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孙海潮:法国媒体暴露美欧巴以冲突矛盾并承认西方双标
发表时间:2023-10-23 17:09 来源:国际网
法媒认为,本次巴以冲突的烈度和破坏之大,足以对世界形势产生重大影响。法国作为具有独特影响的西方大国,必须在重大国际事件中发挥独有作用。法媒对本次巴以冲突的报道和评论较为平衡和多元,认为冲突不仅加剧南北对立,也使西方国家分歧显化,世界因立场不同分成三大阵营,更趋分裂。对美批评溢于言表。同时,法媒承认西方存在严重的“双标”行为,日益受到南方国家的普遍质疑和公开批评,承认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做法引起一些欧洲盟国的愤怒。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

法媒指出,拜登总统作为西方世界政治资历最深的政治家和国际问题专家,与巴以双方都能进行沟通,本应是此次巴以冲突的最佳调解人,对以色列的“历史性访问”本是他提高政治声望的绝佳机会。继布林肯访问沙特、卡塔尔、约旦等国遭冷遇后,拜登于10月18日到访以色列,并出席以政府特别内阁会议,以示对以支持。拜登称访以旨在避免更大的民生悲剧,一是要保证以色列的安全,二是显示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命安全寄予期望,三是阻止冲突升级为地区战争。但在拜登动身之前,美国的平衡政策被加沙医院遭到轰炸导致近千人死亡而彻底击碎。拜登以色列之行还未成行,就已成“以剑击水,空费气力”之举。

当拜登10月18日从空军一号专机上下来,拥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后,距离中东事务“公正协调人”的形象就更加遥不可及了。拜登原定于与内塔尼亚胡会晤后前往约旦,与约旦、埃及和巴勒斯坦三国领导人举行四方会晤。加沙医院遭到轰炸导致惨烈伤亡,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当即宣布取消四方会晤。拜登受到当头一棒。阿拉伯世界对拜登使加沙暴力冲突降温能力的信任度,荡然无存。

布林肯访以时就曾和内塔尼亚胡一起跑进坦克躲避火箭弹袭击,拜登此行亦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中进行。纽约时报称之为“勇敢的访问”,既要显示美国的对以政策,更要留下政治遗产。拜登行前称要结束这场“永无休止的战争”,结果却是与地区国家的对话彻底终结。不能与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会晤,拜登将无法再扮演中东调解人的角色。

美声称将防止任何方面对以攻击。美已派出两艘航母前往东地中海,百架战机随时待命,增派2500名士兵,意在威慑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美作为乌克兰的主要军援国,还要保持对其他大国的战略对抗力量,因而不希望阿以战事扩大。同时也应看到,拜登掌控国内局势的能力有限,向以提供大规模军援需由国会批准。国会现陷于瘫痪,难对援助以色列做出决定。拜登既要向以提供无条件支持,又要避免战事扩大,还要应对国际舆论对加沙地带史无前例的人道主义灾难的批评,加上国会的掣肘和指责,回旋余地有限。有媒体称,“拜登已成为内塔尼亚胡的人质”。

法媒评称,美国总统长途奔袭9000公里,却只与冲突双方中的一方接触,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在整个巴以冲突的历史过程中,美国的立场是最不公正的。法国24小时电视台国际评论员菲利普·图尔勒(Philippe Turle)说:“此类访问应该体现对话和信任两大因素。加沙医院遭到轰炸后,两大因素均已动摇。拜登总统调解危机的能力严重受损”。以色列有关轰炸医院非自己所为的观点,不足以平息阿拉伯世界的愤怒。不只美英法等西方大国驻阿拉伯国家的大使馆都被抗议群众包围,南方国家如巴西等国也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

西方国家曾批评南方国家对俄乌冲突保持中立是没有捍卫国际法,南方国家现则反唇相讥说西方在战争罪行问题上选择性解答,是“双标、双策”。如果说乌克兰危机已使国际社会出现分裂,巴以冲突则使裂痕进一步扩大。中东危机不只撕裂南北双方,还使乌战后追随美国一些欧洲盟国感到愤怒。

10月9日,哈马斯发动对以攻击后两天,美法德英意五国领导人发表长篇联合声明,表达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和团结,谴责哈马斯,虽简要提及“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诉求”,但没有进行详细阐述。同一天,南非政府发表明显有别的公报,没有谴责哈马斯,呼吁“立即停止暴力行动,克制,实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和平”。两相对照,泾渭分明。若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得不到缓解,联合国安理会因美国的反对又难以采取共同立场,南方国家将会要求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某项决议。30多个国家的代表受邀出席开罗“和平峰会”,西方国家要求谴责哈马斯遭拒,西方与阿拉伯世界的分歧再次暴露,未能发表联合声明,无果而终。世界已悄然形成支持以色列、呼吁停火、支持巴勒斯坦三大阵营。

10月12日,欧盟就巴以局势举行紧急峰会,数位成员国领导人指出,峰会没有提出捍卫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民众的权利,也没有谴责西方国家的虚伪。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访以过程中,没有明确要求以军进攻加沙时应该遵守国际法,受到强烈批评。欧盟外交事务代表博雷利表示,冯德莱恩的立场不代表欧盟。爱尔兰总理利奥·瓦拉多卡说,欧委会主席在以色列的表态“缺乏平衡”,“她不能代表爱尔兰”。国际问题专家萨朗·什多尔(Sarang Shidore)说:“欧洲开始担心被外界认为不捍卫国际法。冯德莱恩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被看作为单边主义行动,使南方国家丧失对欧洲的信任。相较于美国,欧洲更依赖软实力,尽管时常得不偿失”。其中意思十分明确:美国可以不顾道义和道德约束,但欧盟不能,这就是美欧的区别。英国10多万人游行抗议以色列,超出想象。

法媒指出,西方世界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分裂充分暴露。西方各国支持以色列向哈马斯宣战,激起了阿拉伯国家和许多同情巴勒斯坦事业的南方国家的集体愤怒,传统的南北阵线对立再度显现。随着加沙地区人道主义形势的日益恶化,西方世界内部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

欧盟在何种程度上容许以色列轰炸欧盟在加沙援建的基础设施?27国在该问题上的分歧早已有之,只是辩论一直在闭门进行。一旦欧盟把这一现象公开,必然会得到南方国家的大力支持。美国的国际影响力继续下降。在中俄倡导建立新型国际秩序的形势下,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已受到夹击。

欧盟外交高级代表博雷利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指出加沙地带断水断电违背国际法,欧盟不能接受。欧盟谴责以色列受到的恐怖主义袭击,但并不能阻止欧盟表达对加沙局势的担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进攻,并不能为以色列对巴民众的“集体惩罚”正名,他对巴勒斯坦人民56年来被占领下的苦痛感同身受。马克龙谴责对加沙医院的轰炸,要求就此展开调查并立即开放人道主义援助通道。

法国前驻叙利亚大使米歇尔·杜克罗(Michel Duclos)说:“毫无疑问,当前的分歧强化了南方国家有关西方双重标准的叙事。”“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在乌战问题上的分歧,缘于经济和地缘战略利益差异,而在巴以问题上出现的鸿沟,则还要加上感情因素”。南方国家认为,“西方的虚伪建立在利益和感情的双重基础之上。西方对以色列的特殊感情是选择性的,行动准则因此而成为选择性的”。

法媒报称,马克龙总统意识到巴以冲突已使法国民意严重撕裂,因而大声呼吁“团结”并下令禁止反以游行。但数百起恐袭警报,又有中学教师遇刺身亡,禁而不止的抗议活动,因而下令警方处于最高警戒状态。欧洲不只“进口”了紧张局势,经济又受波及,能源价格上扬加速经济困境,欧元汇率可能再次跌至与美元平价。不论是乌战还是巴以冲突,欧洲总是受害方。

法媒认为,法国由强烈谴责哈马斯和坚定支持以色列,到在安理会投票赞成巴西关于立即停火的提案,法国外交部对安理会未能通过该决议案而感到“遗憾”,表现出与西方盟国切割的立场。法国政府对外宣布,马克龙总统先后与巴以及中东地区主要国家领导人举行电话会晤,两次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埃及总统塞西通话,重申要确保平民免受伤害,国际人道法必须得到遵守。法国在以色列的死亡人数已攀升至28人,7个失踪人员仍无消息。马克龙与各方就解救法国人质问题进行接触,强调此为当务之急。法国强烈谴责轰炸加沙市阿赫利阿拉伯医院的行为,强调国际人道法对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必须确保平民受到保护,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通道必须立即开放,法国通过国际机构向加沙地带提供1000万欧元的人道援助。法国将提出具体建议,以便为避免冲突升级,遏制冲突蔓延,尽快结束冲突,使之符合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各国及法国的利益,“尽快重启一项政治前景”,“法国在行动”。

法国的行动必须进行下去,还要争取有所成就。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洲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