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朗到IS,沙特面临双重夹逼,既有地缘政治的,也有宗教层面的。沙特再不行动,将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与其逼仄被动,不如主动出击。胡塞武装分子很容易被打垮,但战争带来的教派仇恨会加剧。一是胡塞武装分子可能会由争夺政治权力什叶派,演化为具有恐怖主义倾向的什叶派。二是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将更趋恶劣。伊朗、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力量不会削弱只会增强,逊尼派不得不面临着来自什叶派和IS的双重夹击。三是美国对伊朗和叙利亚的政策趋向温和调整,沙特等传统的逊尼派亲美国家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也许,这将倒逼逊尼派国家和以色列“抱团取暖”,从而使得中东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变局。 |
沙特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上一次是老国王阿卜杜拉去世,新国王萨勒曼继位;再上一次是这个欧佩克的主导者决定原油不减产,任由跌跌不休的国际原油价格随市沉沦,这一次沙特玩得更大,它集合了10个海湾国家百架战机和15万大军,对也门胡塞叛军展开军事行动。 当然,3月26日的第一波行动只是空袭,随后也许会有地面军事行动。 沙特在这场武装行动中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但在旁观者看来,这场武装行动背后浮荡着若隐若现的宗教魅影。 和其他宗教一样,伊斯兰教内部也有派系之争。在中东地区,最典型的就是什叶派和逊尼派之争。这种争端在中东地区形成针锋相对的两大阵营,加之外部势力的干涉,国家内战和国间乱战就成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既往的两伊战争如此,萨达姆倒台后的内乱也是这样---萨达姆政权是逊尼派掌权,现在的伊拉克政府则是在内乱之后由什叶派控制,明显受到伊朗的影响。叙利亚、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在海湾地区结盟,对抗一众逊尼派国家,也是如此。 再看现在的也门乱局。这个并不富裕的阿拉伯国家,“冷战”之前分裂为苏美控制的南北两国,“冷战”结束后的统一也门,并未抚平大国干涉和宗教派系之争的裂痕。胡塞叛军,属于什叶派武装,背后既有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支持,也有前总统萨利赫的影子。 由于伊拉克被什叶派控制,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不成器,加之伊朗核危机谈判取得进展,在沙特等逊尼派国家看来,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穆斯林攻城略地,压缩了逊尼派在政治和宗教上的双重影响力。更要者,大伊斯兰国(IS)的恐怖主义势力日盛,该组织以及极端狂热的宗教情结,觊觎着沙特境内的两个伊斯兰教圣地。从伊朗到IS,沙特面临着双重的夹逼,既有地缘政治上的,也有宗教层面的。 沙特再不行动,这个最具影响力的逊尼派国家将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王位传承暗战和原油价格暴跌,已经让沙特不堪其扰,伊朗什叶派连横合纵的外部抢逼围让沙特嗅到了“国将不国”和“教不成教”的危险。与其逼仄被动,不如主动出击。 沙特率领逊尼派国家对胡塞武装的突袭,是在捍卫逊尼派的荣誉,也是彰显本国在海外地区的领导力。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沙特的军事干预,美国表示支持;即便是俄罗斯,也奉劝伊朗不要对胡塞武装分子施加影响力。可以说,这场海湾地区的鏖战,依然未改这一地区的乱战逻辑——大国介入和宗教冲突。 沙特领导的海外盟军自然是占据上风,起码从现在看如此。但必须指出,这注定不是一场胜败分明的战争。中东地区的复杂地缘政治形势和历史形成的两大宗教派别的仇恨,通过极端的战争手段去解决,只会导致局势更加紊乱和伊斯兰教内部的分化加剧。 胡塞武装分子很容易被打垮,但战争带来的教派仇恨会加剧。一是胡塞武装分子可能会由争夺政治权力什叶派,演化为具有恐怖主义倾向的什叶派。二是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将更趋恶劣。伊朗、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力量不会削弱只会增强,逊尼派不得不面临着来自什叶派和IS的双重夹击。三是基于实用主义的功利立场,美国对伊朗和叙利亚的政策趋向温和调整,沙特等传统的逊尼派亲美国家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也许,这将倒逼逊尼派国家和以色列“抱团取暖”,从而使得中东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变局。 就此而言,沙特组织海湾盟国打击胡塞武装分子,看似为也门总统哈迪出头,实际上是为了遏制伊朗在也门的影响力。这既是中东两强的地缘政治争夺战,也是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教战争。 中东地区没有最乱,只有更乱。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