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超货币宽松政策能否使日本经济出现“拐点”
谷源洋
发表时间:2013-05-23 16:20 来源:国际网
安倍试图通过制造通胀预期以及日元贬值,促使日本从“僵尸经济”中爬出来,推动经济出现一个上升“拐点”,以摆脱“停滞国家”形象。然而,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为零的基点上,完成安倍的经济“拐点”宿愿并非易事。

日本经济困难重重己是不争的现实,其原因不单是由于持续增长的公共债务、通货紧缩、以及受欧债危机影响,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政府长期墨守成规,工作制度僵化,国内政局动荡不已,自民党和民主党争权夺利,缺乏创新和转型的意志和能力。安倍作为首相对日本经济瓶颈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安倍经济学》提出了振兴日本经济“三部曲”或“三箭齐发”措施: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大规模的财政支出以及推进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增长战略。这种配套“系列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目前尚难以看得很清楚。根据2012年8月安倍上台前通过的法案,2014年4月前日本国内消费税率将从5%提高到8%,2015年10月调升为10%。国内消费税率提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但国内消费需求会因此受到一定抑制。这一法案的命运如何在今年10月才能见分晓,但有可能被向后推迟,而延迟提高消费税的结果又将制约削减债务规模的中期计划。按安倍中期财政调整计划,到2015财年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比2010年减半的目标,到2020财年前将完成财政由“赤字”转为“黑字”的任务,然而,当前市场对中期财政调整计划依然持观望态度。

日本两个“失去的10年”及中国快速的发展,使中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日本对自己滑落为第三大经济体既不甘心又不服气。《产经新闻》2013年1月7日刊登田村秀男写的《反超中国为反攻目标》一文宣称:中国2010年的名义GDP拆算成美元超过了日本,但中国存在着通货膨胀,日本则处在通货紧缩之中,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个因素,2011年日本的名义GDP是中国的1.42倍。现在日本有些人的头脑膨胀,对《安全经济学》抱有很高的期待值,声称日本的终极目标是名义GDP反超中国。然而,事实是从1990—2008年的19年间,日本实际GDP仅增长25%,远逊于其他发达经济体。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虽好于欧元区,但仍不及美国经济。

安倍试图通过制造通胀预期以及日元贬值,促使日本从“僵尸经济”中爬出来,推动经济出现一个上升“拐点”,以摆脱“停滞国家”形象。美欧等国家亦想借日本经济好转,加快经济复苏步伐,因而对日元持续贬值持“默许态度”。然而,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为零的基点上,实现安倍经济“拐点”的宿愿并非易事。日本政府年初预测2013年剔除物价变动影响的实际GDP增长率为2.5%。在货币政策刺激下,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出口环比增长3.8%,进口增长1%,个人消费环比增长0.9%,因而带动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了0.9%,按年率折算增长了3.5%,超出市场预期的0.7%和2.8%。然而,IMF预测2013年和2014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仅为1.6%和1.4%,标准普尔甚至将日本2013年经济增长率下调到0.6%。

为刺激经济持续性复苏,安倍于5月17日推出促使日本经济增长的几项新招数,包括3年后使私人部门的年投资规模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即约70万亿日元左右;加速基础设施及农产品出口,到2020年基础设施产品出口从目前的10万亿日元增加到30万亿日元,农产品出口翻一番,达到1万亿日元;观光客从目前每年1000万人次增至2000万人次;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打算用10年时间让跻身于世界100强的日本高校从目前的2所增加到8所以及采取措施增加妇女就业机会,等等。因此,日本政府5月20日提交的经济景气评估报告,将其经济形势评估基调从4月的“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上调为“经济已温和复苏”,并认为随着出口改善及财政刺激措施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日本经济复苏的趋势将会持续下去。《安倍经济学》带来的短期效果明显,但中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预计未来10年日本年均经济增长率为2%或以下。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基金会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

 

责任编辑:上官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