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经指数下跌和债券收益率升高形势下,安倍推出经济“增长战略”。然而,安倍的右倾化以及存在己久的结构性纠结,正在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增长战略”乃至整个“安倍经济学”的成功率。 |
安倍射出的第一支箭(宽松货币政策)和第二支箭(积极的财政政策)虽己取得阶段性效果,但遭受到阻碍,日经225指数从5月23日15627的高点跌至6月4日的13533点,债券收益率随之攀升,5月23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突破1%。在这种突变形势下,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声称将购买更多的国债,以压低国债收益率,与此同时,安倍晋三射出了他的第三支箭,亦即经济“增长战略”。 安倍晋三的经济“增长战咯”,眼下还只不过是一种美好愿望,其前途取决于结构性改革。首先,安倍执政的目标是通过振兴经济获得充分的权力和威信,以赢得今年7月参议院大选,最终达到修改宪法的目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5月23日载文称,虽然修宪不再像过去那样是禁忌,但日本公众对是否修宪以及如何修宪,依然存有极大的分歧,安倍的高支持率不应被视为对其经济计划以外其他任何东西的赞同。日本右翼倾向将威胁着经济结构性改革。其次,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己积重难返,主要表现为日本早己步入老人社会,65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人口老龄化带来劳动力严重缺乏、生产成本急剧增加、家庭储蓄率持续下降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低迷与投资不足。统计数据表明:日本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己经10几年几乎停止不动,雇主越来越多地依赖工资较低的临时工,这些人占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安倍能否通过制造通胀预期弥补需求不足缺口,以及能否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抵消劳动力的减少,都还是一些难以破解的悬案。 日本央行于4月1日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显示,日本大型制造业景气指数、大型非制造业景气指数以及小型制造业景气指数均低于市场预期。据4月2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加班工资跌幅创下三年来的最大。对日本工薪族而言,加班工资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加班时间减少和加班工资下降,表明日本国内家庭消费己经没有多大扩充余地。股市狂升创造的“财富效应”虽使一些人增加了对奢侈品和耐用品的需求量,但食品和能源等价格上涨给低薪阶层,特别是以养老金为生的退休百姓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困难;企业也不愿意按照安倍要求给职员增加工薪,尤其日经225指数的突变说明,市场对安倍的结构性改革能否实现感到担心,因而资金提前获利了结出场。因此,安倍指望放松银根、增加投资与消费去刺激经济增长或许是难以实现的愿望。既便是政府开动印钞机器,鼓励大规模投资,但日本国内缺乏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的空间,大量的投资只会造成产品与产能的过剩。企业由于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领域,只好继续向海外拓展业务,把企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和市场潜力大的国家。然而,日元贬值在提高日本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却又增加了海外企业的生产成本,延缓了企业向外移转的速度与节奏。 安倍晋三的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增长战略,在日本国内遭遇到的阻力大、困难多。为此,安倍试图通过启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倒逼其国内经济结构性改革。3月15日安倍高调宣布加入TPP谈判,并声称如果不加入TPP将导致日本“闭关锁国”。从经济层面考量,日本加入TPP既为日本扭转国内经济颓势提供了可能,又为国内日益固化的利益格局产生改革助推作用,进而为其经济结构性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加速推动农业等众多领域的改革。据日本政府测算,最终加入TPP可拉动GDP增加0.66个百分点。但这些都仅仅是安倍的“单想思”,实际上加入TPP谈判的各方都有自己的经济利益诉求,安倍试图通过TPP倒逼国内经济结构性改革,或许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举措。由于美国国会批准日本加入TPP谈判需要70天的时间,亦即到今年7月日本才能加入谈判之列,按原定谈判时间表,TPP各有关方将于2013年10月完成TPP“规则大纲”,如果不延长谈判期限,日本参与规则制定的时间己所剩无几。 美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指出,日本加入TPP只是日本经济结构改革中的“第一步”。众多的结构性改革绝非是短期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够解决的问题,相反,安倍政府无节制的扩大支出,既增加不了多少财政税收,又将导致公共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因而成为经济复苏中的隐患。缺乏结构性改革的支撑,安倍的经济“增长战略”乃至整个“安全经济学”的成功率就将会大打折扣。野村证券6月1日发表的报告指出,安倍经济学仅能在短期之内提振经济,最近OECD和摩根斯坦利均预测今明两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6%与1.3%或1.4%,远远低于安倍所期待的3%的经济增长率。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