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富仲的逝世,使中国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兄弟、好朋友,但两国深厚的友谊、共同的目标确保中越两国关系仍将平稳向好。 |
越通社报道,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同志于2024年7月19日下午13点38分逝世,享年80岁。 阮富仲2006年起任国会主席,2011年开始任越共总书记,是越南革新开放后在位时间最长的领导人。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若完全遵循个人爱好,阮富仲可能会成为一名教授诗歌的大学老师。他1944年生于河内市东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爱好文学,后来如愿考入文学系,他本科毕业论文《民间诗歌与诗人素友》获评优秀论文。基于他出色的文学修养,河内综合大学有意让他留校任教。但阮富仲还是服从越共党组织的分配,到《学习杂志》工作,这是越共政治理论杂志社,1976年更名为《共产杂志》。最初阮富仲觉得理论工作有些枯燥单调,希望能继续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但领导建议,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从基础资料做起,积累知识。阮富仲接纳了领导的建议,努力适应工作,并逐步培养、发掘出了对理论的兴趣。他一直在《共产杂志》工作到1996年,积累了非常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 阮富仲任《共产杂志》总编后,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服务革新路线,受到越共高层赏识,并赋予他更重的责任。1996年起,他先后在河内市委和中央理论委员会任职。阮富仲后来回忆称,这段时间他才真正做到了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2006年他升任国会主席后,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迅速获得各方信任。他在国会任内,主持通过了《公务员法》《环境保护法》等近百部法律,国会对政府的监督功能得到了极大发挥。 2011年阮富仲在越共十一大上当选总书记,并连任至今。他重视建设纯洁、强大的党。一方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体制机制。越共近年来出台了数百部涉及机构改革、干部任免、反腐倡廉的文件,制定了清晰的目标、可行的路径、富有实践性的操作章程。另一方面主张思想建党、道德建党,主张“干部需要德才兼备,首要在德”,号召学习胡志明思想道德、要求党员干部发挥榜样作用、鼓励德才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的干部主动辞职等。 阮富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主体和中心,提出“党必须对人民负有最高责任,关心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强调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事关党的生存发展。因此他被人民视为“慈祥祖父式的人物”。 前越共总书记黎可漂曾称赞阮富仲为“锐利的理论家”“至情至义的共产主义者”,不愧是“人民的忠实公仆”。7月18日他去世前夕,越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向他颁发金星勋章。金星勋章于1947年设立,是对“为党和民族革命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者”的最高荣誉,这标志着越南党、国家和人民对阮富仲一生功绩的最高认可。 “竹子外交”的践行者 2021年底,阮富仲在越南全国外事工作会议上首次阐释了“竹子外交”思想,即外交要像竹子一样“根固、身坚、枝柔软”,在国家核心利益上坚守原则,同时保持灵活策略,积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阮富仲也一直用这种思想指导和践行了越南的对外政策。近年来越南与主要伙伴的关系均发生了质的转变。2008年越南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又陆续与俄罗斯、印度、韩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全面深化与各个国家的关系,切实践行“与各国为友”的外交理念。2023年底,中越又宣布推动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开启中越关系新阶段。 在践行越南外交理念的同时,阮富仲还在越南外交中留下了鲜明的“个人印记”。他曾与习近平总书记举行了三轮历史性的互访,开展了四次“清茗酬知己”的茶叙,荣获了一枚标志中国对外最高荣誉象征的“友谊勋章”。他是历史上首位正式访美的越共总书记,也曾首次以越共总书记的身份,邀请到美国总统赴越访问。他曾坚持越南“独立自主、多样化、多边化的外交路线”,不顾美国反对,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越南。 诚如越南国家主席苏林在为阮富仲撰写的悼文中提到的那样,在阮富仲的领导下,“在国际舞台上,越南从未有过如此突出的地位、声誉和形象,越南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入融入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和人类文明”。 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必将走深走实 去年阮富仲曾到中越边境口岸友谊关视察,提出“世界上只有中越友谊—友谊关口岸以‘友谊’二字命名,这体现了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特殊传统友谊”。阮富仲的逝世,使中国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兄弟、好朋友,但两国深厚的友谊、共同的目标确保中越两国关系仍将平稳向好。 中越两国的这种特殊友谊传承自老一辈领导人、延续在历届领导的共同努力中、见证在两国人民的互相交往上、凝聚于两党两国志同道合的携手努力中。中越两党、两国都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当前中国正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越南也在推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致力于到2030年越共建党100周年时建成拥有现代工业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多年来,两党、两国本着以服务人民为初心使命,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学共鉴;深化经贸合作、共谋发展;拓展安全合作领域、维护和平;奉行多边主义、守望相助。 这些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决定着中越友好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正如中共中央向越共中央的唁电中提到,“中越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邻邦,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把越南视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相信未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越关系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越关系能够更加行稳致远。 (作者为现代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