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约瑟夫·奈:全球化并未终止
发表时间:2023-04-06 18:47 来源:国际网
尽管美国推动和中国脱钩可能会扰乱全球经济布局,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相互依存度会急剧下降。历史表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降低距离重要性的技术变革推动的。这一点不会改变。全球化还没有结束。只是可能不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全球化了。

导语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2022年在美国出席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移机典礼时表示,地缘政治已经彻底改变了半导体制造商的处境,并称“全球化几乎已经死亡,自由贸易也几乎消失”,不太可能卷土重来。对于这一言论,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3月31日在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网站发表题为《全球化结束了吗》(Is Globalization Over)的文章进行了反驳。

约瑟夫·奈认为,尽管美国推动和中国脱钩可能会扰乱全球经济布局,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相互依存度会急剧下降。历史表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变革推动的,这种变革减少了“距离”的重要性,这一点不会改变。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去年年底,台积电传奇创始人张忠谋(Morris Chang)宣称,“全球化几乎已死”。在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大国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一观点得到了其他评论人士的赞同。许多公司也开始“在岸”和“近岸”采购商品。但得出全球化已经结束的结论是错误的。许多人类历史记录揭示了其中的原因。

全球化的发展是不同洲之间而非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结果。它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有很多维度,当然也不是新的维度。自从100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离开非洲大陆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迁徙一直在推动人类分布在地球的不同角落,许多其他物种也是如此。这些过程总是引起生物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黑死病被认为源于亚洲,但在1346年至1352年间,它导致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当欧洲人在15世纪和16世纪迁往西半球时,他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导致当地居民大量死亡。军事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到波斯帝国薛西斯(Xerxes)时代和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时代,其中,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横跨三大洲。当然,还有19世纪英国的“日不落帝国”。通过这些帝国,伟大的宗教在多个大陆传播开来——这是社会文化全球化的一种形式。

近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是经济全球化: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信息的洲际流动。同样,这一过程并不新鲜,但技术变革大大降低了与距离相关的成本,使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更密、更快”。丝绸之路在中世纪连接了亚洲和欧洲,但它与现代集装箱船的大规模流动完全不同,更不用说瞬间连接不同大陆的互联网通信了。

虽然全球化在20世纪主要被视为一种经济现象,但在21世纪初,它成为了一个政治流行语。当达沃斯的暴徒打破麦当劳的窗户,以抗议亚洲的劳工状况时,那就是政治全球化。

当前的全球化与19世纪的全球化明显不同。19世纪,欧洲帝国主义占据其制度结构的很大一部分,当时成本越高,就意味着能够直接参与其中的人越少。17世纪,西方公司开始在世界各地扩张;到19世纪末,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存量相当于全球产出的10%左右。到2010年,全球FDI存量包括非西方公司,约占世界GDP的30%。

1914年一战前夕,全球相互依赖度很高,包括人口、商品和服务的流动。由于经济全球化收益分配不均,全球也存在收入不平等的问题。但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并没有阻止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争斗,这就是当时人们称之为“大战”的原因。在这四年毁灭性的暴力和破坏之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度大幅下降。直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贸易和投资才恢复到1914年的水平。

世界会重蹈覆辙吗?是的,如果美俄或美中错误地陷入一场大战,就会如此。但要阻止这种意外情况出现,是不可能的。尽管人们都在谈论经济“脱钩”,但到目前为止,这种“脱钩”是非常有选择性的,也是不完整的。2020年,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在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强劲反弹,但并非所有领域都实现了同等程度的复苏。

由于美国对某些敏感商品设置了新的贸易壁垒,限制它们流入(出)中国,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仅比疫情前增长了6%,而同期美国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则增长了30%以上。就美国而言,区域化的复苏似乎比全球化复苏更为强劲。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尽管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份额从21%下降到17%,但美国从越南、孟加拉国和泰国的进口增长了80%以上。这些数字并不意味着全球化已死。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同亚洲的这种新贸易实际上是“中转”的中国贸易。美国及其盟友与中国经济的关系,仍比冷战时期它们与苏联的关系更为紧密。西方国家可以通过将华为等中国公司排除在西方5G电信网络之外来降低安全风险,而此举不会产生拆除所有全球供应链的极高成本。

此外,即使地缘政治竞争大幅削弱了经济全球化,世界仍将通过生态全球化保持高度相互依存。流行病和气候变化遵循的是生物和物理规律,而不是政治规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这些问题。一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平面上升或反常天气。这些成本可能是巨大的。要想成功应对气候变化或未来的流行病,就需要承认全球相互依存关系,即使人们不喜欢承认这一点。

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降低距离重要性的技术变革推动的。这一点不会改变。全球化还没有结束。只是可能不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全球化了。

(文章转自“中美聚焦”)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