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贾庆国:“大盘反转”还是“弱势反弹”: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发表时间:2024-03-27 16:24 来源:国际网
2023年中美关系缓和大概率还是“弱势反弹”。原因在于,之前导致中美关系恶化的基本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仍在加大,双方政治体制上的差异仍在扩大,双方的负面认知仍在增加。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短期内难言乐观。但随着中国实力快速增长,中美两国需要共同寻找新的相处之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中美两国可以找到管控冲突、和平相处、互利合作的办法。因此,从中长期看,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可保持谨慎乐观。

过去一年,中美关系从因无人飞艇事件陷入新的低谷到由中美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走向近期高点,经历了大幅变化。如何解读上述变化?它对于中美关系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大盘反转”,从此走向缓和与改善;还是“弱势反弹”,未来还会继续下滑?这是一个受到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回顾和分析近期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以及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中美关系的缓和

2018年6月特朗普政府发布针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拟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随即采取反制措施,中美关系从此进入恶性互动和急剧下滑阶段,从相互征收高额关税,到新冠疫情期间相互指责,以及美军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和抵近侦察活动引发海上对峙和冲突升级,中美之间从“摩擦与合作”且密切沟通的关系演变为“竞争与对抗”且不相往来的关系。到2023年年初,两国关系已经恶化到官方交往大量减少,两国经贸关系充满不确定性,两国政策界和学界就某些议题争执不下,两国民众对彼此的看法愈加负面,达到两国建交以来的新高度,两国关系一度走到了全面对抗甚至军事冲突的边缘。

最终,美国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认真筹备,2022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晤,并在坦诚交换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双方外交团队保持战略沟通,开展经常性磋商;双方经济团队就宏观经济政策、经贸等问题开展对话协调;双方气候团队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双方相关部门就两国公共卫生、农业和粮食安全开展对话与合作;鼓励和推动两国各领域人员交往。

巴厘岛会晤后,中美两国外交主管部门开始协调落实元首共识。2022年12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河北廊坊同来访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举行了会谈,安排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023年2月来华访问事宜。然而,双方的努力由于无人飞艇事件戛然而止。2023年年初,中国的一艘民用无人飞艇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领空。这件事一经报道,便成为美国政治炒作的重要话题,相关的“阴谋论”满天飞,美国极右势力夸大“中国威胁”,指责拜登政府不作为。面对国内舆论压力,拜登政府决定推迟布林肯对中国的访问并使用武力击落这艘民用无人飞艇。无人飞艇事件凸显了中美关系的脆弱性。

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23年6月布林肯访华才得以成行。在双方的努力下,布林肯成功访华,之后两国关系开始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一是两国政府的高级官员开始重启接触和对话。美国方面,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Janet L. Yellen)、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等美国高级官员相继访问中国,中国也有一些高级官员访问美国。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JakeSullivan)也举行了几次线上和线下对话。二是中国外交部和美国国务院先后举行了三个领域的磋商,包括司局级海洋事务磋商、外交政策磋商以及军控和防扩散磋商。三是两国在一些领域建立了工作组,将沟通和协商常态化和机制化,比如在财经领域成立“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四是两国在气候问题上加强了务实的磋商和谈判,并就开展气候变化双边合作与行动、共同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达成合作意向。五是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Charles E. Schumer)率两党参议员代表团访华,象征着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在中美两国需要加强沟通上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六是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将双方稳定关系的努力推向高潮。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言,这次元首会晤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达成二十多项共识,涉及政治、外交、人文交流、全球治理、军事安全等领域,例如,继续保持各领域业已形成的高层沟通和磋商,恢复军事对话和磋商,开启两国关于人工智能问题的对话和磋商,开展禁毒合作以及推动人文交流。

二、中美关系缓和的背后

为什么近期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趋势?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美国中期选举带来相应变化。美国的中期选举导致美国国会众议院主导权发生变化,原来由民主党控制,现在由共和党控制。这个变化使得拜登在美国国内做成大事的可能性下降,因为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不会配合。与此同时,这也给拜登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带来新的契机,因为难以通过众议院立法,所以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议员的选票,而可以更多地按照其意愿调整对华政策。这与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前两年的情况很不一样,那时他急切想做三件事:应对新冠疫情,恢复经济增长以及重建美国的基础设施。要做这三件事,拜登政府需要美国国会通过法律授权和拨款,但美国国会在对华政策强硬上有高度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拜登政府只能在对华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这也是拜登政府前两年没有显著改变特朗普时期对华政策最主要的原因。在对华政策上,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有很多不同点,而当前迎来了调整政策的契机。

二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政府需要有所作为。由于新冠疫情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在国内问题和对外关系上采取一些新政策。中国政府在国内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改善投资环境、保护民营企业权益、调整房地产政策等,而在对外关系上,需要营造更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鉴于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更大程度地稳定中美关系。

三是2022年下半年中美两国政府意识到,两国关系已经发展到比较危险的阶段。如果处理不好,两国可能会走向成本高昂的全面对抗,甚至因意外事件而发生军事冲突。因此,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管控。

三、如何看待近期中美关系企稳

2023年中美关系缓和到底意味着“大盘反转”还是“弱势反弹”?笔者认为,大概率还是“弱势反弹”。原因在于,之前导致中美关系恶化的基本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仍在加大,双方政治体制上的差异仍在扩大,双方的负面认知仍在增加。双方都有不少人认为对方的目的在于挑战自己的核心利益:对于不少美国人而言,中国在挑战美国的所谓“领导地位”,甚至希望取而代之;中国也有不少人认为,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不仅是要钱而且要命”,旨在动摇中国政府的根基。此外,民意基础持续弱化,两国民众对对方的好感度已经降至最近几十年的最低点。比如,2023年的一份民调显示,85%的美国民众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而由莱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撰写的研究报告表明,75%的中国受访者对美国持有负面看法。双方负面互动的情况仍在强化,都有一些比较偏激的人在引用对方某些人偏激的看法来解释为什么需要采取更加激进的对抗政策,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在推动中美关系下滑。

四、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短期内难言乐观。从国内政治角度看,双方关系稳定的窗口期很快就会结束。2024年,随着美国总统大选党内初选开始,总统竞选就要进入白热化阶段。历史上,每次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谈到对华政策时,都会比拼谁对中国更强硬,这次也不会例外,而且只会更为突出。面对强硬言论,中国可能也会做出回应,因此可能出现新一轮摩擦和冲突。此外,不可低估美国国会举措对中美关系带来的冲击。美国国会内部有很多涉华议案,第118届美国国会开幕不到半年,就提出了270余项与中国有关的立法提案,一旦某个或某几个提案被审议通过而成为法律,将给中美关系带来较大冲击。此外,从目前美国两党候选人和美国国会议员的言论来看,共和党候选人对中国的态度更加强硬,如果其当选,大概率会加剧中美冲突,前一个时期中美关系稳定的成果可能会丧失。当然,如果民主党候选人当选,中美之间的矛盾虽然不会减少,但中美关系稳定的趋势可能会有限度地延续。因此,短期内中美关系可能还会出现不少摩擦和冲突。

中长期则可以保持谨慎乐观。尽管中美两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和矛盾,但两国都是现存国际秩序的受益者,都在现存国际秩序中享有一定的权力。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都是合法的有核国家,都在世界事务上拥有较大话语权,在现存国际秩序中具有很多共同利益,而且,两国都需要国际和平与稳定,需要发展经贸关系,需要通过合作来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特别是随着综合国力增长,中国也需要通过维护国际秩序来保障自身利益。因此,中美两国在很多问题上具有合作需求和空间。

从自身利益的角度看,其他国家可能并不希望中美关系过于友好,但大都也不希望中美关系过于紧张,更不希望中美出现对抗和战争,因为这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基于此,这些国家也反对中美两国出现激烈对抗的情况,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美关系紧张程度加剧。

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生前曾说过,“管理中美关系,美国需要学会适应中国的崛起,中国需要学会了解自己权力的限度”。这意味着,随着中国实力快速增长,中美两国需要共同寻找新的相处之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中美两国可以找到管控冲突、和平相处、互利合作的办法。因此,从中长期看,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可保持谨慎乐观。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文章转自“国际经济评论”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