。2014年赛西在军队和世俗势力支持下,当选埃及总统;突尼斯世俗势力也大选获胜。事态显示,虽然步履维艰,两国已经启动走向稳定和发展的进程,成为阿拉伯世界转型国家的代表。埃及是地区大国,突尼斯是大变局的发源国,它们的动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这是2014年中东局势中的亮点。

二是,卡扎菲被击毙后,利比亚各派武装混战至今。美西方和部分地区国家挑起叙利亚内战,并支持形形色色的极端恐怖势力入叙“圣战”,内战呈僵持状态。也门爆发内战,总统逃亡沙特。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伊拉克原有平衡被打破,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间的争斗从未停止。四国危机成为当下阿拉伯世界的四大伤痛。

三是,中东地区共有19个阿拉伯国家,除上述4国外,多数国家在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些变革措施后,平息了民众的抗议活动,恢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

此外,中东非阿拉伯国家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各自都有各自的问题和困难,但总体保持稳定。

二战结束至今,中东地区动乱从未消停,在多数时间,动乱发生在局部地区,烈度可控,多数国家保持相对稳定和正常发展,这是常态。阿拉伯世界大动荡以及美国推行的“新干涉主义”打破了常态,中东出现超常大乱。4年多时间过去,阿拉伯世界的超常大乱结束,留下的创伤有的正在康复,有的继续溃烂。中东地区不可能完全稳定下来,但有望恢复到大动荡前的常态。

二、经过四年多的大动乱,阿拉伯国家民心思稳,同时期盼变革。

阿拉伯世界大动乱提供了何种启示?一是,西方的民主、自由体制不适合阿拉伯国家的现实;二是,伊斯兰势力尚不具备掌权执政的能力;三是,群体性的抗议浪潮如酿成长期的社会骚乱只会造成社会撕裂、流血冲突、经济崩溃、民生更加艰难;四是,阿拉伯国家尚不具备进行彻底革命的条件;五是,只有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变革和转型,才能保持稳定,持续发展,实现繁荣和复兴。

变革、转型的内涵又是什么?

首先,要建立有权威,有执行力的强势政府,保持政局平稳,社会安定。

第二,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同时还要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并努力缩小贫富差距。

第三,要妥善处理与伊斯兰势力的关系。既要严厉打击极端暴恐势力,又要努力争取温和宗教势力的配合。

第四,发扬民主,依法治国,完善监督机制,防止重现专制独裁,家族统治。

第五,妥善处理民族、教派、部落关系。

第六,通过谈判政治解决国与国间的矛盾和分歧,不干涉它国内政,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第七,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广交朋友,拒绝大国的干涉和控制。

阿拉伯民众人心思稳,同时期盼变革,但阿拉伯国家要真正做到上述几点,成功转型,也非易事。转型将经历长期、艰难、曲折的过程。

三、中东地区仍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

一是,民众与政府间的矛盾。

阿拉伯民众珍惜稳定,期盼变革。执政当局必须确保政局平稳,社会安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否则民众还会因不满而抗议。

二是,世俗势力与宗教势力争夺执政权。

埃及穆兄会虽然遭受沉重打击,但不甘心失败,还不时挑起事端。突尼斯宗教势力仍有相当影响。利比亚世俗势力与宗教势力武装争斗难解难分,形成两个政府并存局面。

三是,地缘争夺加剧。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推翻塔利班政权和萨达姆政权,消除伊朗两大宿敌;与伊朗关系密切的伊拉克什叶派势力掌控伊拉克政府;伊朗发展核技术;伊朗在地区的影响力扩大并与伊拉克什叶派势力、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结成“什叶派新月联盟”。沙特等海湾国家对此深感不安,于是,支持伊拉克逊尼派势力以牵制伊拉克什叶派势力;联手美国挑起叙利亚内战,逼巴沙尔下台,以削弱伊朗;极力反对美国与伊朗缓和关系,谈判解决伊核问题。最近,沙特联合一些国家空袭也门胡塞武装,原因之一是胡塞武装属什叶派并得到伊朗的支持。伊、沙在博弈中都利用教派矛盾,作为号召。

四是,教派矛盾发展。

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间的教派矛盾由来已久,时紧时松,多数情况下能和平相处。美国于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扶植伊拉克什叶派打压伊拉克逊尼派,从而激化了教派矛盾。沙特与伊朗的地缘争夺利用教派分歧放大了教派分歧。极端恐怖势力以宗教和教派为号召,滥杀不同教派的民众,加剧教派冲突。

五是,极端恐怖势力猖獗。

在美西方及部分地区国家的支持下,极端暴恐势力在叙利亚内战中发展壮大,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掠地,占领大片土地,宣布成立“伊斯兰国”,扬言,五年内建立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哈里发帝国”。美组成反恐联盟,对“伊斯兰国”实行空袭,一度对“伊斯兰国”猖獗势头有所遏制。最近该组织又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发动攻势,扩大地盘。“伊斯兰国”主张极端,逆时代潮流而动;手段残忍,滥杀无辜,挑战人道准则,注定将以失败而告终。然而,歼灭“伊斯兰国”将是一场长期的斗争。除“伊斯兰国”外,在埃及、也门、马格里布等多个国家,都有恐怖势力活动,制造战乱。

此外,地区两大老热点问题均未解决,影响地区稳定。

一个是巴勒斯坦问题。2014年,巴以再次和谈,再次破裂;以色列与哈马斯爆发武装冲突。巴、以矛盾解决无期。

另一个是伊朗核问题。伊朗与六方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多轮会谈,终于于2015年4月2日达成框架协议,能否在预定的6月30日前达成最终协议,既有希望,又存变数。

种种不稳定因素,使得中东地区难以完全稳定下来。

四、中东虽乱,不致崩溃和解体。

有学者认为:“伊斯兰国”崛起导致中东政治秩序崩溃,民族国家体系解体。中东处于“新三十年战争”时期,事态极有可能朝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在这些学者眼里,中东局势一团漆黑,在可见未来看不到出路。事态果真如此严重吗?

中东地区共有22个国家,除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也门四国外,都大体保持稳定。因四国陷入危机而断言,中东是“一个崩溃的局面”,“面临解体”,与实情不符,不能成立。

“伊斯兰国”的危害性不容小觑,因美国不愿派出地面部队,不愿与伊朗和叙利亚联手,地区有关国家各有盘算,反恐联盟无法形成合力,这股邪恶势力短期内难以被歼灭,但对其实力和影响不应过分夸大。“伊斯兰国”不可能导致地区秩序崩溃,民族国家体系解体。

国际社会由民族国家组成,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主体。的确,中东地区有些国家的疆域是100年前由西方殖民势力强行划定,但历经100年,特别是各国经过不同形式的民族解放斗争取得独立并加入联合国后,各国人民都珍惜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认同感在不断加强。在阿拉伯世界,确有少数几个国家在大动乱中,宗教、民族和部落影响上升,国家认同感动摇,面临分裂的危险。但不能因此断言,中东民族国家体系根基动摇,面临解体。

在中东存在“地缘争夺+教派冲突”。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国家和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国家间博弈加剧。但其烈度还不至于引发类似17世纪在欧洲爆发的“三十年战争”。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后,调整了中东政策,避难求稳,不希望中东地区大乱,牵制它的战略重心东移。

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一是,经过四年多的大动乱后,阿拉伯民众渴望稳定,图谋发展,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政治力量逆民心而动,都得不到民众的支持。二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国际社会不希望中东继续大乱。

五、美国在中东进退失据。

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停止小布什发动的“全球反恐战争”,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执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决定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减少对中东地区的投入,避免再卷入中东地区的战争,避乱求稳,以免牵制美战略重心东移。但中东战略地位重要,能源资源丰富,地区许多热点问题与美国渊源深厚,美从保持全球领导地位的霸权战略利益考量,不可能放弃中东。对中东动荡局面,美国不可能无动于衷,对美战略重心东移势必构成牵制。美综合国力呈相对衰减态势,军力收缩,经费减少,经常面临力不从心,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略地,宣布立国后,近两个月美国没有采取行动。直到该组织的极端行为引起美国国内舆论的不安,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美国才组建反恐联盟,对“伊斯兰国”发动空袭,同时宣布不派地面部队参战。奥巴马对“伊斯兰国”的表态升级,称之为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空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伊斯兰国”武装力量,但无法遏制其继续扩张。5月,“伊斯兰国”攻占伊拉克安巴尔省首府拉吗迪和叙利亚历史古城巴尔米拉,引起国际舆论哗然和美国国内对奥巴马政策的新一轮攻击。

奥巴马早在2011年就宣称,巴沙尔已失去执政的资格,必须下台。然而,在利比亚战争后,奥巴马就不再直接卷入中东的军事行动。即使在2013年出现叙利亚“化武危机”,美国仍选择了“化武换和平”的政治解决途径。巴沙尔仍然执政。这引起沙特等海湾国家的不满。美国接受,“政治解决是化解叙利亚危机唯一正确途径”,但又坚持巴沙尔必须下台的先决条件,为政治解决设置障碍。

美国从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政策出发,坚持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为此,美缓和与伊朗的关系,并将在伊核问题达成最终协议后解除对伊朗的制裁。这引起以色列和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强烈不满。美国既要遏制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新月联盟”影响的扩大;又担心得到海湾地区国家资助的逊尼派极端恐怖组织,如“基地组织”、“伊斯兰国”,势力的过渡膨胀。美国极力在两大势力间玩弄平衡,结果是吃力不讨好。最近,奥巴马提出在戴维营与海湾6国元首举行会议,讨论地区热点及海湾地区安全等问题,结果海湾国家仅两国元首出席,表明海湾国家对美国的不满以及美国在地区主导能力的下降。

奥巴马政府为稳定中东局势,化解阿拉伯国家和人民对美不满,在推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和谈方面,的确下了很大功夫,但因以色列坚持强硬立场,拒不满足巴方的合理诉求,导致谈判破裂。美对以色列的顽固立场不满,但出于国内外种种原因,又不可能改变偏袒以色列的既定政策。巴勒斯坦问题的不到公正解决,始终是阿拉伯民众心中之痛,因此而引发的反以、反美情绪,随时都可能爆发。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前驻埃及大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