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正文
田芯芯:巴以冲突让欧洲后院起火
发表时间:2023-10-25 18:19 来源:国际网
近年来,欧盟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大不如前,根本原因在于欧盟战略自主性“缩水”。未来,若欧盟内部无法弥合分歧、加强合作,切实根据自身利益积极应对,终将难逃在全球事务中被边缘化的结局。

新一轮巴以冲突进入到第三周。前线战火纷飞,后方角力也日趋激烈。不同国际组织、不同国家之间抱团站队,互相角力,火药味不输前线。然而,在中东地区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欧盟,在此次危机中却进退失据,手足无措。欧盟领导人、内部机构、成员国之间协调失灵、政策反复,暴露出严重的结构性矛盾,欧洲未来阴云密布。正如一位欧盟官员所言,俄乌冲突使欧洲团结,而中东战事正使其分裂。

一、双主席斗法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之间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俄乌冲突期间,冯德莱恩积极筹划对俄制裁、助推欧美协调,被指“以(架空)米歇尔为代价,承担了过大的外交政策角色。”欧盟内部有言论形容,“要派维和部队才能缓解二人之间的对立局面。”如今,在巴以冲突上,二人对立只增不减,导火线是冯德莱恩在未得理事会授权的前提下,擅自就巴以问题表态,引起米歇尔、欧盟“外长”博雷利,以及部分成员国强烈不满。

10月13日,冯德莱恩访问以色列。在没有提前获得欧盟领导人授权、欧盟尚未商定共同立场的情况下,冯德莱恩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坦尼亚胡,指出欧洲与以色列站在一起,称“以色列有权自卫”,却并未提及以色列在自卫时需尊重国际法。成员国对冯德莱恩此举纷纷表示不满,指出欧盟外交政策应由其成员国共同决定。

对此,米歇尔作出回应,召集成员国及相关领导人于10月17日下午召开紧急视频会议,讨论巴以冲突,并发布联合声明。紧急会议期间,米歇尔对会前发表的“非常团结、坚定的声明”表示认可,其中就包含让以色列遵守国际法的要求。冯德莱恩虽对此表示同意,但她仍坚持原先立场,同时指出这与“采取行动满足巴勒斯坦人的人道主义需求并不矛盾。”

这些分歧在美欧峰会上也得到了体现。10月20至21日,米歇尔和冯德莱恩等人一同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美欧峰会,但两人却在会前会后分别与拜登进行谈话。

欧盟委员会近年来不断借危机扩权揽权,抢夺欧洲理事会职权。此次冯米二人的矛盾也是这一争斗的缩影,欧盟机构团结和声誉严重受损。

二、欧盟机构内讧

冲突爆发以来,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三大机构及其内部协调不力、政策立场反复无常,引发多方批评。

对巴勒斯坦经援经历“罗生门”。10月9日,欧盟委员会负责睦邻扩大事务的委员沃尔海伊宣布,欧盟将立即暂停向巴勒斯坦提供价值约7亿欧元的援助资金。几个小时后,欧盟委员会负责危机管理的委员莱纳尔契奇反驳其说法,坚称只要有需要,欧盟就将继续向巴勒斯坦提供援助。欧盟委员会几个小时后澄清,将继续提供援助,但同时将对部分援助进行“紧急审查”。短短5小时内,欧盟对援助巴勒斯坦一事尴尬反转,引来多方批评,也暴露了欧盟内部协调失灵的问题。10月17日,欧洲议会70多名议员更是联名要求沃尔海伊辞职。

“官方立场”招致公开抗议批评。10月20日,超800名欧盟职员致信冯德莱恩,联名批评其“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立场。职员们在信中表示,他们以个人名义严正谴责哈马斯的恐怖袭击,同时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平民的过激反应。他们对“我们的机构在过去几天里无视人权、国际人道主义法,对以色列屠杀平民漠不关心等事件表示关切。他们敦促冯德莱恩与欧盟领导人一起呼吁停火、保护平民生命,否则欧盟将可能失去信誉。

10月19日,欧洲议会通过一项由500名欧洲议会议员支持的决议,呼吁出于人道主义原则暂停冲突,决议批评了欧盟委员会和理事会在过去12天中“不协调”、“不一致”的做法。

三、成员国选边站队

紧急会议后,欧盟对外声明其共同立场,即以色列有权自卫,但必须符合国际法。然而私下里,由于不同的历史、利益因素影响,成员国对于“符合国际法”的界定各不相同。德国表示全面支持以色列,而西班牙、爱尔兰等国的立场则更加中立,两方分歧严重。

亲以一方包括德国、法国等国家。在德国,历史上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使得支持以色列成为德国唯一的政治正确。德国总理朔尔茨、外长贝尔伯克先后访问以色列表示声援,贝尔伯克称“欧洲团结一致站在以色列一边。”相关人士指出,冯德莱恩的亲以态度,正是其祖国德国不惜一切代价保卫以色列的产物。另外,法国长期以来在巴以问题上相对中立,但在此次冲突中积极支持以色列。

亲巴一方则包括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爱尔兰总理瓦拉德卡警告内塔尼亚胡不要对巴勒斯坦人进行“集体惩罚”,西班牙总理桑切斯则明确表示,以色列要求平民撤离加沙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

当然,即使在一国内部,立场也不尽相同。例如德国虽因历史原因持亲以立场,但亦因此十分看重人道主义原则,对哈马斯升级报复、难民大量涌入等后续连锁反应感到担忧,民间反犹情绪高涨。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也公开表示,虽支持以色列,但并不代表以色列“没有错误”。

四、未来挑战毕现

目前,巴以冲突外溢效应逐渐显现,未来欧洲将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难民危机。10月13日,以色列军队发布声明,要求加沙河以北的所有平民向南撤离,期限为24小时。并称以军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在加沙地带展开大规模行动。考虑到难民潮可能通过埃及到达欧洲,相关事态已引起欧盟担忧。米歇尔建议欧洲可以与埃及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以共同处理难民问题。希腊移民和庇护部部长凯里季斯表示,欧盟应该尽可能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救济,从而避免大量巴勒斯坦难民外流。

目前,一些欧盟国家已经接受了数量巨大的难民,在欧洲和成员国选举的背景下,极右翼势力正煽动内部排外情绪。压力之下,德国政府已一改原先“欢迎文化”,迅速出台措施加大力度、加速遣返非法移民。如果新一波难民危机到来,将在加剧欧洲政坛碎片化、给欧洲社会带来重负的同时,助推极右翼势力发展。

二是“反犹”、“恐伊”威胁社会安全。冲突爆发以来,欧洲社会再遭恐怖袭击威胁。一名教师在法国被刺伤、三人在比利时被枪杀、犹太教堂遭受攻击、公共场所多次因炸弹威胁而紧急关闭、犹太社区与伊斯兰社区对立加剧,各地频繁举行大规模集会。未来,巴以冲突或成恐怖主义催化剂,同时煽动“反犹”和“恐伊”情绪,撕裂欧洲,威胁社会安全。

三是牵制欧盟援乌抗俄。米歇尔指出,在俄乌冲突的关键时刻,巴以冲突“将对欧洲和整个世界构成危险”。目前,欧盟已尽其所能,向乌克兰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财政、人道主义和军事援助,如果巴以冲突长期化,必将牵制欧洲对乌援助。

四是疏远南方伙伴。为了对冲中俄影响力,欧盟近年来通过“全球门户”等多边战略积极争取全球南方国家,并希望与南方国家在俄乌冲突立场上取得一致。然而欧盟对以色列的声援破坏了南方国家的信任,难逃“双重标准”批评。欧盟曾在俄罗斯切断乌克兰粮食、水和电力时,指控俄罗斯犯下战争罪,但在以色列围困加沙时或表示默许,或仅是口头批评,凸显欧盟和美国“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的虚伪和双标,米歇尔就不无担忧地指出,南方国家将严厉批评美西方的虚伪行为,这将使俄罗斯受益。

近年来,欧盟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大不如前,根本原因在于欧盟战略自主性“缩水”。未来,若欧盟内部无法弥合分歧、加强合作,切实根据自身利益积极应对,终将难逃在全球事务中被边缘化的结局。届时,正如西方媒体自嘲的那样,欧盟不再需要纠结亨利·基辛格“如果你想给欧洲打电话,该打给谁”这一问题——反正没人会给欧洲打电话。

(作者为现代院欧洲研究所研究人员,文章转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