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欧亚 > 正文
赵华胜:变化中的中亚之一:走向新“中亚模式”?
发表时间:2023-05-25 16:25 来源:国际网
整体而言,变化是当前中亚地区的基本特征,更确切说是中亚正处于一个重大的转变时期。这是中亚国家自1991年独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整体性趋势转变,它鲜明地体现在国内政治、地区关系、对外政策中。在国内政治领域,变化的标志是革新和改革。中亚一体化是现阶段中亚地区又一重大趋势。共同地区身份认同的提升,也是中亚地区的重要趋势。同时,中亚地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在提高。中亚前苏联地区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这也是中亚地区长期和重要的趋势。

中亚有5个国家,各国的情况差别很大,作为一个地区,总结它的特征只能是概而言之,取其地区代表性,但不一定每个国家都是如此。

就整体而言,变化是当前中亚地区的基本特征,更确切说是中亚正处于一个重大的转变时期。这是中亚国家自1991年独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整体性趋势转变,它鲜明地体现在国内政治、地区关系、对外政策中。

在国内政治领域,变化的标志是革新和改革,这以中亚的两个大国,即人口最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领土最大的哈萨克斯坦,为主要代表。两国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完成了总统更替,国家进入第二代领导人时期,两国国内革新和改革也由此发端。

在中亚国家中,乌兹别克斯坦较为特立独行。独立之后,在国家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它与其他中亚国家有所不同。在老总统卡里莫夫执政期间,既取得重大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它没有进行激进和彻底的市场经济改革,而是选择了较为保守和守旧的方式,因此,在一个时期里,它的经济情况虽起伏较小,但发展也较慢。

在外交上,它与其他中亚国家一样,实行多方位政策,但在平衡大国关系上进退有些失据。在最初一个时期它曾近美疏俄,退出了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9·11”事件后第一个同意美国在其境内设立军事基地,并未同俄罗斯商议。2005年安集延骚乱事件后乌美关系破裂,乌把美国从汉纳巴德基地赶走,随即宣布与俄罗斯结盟。

在地区内关系上,乌与一些邻国关系不睦,特别是与塔吉两国在水资源问题上长期剑拔弩张,一度甚至走到谈论使用武力的地步。它对区域一体化虽有热情,但与他国特别是哈萨克斯坦的合作较为困难。在社会治理上,乌的政策较为严厉,使得人们的思想禁锢较多,社会较为封闭。

2016年卡里莫夫总统突然去世。米尔济约耶夫接任总统后,锐意革新,以五年计划为模本,在其头五年确定了五个优先发展方向(即国家和社会建设;司法改革;经济自由化;社会领域发展;国家安全、民族和睦、宗教容忍、审慎和建设性外交),此后又制订了2022-2026五年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新乌兹别克斯坦的响亮口号。乌内外政策都出现了新气象:大力招商引资,努力发展经济;改进社会治理,活跃社会;与邻国改善关系,消除积怨;联合中亚各国,推动区域一体化;开展全面外交,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关系。

哈萨克斯坦也在2019年发生了总统换代,79岁的老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总统一职交给了托卡耶夫。哈萨克斯坦的情况与乌兹别克斯坦不一样,纳扎尔巴耶夫不仅依然健在,而且还享有政治特权。老总统是哈萨克斯坦国家的奠基人,在他29年的执政期间为哈萨克斯坦建立了重大历史功勋,但积弊也不少,特别是家族和贪腐问题。最初托卡耶夫总统革新的步骤较为温和。2022年1月,哈萨克斯坦扎瑙津市因天然气价格问题发生游行示威,事件迅速爆燃,转变为全国性的大规模暴乱和武装暴动,形形色色的人群混杂其中,各式各样的角色藏于幕后,其来势之猛,甚至威胁到托卡耶夫政权的生存。

这次事件对国家稳定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也使托卡耶夫总统放开了手脚,加大和加快了改革。2022年3月,托卡耶夫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推出了他的政治改革设想,6月又就宪法修正案进行了全民公决并获得通过。托卡耶夫总统把这次修宪和全民公决看作是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标志着新改革的正式开始。他的目标是在新宪法的基础上,形成更加有效的国家管理模式,促进经济发展,合理分配权力,扩大民众参与国家管理,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推动政治民主化,实现国家的全面现代化。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改革虽没有覆盖所有中亚国家,但由于它们在中亚政治、经济、外交中的特殊地位,因而在地区发展趋势的形成中具有关键的塑造性影响。尽管现在还难以确定中亚在这条道路上能走多远,也难以确定它是否会走向一种全新的模式,以及这种模式最终会是什么,不过,新趋势本身确实已经呼之欲出,它的根本动因在于,经过30年的发展后,在世界政治经济大变化的背景下,中亚国家普遍有强烈的求新、求变、求发展、求现代化之感。事实上,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也在不同程度上跟随着这一潮流。这是当前时期中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亚一体化是现阶段中亚地区又一重大趋势。中亚五国共处一隅,它们在历史、文化、宗教、语言、习俗等等方面接近或相同,这赋予它们极大的共性,区域一体化似应是自然而然之事,但事实上中亚一体化过程却走得曲折又艰难。

对于什么是中亚一体化,并没有严格和清晰的界定,对它的理解也不完全一致。从它后来的内容看,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各方面的内容,并不仅限于经济合作,也没有确定机制性目标,因此,对此可做宽泛的理解,即中亚五国的地区性合作。

中亚一体化起步很早。1994年1月,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条约,决定成立“共同经济空间”,这被认为是中亚一体化的起始。同年吉尔吉斯斯坦加入,塔吉克斯坦也在内战结束后的1998年加入。机制曾多次更名,先是改为“中亚经济联盟”,后又改为“中亚经济共同体”。在中亚经济共同体的框架下设立了从总统总理到包括外交和国防部长在内的部长级机制,成立了执行机构,注册了中亚合作发展银行,并制订了一体化发展战略,但所有这些都没有真正落实和发挥实质性作用。

2001年,中亚经济共同体再度提升为“中亚合作组织”。2004年,根据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的建议,俄罗斯进入中亚合作组织,中亚一体化的内容发生改变。一年后也就是2005年,在普京总统的提议下,中亚合作组织并入欧亚经济共同体,中亚合作组织消失,中亚一体化进程夭折。

一般认为,乌哈争夺领导权是导致这一时期中亚一体化失败的主要原因。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经济体,它的GDP总量在1990年代相当于其他四国的总和(现在是其他四国的两倍),因而是理所应当的主导者。而乌兹别克斯坦虽然经济上不占优,但它是中亚地区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充沛的人力资源和工业基础,心气也高,所以不甘居人之下。而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两个小国,在经济上无法与哈乌竞争,担心一体化使它们的经济利益受损,因而犹豫彷徨。

在经过13年的中断后,中亚一体化在2018年重新启动。这年3月,哈乌吉塔四国元首和土库曼斯坦议长在阿斯塔纳会晤,这是20年来中亚领导人第一次单独聚会,由此再度开启了中亚一体化进程。这轮一体化的起点高,从一开始就包括了所有中亚五国,并且从第二次开始五国总统全部参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亚峰会(名称正式是“中亚国家领导人协商会议”)。迄今中亚峰会已举行四次,最后一次于2022年7月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乔尔蓬阿塔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决定签署“为了21世纪中亚发展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这轮一体化的主要发起者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它得到了哈萨克斯坦的积极响应,两驾马车并肩齐驱是这次一体化顺利发展的重要原因。现在的条件也更有利。乌兹别克斯坦与中亚各国关系改善,消除了政治障碍;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增加,相互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国际产业和供应链的断裂和重组,也促使中亚国家加强相互合作。此外,在新的安全环境下,中亚国家感到有必要相互支持,以抵御安全风险,维护独立和领土完整,这在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有明确表述。

对于中亚一体化的前景,分析家们评估不一,既有乐观的预测,也有悲观的看法。悲观的看法认为中亚从外部看是一个整体,但从内部看差异很大,它们的政治文化并不相同,国家也不是在向一个方向迈进。有人称,中亚国家有共同的历史,但没有共同的现在,因此中亚一体化没有可能。也有观点认为,中亚国家经济互补性低,对一体化是否能产生重大效益表示怀疑。还有看法认为,没有周边大国的参与中亚一体化没有前景。但无论如何,新的中亚一体化已经在路上,第五次中亚峰会将在今年9月在塔吉克斯坦举行。

共同地区身份认同的提升,也是中亚地区的重要趋势。现在中亚各国越来越认同作为中亚人的共同身份,这是内外双重作用的结果。在内,中亚各国感到作为集体的中亚更易被世界认识,更能提高其国际地位,在与外界打交道时也更有份量。

在外,国际社会对中亚集体身份的形成也起了极大的塑造作用。对许多国家来说,特别是对与中亚利害关系不是特别大的国家来说,把中亚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在外交上是更简便也更经济的方式,由此出现了“5+1”模式,即中亚五国加一个对话伙伴。这一模式的先行者是日本。早在2004年,日本即举行了与中亚五国的5+1对话。韩国随后在2007年跟上。此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相对来说,中俄美印等大国在相当长时间里更注重双边渠道,因为与各国关系的议题不同,双边对话更有针对性。美国是2015年才启动与中亚的5+1模式,俄罗斯和印度是在2019年,中国则是直到2020。现在,“5+1”模式已成为国际社会与中亚打交道的普遍模式,而且开始从部长级提升到元首级,这无疑极大地促进了中亚集体身份的形成。

还可以看到,中亚地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在提高。中亚五国是从苏联解体的废墟中而来,受着由历史形成的种种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因而这一地区在国际政治中客观上或多或少带有某些从属性,被认为是他国的势力范围。现在这种意识正在快速削弱,中亚一体化重启也是其表现。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首次中亚峰会上曾说,中亚的事情自己解决,不需要第三方,也显示出这一含义。

俄乌冲突发生后,中亚国家在继续保持与俄罗斯特别密切关系的同时,也显示出更大的对外政治、经济、安全关系的自主性,更积极地向各个方向发展,并努力形成与世界各地区连接的物理条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交通线路建设。中亚前苏联地区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这也是中亚地区长期和重要的趋势。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文章转自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