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西方国家不断叫嚣要与中国经贸关系“脱钩”、“去风险”。但在全球跨国投资总体低迷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G7部分成员国在华投资却逆势增长。而且,美国主导的IPEF中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也表示要继续加强与中国合作,可见美国实现贸易多边化难度较大。此外,尤需注意的是,2023年适逢RCEP生效一周年、“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期间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稳步发展,“一带一路”项目开花结果。目前,双方深化和扩大合作正当其时,今后双方可为维护区域和全球和平、推动各地区和全球协调发展与实现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
金秋九月,第2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会议和第18届东亚峰会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 中方坚定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坚定支持东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并就区域合作重大议题同各方深入交换意见,共享发展机遇,携手应对挑战,推动东亚继续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 20年前,中国作为对话伙伴国家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建立起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坚持合作共赢,推动互联互通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和经贸合作,共同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中国——东盟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002年的6.1%上升到2022年的21.5%,20多亿人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全球经贸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东盟实现了贸易投资逆势攀升,中国与东盟贸易额20年间增长了16.8倍,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9753亿美元,双方已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累计双向投资总额超过了3800亿美元。 “中国与东盟是好邻居、好兄弟、好伙伴,中国一贯诚心诚意对待东盟国家,愿同东盟各国一道,重信守诺开展各领域合作。”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2023年9月16日至19日在广西南宁举办,博览会和峰会以“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为主题。与会越南总理范明政表示,越南愿继续与中国和东盟其他国家完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升级公路、铁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试点智慧口岸模式,更好地满足各国商界和人民在投资、营商、贸易、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力争使东盟成为中国第一个超过1万亿美元的贸易伙伴。关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说:“我们深深感谢中国坚定不移的支持,尤其是在确保经济增长转化为共同繁荣方面。”他表示:“在我们加强合作之际,让我们抓住2023年博览会的巨大商机,探索和培育新的关系,加快全面推进。”印度尼西亚副总统马鲁夫·阿明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证明了中国企业和东盟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说:“为此,印尼出席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布置展示食品、饮品、时尚等高端商品的‘印尼馆’,还以加里曼丹省为代表参与了‘魅力之城’专题展。”2023年是中国和柬埔寨建交65周年、“中柬友好年”,中国是柬埔寨最大的贸易伙伴,柬埔寨领导人多次参加盛会,有力地促进了中柬经贸合作。本届博览会和峰会期间举行相关活动,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2022年初生效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稳步发展,2023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仪式和会期间举办的高层论坛活动中,共组织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70个,总投资额4872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超过65%,活动场次、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和制造业占比均创历届新高。 10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得到东盟各国积极响应,开启了双方友好合作的新篇章。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中老铁路工程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标杆项目之一。中老铁路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中老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中老铁路于2016年12月全线开工,2021年12月3日通车运营。中老铁路是老挝第一条现代化铁路,自通车运营以来,外观靓丽、快捷便利的“澜沧号”动车迅速融入老挝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老挝人民出行迈入“动车时代”。中老铁路是架出来、挖出来的。这条铁路地处云南西部和老挝北部山区、沿途地质复杂,建设难度大。在中老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历时5年建成通车运营。老挝国土面积的80%是山地和高原,中老铁路通车后,从万象到中老边境车程从2天缩短到3小时,到昆明可朝发夕至。中国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老挝琅勃拉邦、万荣、万象……历经跨越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串起一颗颗明珠,沿线风情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是黄金旅游通道。亚洲开发银行将老挝2023年经济增长率调高到4%,比之前预测调高0.5个百分点。老挝2023年将接待外国游客260万人次,将比2022年翻一番。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益凸显,真正成为一条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 中老铁路通车运营让老挝实现了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中老铁路的‘黄金效应’将进一步辐射,通达缅甸、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书写‘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篇章。”截至2023年4月18日,中老铁路仅运营502天,国内25个省区市相继开行了中老铁路跨境货运列车,货运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货物品类由中老铁路运营初期的化肥、百货等10多种扩展到电子、光伏、冷链水果等2000余种,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运输通道,助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以前,泰国大批量榴莲运输到中国主要通过公路和海运两种方式,受天然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很大,有时候运输时间长达20天。2023年4月16日下午,装有400吨榴莲和50吨山竹的“水果列车”从泰国兰乍邦出发、17日在老挝境内换装到中老铁路列车、19日上午抵达终点站昆明。泰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是泰国榴莲最大出口市场,占泰国榴莲出口总量的96%,出口额达30.9亿美元。泰国植物类进出口方面的专家奥拉泰表示:“通过中老铁路快速、准时的运输,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能够像泰国人一样品尝到新鲜、美味的泰国榴莲。” 雅万高铁建设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也是中国同地区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深化互利共赢合作的典范。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西爪哇省万隆,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雅加达和万隆两地间的出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小时缩短至40分钟,并将成为印尼和东南亚地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022年11月22日发表记者陈岩题为《雅万高铁纪行》的文章介绍,万隆所在地的爪哇岛面积占印尼总面积的7%,但人口占全国一半左右,岛上货运、客运都无比拥挤。截至2021年,雅加达加上周边城镇组成的大都会区,人口约3500万,印尼希望高铁能够帮助缓解雅加达的大城市病。印尼财政部长英卓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尼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显而易见。事实上,印尼发现基础设施落后是拖累更高增长的关键因素,而高铁满足了城际人群大规模流动的需求,这正是印尼所欠缺的。2023年9月13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考察雅万高铁,在雅加达哈利姆站乘坐雅万高铁列车赴西爪哇省帕达加朗站。他对中印尼两国铁路建设者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赞赏,这是佐科总统在其第二个任期内第四次考察雅万高铁,佐科表示,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雅万高铁将于10月初正式商业运营。这是佐科第一次乘坐雅万高铁,在列车以350公里时速运行时感觉很平衡、很舒适,他希望印尼民众能够更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乘坐雅万高铁,以缓解雅加达到万隆之间的交通压力。雅万高铁通车运营,一定能够为当地人民的生活铺就幸福路,为印尼和地区的发展提供加速度。 2023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中国将成为未来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将是美国的两倍。亚洲开发银行5月底发布的《2023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中国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2%。西方七国集团(G7)鼓动成员国与中国经贸关系从“脱钩”到所谓“去风险”。但是,在全球跨国投资总体低迷的背景下,2023年上半年,G7中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在华投资分别增长173.3%、135.3%、59%、14.2%。在美国主导下,于2022年5月成立了“印太经济框架”(IPEF),但在14个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继续加强与中国合作。韩联社2023年9月17日发表题为《报告:韩国等“印太经济框架”成员近十年对华依赖渐升》的文章介绍,据美国智库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印太经济框架”(IPEF)成员国中包括韩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近10多年对华贸易依存度逐渐提升,美国实现贸易多边化的目标难度较大。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对“印太经济框架”成员国从2010年至2021年的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并发布了该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IPEF成员国的进口来源地中,中国占比平均超过30%,对华出口在整体出口中占比约20%,与2010年相比,这些国家的进口和出口中,中国所占规模分别提高40%和45%。除文莱外,其余成员国的最大进口来源地都为中国,中国也是约一半成员国的最大出口目的地。美国难以让IPEF成员“远离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23年9月21日发表英国精选新闻网站创始人约翰·桑希尔题为《科技仍是中美“热和平”的核心》的文章介绍,美国政府从2018年开始对美国出口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实施限制,并对某些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然而,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总存量已经从2018年的1080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260亿美元。美国2022年从中国进口同比增长6.3%,达到5368亿美元。据《日经亚洲》杂志分析,美国四大科技公司2022年收入仍主要来自中国市场,其中:高盛公司收入的62%、英特尔公司收入的27%、特斯拉公司收入的22%和苹果公司收入的18%来自中国市场。德国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认为,“同中国脱钩,就是同增长和技术进步脱钩。” 目前,中国与东盟深化和扩大合作正当其时,今后双方可为维护区域和全球和平、推动各地区和全球协调发展与实现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