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非传统安全 > 海洋 > 正文
蔡鹏鸿: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挑战与应对
发表时间:2014-04-14 11:54 来源:国际网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设想构成了中国面向太平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新格局和周边外交战略新框架。新海上丝绸之路倡导的是新的和谐海洋秩序,对既有的制度不是推翻,而是建设性的改革,对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都是利好消息。中国绝不经营势力范围,不会干涉别国内政,建立利益共同体应是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共同愿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打破现有的贸易体系,扩大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伙伴关系,为实现两个中国梦奠定基础。

在内的东盟其他国家也经常直言不讳地强调,他们需要资金建设海上基础设施,特别是港口基础设施。

其二,推动贸易畅通,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中国和东盟经过十年准备,2010年终于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和东盟贸易额大幅提高,双边贸易由2010年2320亿美元,到2011年2804亿美元,2012年达4000.93亿美元,2013年4436.1亿美元。在欧美经济复苏乏力之际,中国和东盟经济继续显示出互动活力。为使中国东盟贸易在2015年达到5000亿美元、2020年10000亿美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需要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动贸易畅通,边防、海关和质检、规划等领域继续完善工作,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其三,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分析,中国同东盟发展好海上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其内涵应该是政治上有利于改善中国同东盟关系,同东南亚相关国家在海上特别是南海地区的领土争议和海上划界问题上找到维和维稳维权的办法,同时要在经济上继续推动和扩大地区海洋经济合作领域。中国已经主动开拓海上务实合作,设立了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合作范围可以从海洋科研与环保、互联互通、航行安全与搜救、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做起,逐步将合作延伸扩大到其他领域,形成中国—东盟多层次、全方位的海上合作格局。

其四,促进“货币流通”,加强金融领域合作。东南亚地区曾经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袭击,蒙受过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致力于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同东南亚国家互联互通建设,继续推进经济一体化。这一过程中,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中国已经提出通过谈判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得到一些国际的强烈反应和积极期待。加强金融领域合作,实现沿线国家跨国贸易本币结算和货币直接兑换,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其五,加强海洋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同东南亚人民之间有着密切交流,相互之间存在的情谊源远流长,文化交融、血脉相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双方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元文化,成为各国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撑和丰厚滋养。文化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打开了心灵的窗户,增进了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海洋文化是中国东南亚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领域,双方可以携手努力,挖掘这一领域相互依存的胞波情谊,保持中国-东盟友谊之树常青,共同谱写双方关系发展的崭新篇章,共同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三.挑战与应对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之后,受到了东南亚国家的高度关注,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表示积极支持,愿意参加,比如,东帝汶总理沙纳纳近期访问中国期间表示,东帝汶“愿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6]这个倡议实际上已经发散到东南亚以外的地方,比如,斯里兰卡总统特使佩里斯外长于2月上旬访华期间,同中方一致同意在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拓展海洋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7]印度媒体报道,中国邀请新德里参与连接远东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新倡议,获印方正面回应。[8]这一倡议得到南亚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家的高度关注,期冀中国在海上互联互通以及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毫无疑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推动我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它同“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的“一带一路”倡议既使中国形成东西联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也可能成为亚洲整体振兴的两大翅膀,有利于改善区域内和有关国家的经济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内陆国家和各国边远地区的开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助于连接东亚东南亚、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亚地区。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有一个长期的概念,有可能会延续整个21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可能面临的困难,然后才有可能提出应对措施,建设和谐共赢的和谐海洋。那么,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当前面临哪些挑战?

首先,新时期中国周边矛盾突出,对顺利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具有负面影响。现在,中国的崛起如日中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老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国家,东南亚国家存在中国经济威胁的想法。这些国家早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就曾有所顾虑,为此,中国是东亚地区最早启动10+1谈判的倡导者,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的先行先试者。当前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发展趋势是,国际规则和秩序的建设进程似乎将中国推向矛盾的漩涡之中。可以认为,现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矛盾在于区域秩序主导者及其追随者同中国崛起之间存在争议。如果中国无法找到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办法来缓解这样的矛盾,这不利于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此,笔者认为,中国将继续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的“核心地位”作用,支持东盟倡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谈判,支持东盟一体化建设。让东盟感受到,中国是真正的合作伙伴。

第二,周边国家不少都在追问,中国是否有地缘战略意图?中国必须在口头和行动上打消周边国家心中存在的疙瘩。尽管很长时间以来,周边国家有经济上靠中国的想法,但是,它们同中国缺乏政治互信,这阻碍了新海上丝绸之路的顺利推进,更加难以使之成为周边海上新秩序的构建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东南亚和南亚一些人士对中国倡导“海上丝绸之路”抱持疑虑,生怕这一倡议背后隐含某种特别的政治意图,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有的更是恶意地解释为真正的“珍珠链战略”。[9]印度学者谢钢认为,对于中国的这一倡议必须谨慎,中国驱赶在南海地区参与合作开发的印度能源公司,印度怎么可以信任中国提出的建议。[10]拉贾˙莫汉怀疑印度是否会容许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印度洋来实施,因为地缘政治和安全的因素太浓。[11]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学者甚至曲解说,新丝绸之路会附加条件,从政治、经济甚至安全上对东南亚地区施加压力。应该说,新海上丝绸之路倡导的是新的和谐海洋秩序,对既有的制度不是推翻,而是建设性的改革,对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都是利好消息。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绝不经营势力范围,不会干涉别国内政,建立利益共同体应是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共同愿望。

第三,加强公共外交,弘扬中华文明增强软实力面临的挑战。海上丝绸之路曾经使中华文化传播丝路沿岸国家,其中包括儒家思想、律令制度、汉字、服饰、建筑,甚至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现在,周边国家比较认同的是中国的硬实力,但是对于软实力的认可很不够。其实,和谐、平等、互利、共赢、共同富裕,等等,这些都属于软实力范围,也属于普世价值范围,其中包含的不仅是利,而且也是义,也不是中国人特有的。过分强硬的言论,有时候反而使自己的软实力打折扣,难以信服人。因此,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必须克服软实力面临的挑战。一路一带所标志的海洋文明和陆路文明的再度交汇,有其深厚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应能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提供公共产品应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关怀度和细腻心,否则将影响构想的实施。公共产品当然包含诸多内容,包括基金、机制等,比如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后,就立即受到印尼等东盟主要国家的欢迎。问题是,要抓紧实施。中国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但是东盟人士依然不明确如何申请和使用。马拉西亚一位学者表示,尽管基金已经设立两年多了,但是对于如何使用现在还不得法。尽管中国也向东盟各国政府机构发过通知,但是也仅仅是通知而已,合作项目只是在中国的中文网页上公布。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政府的基金可能含有政治附加条件,因此东盟国家一些研究人员也不敢询问。因此,对于公共产品,一经提出,措施和方案应当及时跟进,而且要有关怀度和细腻心。“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力量,东盟国家一些学者倾向于申请海上联合执法训练、航运安全等课题。但是,由于误解或者透明度不够,也有的学者猜测,中方可能比较倾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