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些媒体和学者大肆“唱衰”新兴经济体,是主观片面的,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绝不是一些人“唱衰”就能扭转的。 |
近几个月来,西方一些媒体和学者大肆“唱衰”新兴经济体,宣扬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而新兴经济体则增速普遍放慢,印度、印尼等一些国家还发生货币贬值、资金外流、金融动荡的现象。它们甚至说什么“全球经济的势头正从新兴经济体回到发达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放弃了它关于新兴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引擎的观点”,等等。这些论点是主观片面的,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所谓“量化宽松”政策确实有助于提高其短期增长率,但其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长远的,造成央行资产负债表前所未有的扩张。美国的公共债务已达16.7万亿美元,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目前,美国总统和国会民主、共和两党还在为提高债务上限争吵不休。欧盟的公共债务超过14万亿美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90%。日本的公共债务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多,达到工业化世界的最高比例,总额超过10万亿美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美、欧、日等七国集团,如不削减开支、进行结构性改革,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到2030年将达到200%。西方经济的痼疾是低增长、高失业、高债务,这是长期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要改革谈何容易。在如此沉重的债务负担压力下,又如何谈得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担当世界经济的引擎呢?!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陷于经济衰退、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也是在所难免。更何况中国等国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而主动适当放缓增速。即使这样,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速依然快于发达国家。2011-2013年,金砖国家平均增速4.11%,而西方发达国家平均增速为1.37%。《20国智库》发表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合写的文章指出,尽管2013年前两个季度新兴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普遍放缓,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然强劲地多,尤其是在亚洲”。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不是个别的,而是群体性的。在金砖国家之外,又出现不少新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其中以“迷雾四国”(墨西哥、印尼、韩国、土耳其)最值得注意。墨西哥2011年GDP增速已超过巴西;印尼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年均增速4.5%以上,2011年在20国集团中增速仅次于中国,名列第二;韩国预期未来1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5%以上;土耳其在过去1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两倍,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展望,2011-2017年期间,土将是该组织成员中增速最快的,达到年均6.7%。另外,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加快,黑非洲2013年经济增长5.5%,而全球只有3.3%。这表明,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势头并未停止,而是在持续下去。 至于印度、印尼等国一度发生的金融动荡,并没有影响这些国家财经状况基本面保持良好。除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外,由于外汇储备充足、外债持续减少,增强了抵御外部金融冲击的能力,没有也不会出现上个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那种局面。 总之,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绝不是一些人“唱衰”就能扭转的。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驻联合国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