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北亚 > 正文
唐晓:尹锡悦下台后,韩国政局怎么走
发表时间:2025-05-08 16:43 来源:国际网
宪法法院的裁决维护了宪政秩序,但未能解决权力失衡、政治极化等深层次矛盾。韩国要打破“青瓦台魔咒”,既需要一位超越阵营利益、深谙妥协艺术的领导人引领共识,也需尽快构建弥合社会裂痕的有效机制。从当前选情与政治生态来看,若李在明在今年大选中胜出,新的执政党将同时掌握总统府与国会。即便如此,对新政府来说,弥合国内社会分裂、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任重道远。

4月4日,经过近四个月的艰难审理,韩国宪法法院八名法官一致认定尹锡悦宣布戒严的行为严重违反宪法,罢免其总统职务。尹锡悦成为继朴槿惠之后韩国宪政史上第二位遭弹劾下台的总统。宪法法院的裁决维护了宪政秩序,但未能解决权力失衡、政治极化等深层次矛盾。未来韩国政局是在制度修复中弥合裂痕,还是进一步极化和撕裂,值得继续关注。

总统命运多舛暴露制度性缺陷

自1948年立国以来,韩国总统在任期间或卸任后,大多遭遇了流亡海外、被人暗杀、因政变下台、锒铛入狱或含恨自杀的命运,政治生涯善始善终者极少。外界不禁将这一现象称为“青瓦台魔咒”。尽管尹锡悦在上台伊始就将总统府从青瓦台搬迁至龙山,但依旧难逃狼狈下台的命运。从“青瓦台魔咒”到“龙山魔咒”,韩国总统的命运凸显出韩国民主政治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诸多缺陷。

其一,韩国实行总统中心制,难以对总统权力进行有效制衡。根据韩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全体国民直接选举产生,集行政、军事、外交等核心权力于一身。为避免总统独大,韩国效仿西方国家设计了三权分立架构,但在日常政治运作中行政权长期占据主导。握有立法权的国会对行政机构制衡力度有限,只能利用人事听证、预算审核等程序在国政议题中发声,并通过弹劾程序制约重大失职的总统。司法系统方面,大法院和宪法法院院长需经国会同意后由总统任命。此外,由于总统任期固定为五年且不得连任,同时缺乏中期考核机制,导致除了变动的民意支持率等数字外,基本没有外在的制度压力或动力促使总统提高自身责任意识。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易导致执政者在权力博弈中独断专行,最终引发政治危机。面对这一制度性症结,韩国政界和学界曾提出分权型总统制、内阁制、国会上下两院制等不同的改革方案,还有推动将总统五年单任制改为四年连任制的修宪议程,但都在激烈政治斗争中不了了之。

其二,府会之间的权力制衡与政党斗争深度捆绑,导致总统始终处于政治博弈的靶心。自引入代议制以来,韩国政坛通过不断的分化重组,最终形成进步与保守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尹锡悦是1987年韩国民主化以来首位在全任期内面对“朝小野大”格局的总统,在野阵营掌握的国会对其钳制尤为明显。尹锡悦就任总统后,拒绝与在野党沟通对话,直到执政党在第22届国会选举中失利,才与主要在野党党首李在明举行会谈。这也是尹锡悦在任期内唯一一次与李在明进行对话。尹锡悦的不合作姿态进一步加剧府会对立,双方矛盾难以调和。据统计,尹锡悦上台以来不到三年时间内,在野党针对尹锡悦及其内阁官员共发起30次弹劾动议,而1987年以来国会弹劾议案总数也不过50件。在第21届国会期间,尹锡悦政府向国会提出议案被废弃比例高达60%。不仅如此,尹锡悦不反思自身施政为何没有为执政党赢得2024年的国会选举,而是相信“阴谋论”,认为在野党利用不公正选举窃取胜利,进一步滑向了采取戒严手段企图瘫痪国会的深渊。

其三,总统选举制度在实践中偏离设计初衷,筛选兼具卓越领导力和政治平衡感领导人的功能弱化。各大政党在大选期间惯用炒作丑闻、恶意诽谤等负面竞选手段攻击对手,韩国大选逐渐沦为候选人形象包装与舆论操控的较量,竞选时本该聚焦的政党理念、国家发展愿景、经济社会民生政策等议题得不到足够的考量和辩论。对选民而言,候选人政策主张乏善可陈,谁能当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拥有良好的形象、优秀的选举团队和雄厚资金的支持等因素。尹锡悦当年胜选就得益于其政治素人形象精准契合选民反建制情绪。然而,由于缺乏成熟政治经验与权力制衡意识,他最终犯下致命错误,政治生涯悲剧性收场。

大选将至,谁主春秋

韩国政府已确定于6月3日举行第21届总统选举。多股政治势力摩拳擦掌,谁将摘得总统桂冠是接下来韩国政局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尹锡悦宣布戒严的行为严重违宪,违背了国民信任,使得中间派和进步派选民对他及所在的国民力量党产生不满和质疑。在野党迎来对手赠予的绝佳机会。目前来看,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胜选可能性最大。他的竞选优势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一是在党内外均拥有较为稳固的支持基础。担任党首期间,李在明带领共同民主党在第22届国会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尹锡悦宣布戒严后,李在明迅速反应,号召国会表决通过解除戒严的议案,展现出强势领导力,凝聚了党内共识,在党内拥有稳固支持基础。在社会民意层面,他在2022年总统选举中仅以0.73%的微弱劣势输给尹锡悦,显示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民调机构韩国盖洛普4月11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在新一届总统热门人选中,李在明以37%的支持率领先,排名第二的前雇佣劳动部长官金文洙支持率仅为9%。鉴于李在明在民调中支持率遥遥领先,共同民主党党内竞选规则由“选举人团招募”改为“党员投票50%+国民民调50%”,形成对李在明的又一利好因素。

二是司法风险暂时解除,其参选资格不再是问题。此前,能够左右李在明参选命运的关键是其面临的多项司法指控,其中,违反《公职选举法》案可谓关乎李在明政治生命的“生死关”。今年3月,首尔高等法院以“无法证明虚假性”为由推翻一审判决,二审判定李在明无罪,给其赢得喘息时间。尽管检方已向大法院抗诉,若终审改判李在明有罪,他将丧失议员资格并被剥夺五年选举权。但由于法院需要较长时间审理,在大选日之前难以得出定论,影响李在明参选资格的可能性大幅降低。根据宪法规定,韩国总统除犯有内乱或外患罪外,在职中免受刑事追究。这意味着若李在明当选,其目前面临的案件将被暂时封存,直至任期结束后才有可能重新启动。

三是政治经验较为丰富。李在明从出身贫寒的“工厂少年”逆袭为执掌一方的地方长官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任城南市长期间,他大力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受到好评,在当地积累了较高民望。李在明的政治生涯中也曾多次遭遇挑战。2023年8月,李在明用绝食静坐手段抗议尹锡悦政府的政策举措,后因健康恶化而被紧急送医。与此同时,韩国检方以涉嫌渎职、受贿等罪名申请对其实施逮捕,但因证据不足未获法院批准。2024年初,他在公开行程中遭遇刺杀,最终幸运地度过危机。李在明借助舆论塑造了“受害者”与“抗争者”形象,对外展现出一定的政治韧性与危机应对能力,有助于其争取选民的同情和支持。

政治极化正撕裂韩国社会

戒严令引发的持续政治动荡加深了韩国社会分歧。在极端保守势力和某些宗教势力的煽动下,尹锡悦的支持者们多次聚集在宪法法院、首尔拘留所附近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某些极端支持者甚至冲击地方法院试图阻挠司法程序,公然挑战法治权威。支持弹劾尹锡悦的民众也走上街头示威抗议,双方针锋相对。这种对立和分裂导致极端情绪在韩国社会蔓延,出现政治刺杀等行为的概率明显上升。今年3月,李在明视察庆尚北道山火灾区时遭到袭击;尹锡悦被罢免后,一名极端保守派人士在光化门广场当众自残,引发现场骚动。

与此同时,韩国政治极化加剧,脱离了正常的政党博弈轨道。在韩国,几乎每次大选都会成为朝野政党相互攻讦的高峰期,预计未来“攻防战”将更趋白热化,保守政党主流走向极端保守加剧党内分裂,进步与保守阵营的裂痕持续扩大。国民力量党内存在“亲尹”与“非尹”两大派系。在是否弹劾尹锡悦这一重大议题上,党内意见严重分裂。亲尹派人多势众,选择跟尹锡悦站在同一战壕,不仅没有及时与其做切割,反而煽动极端保守民意力保之。宪法法院对尹锡悦案的违宪判决给亲尹派当头一棒,国民力量党主流的社会公信力严重受挫。韩国盖洛普今年的民调显示,国民力量党支持率为30%,较上次调查下降了五个百分点,低于共同民主党41%的支持率。目前,保守派前雇佣劳动部长官金文洙、前大邱市长洪准杓、国民力量党前党首韩东勋以及曾四次参选的安哲秀等人均已表明参选意愿,但他们的民意支持率都在个位数徘徊,很难与李在明抗衡。对国民力量党而言,当务之急是完成内部整合,推选出单一候选人,以集中保守选民选票。

韩国要打破“青瓦台魔咒”,既需要一位超越阵营利益、深谙妥协艺术的领导人引领共识,也需尽快构建弥合社会裂痕的有效机制。鉴于保守派总统再度被弹劾下台,党内又严重分裂,保守派恐重蹈2017年总统选举失败覆辙。从当前选情与政治生态来看,若李在明在今年大选中胜出,新的执政党将同时掌握总统府与国会。即便如此,对新政府来说,弥合国内社会分裂、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文成稿于4月21日。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