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徐坡岭:平抑制裁长尾效应,俄罗斯如何深化对华经济关系
发表时间:2023-04-03 18:44 来源:国际网
目前,俄对抗西方制裁取得初步成效,但制裁长期影响难以消除。对此,俄以多重举措推动中俄经贸合作深化升级。第一,俄采取多方面措施确保能源行业稳定,而稳定和扩大对中国的能源合作是其战略选项。第二,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是俄预留的确保财政安全的政策选项。第三,俄积极寻求扩大对华贸易合作,以重构国际供应链。第四,俄金融领域采取多方面自救措施,把中俄合作视为战略选项。

2023年2月22日,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宣布,2022年俄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下降2.1%。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23年1月31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把对俄2022年GDP增速评估从去年4月份的-8.5%调高到-2.2%,并预测2023年俄经济增长0.3%。这一结论印证了,俄经济具有韧性,美欧制裁未达预期。

对抗西方制裁取得初步成效

从民生和实体经济看,2022年俄通货膨胀率为11.9%,低于包括俄央行在内的机构的预测。扣除物价因素,俄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1%,好于预期。俄平均失业率为3.9%,处于1991年以来最低水平。俄实体经济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超过正常年份。农业、建筑业、采矿等产业总产值实现增长,批发零售和运输业受禁运影响有所萎缩。尽管国际供应链产业链被封锁,俄制造业产值仅同比下降2.4%。从财政和国际收支看,俄2022年前11个月财政盈余为5847亿卢布。2022年12月俄财政部一次性支出6.9万亿卢布,用于“特别军事行动”和社会项目的公共物品采购,占全年总支出的22.18%。这说明俄财政资源仍较充裕。2022年俄外贸盈余332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70%,截至12月23日外汇储备余额为5817亿美元,比当年2月21日受制裁前减少近600亿美元。2022年俄主权外债占GDP的比重下降到3.04%,全部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7.1%,债务安全边际好于被国际机构监测的全球85%的国家。

俄对抗西方制裁之所以取得成效,是因为能源和粮食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俄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国有战略企业基本掌控经济运行、外资在经济中的存在度比较低、此前历经八年的“经济安全”建设,以及制裁发生后实施的合理的金融应对措施等主观和客观政策因素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裁长期影响难以消除

欧盟全面参与对俄制裁,美欧形成制裁联盟,成为影响制裁冲击程度和导致制裁长尾效应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说2014年美西方对俄制裁是“美国主导与欧盟有限参与”,那么2022年欧盟对俄制裁的态度和强度则升级为“异常强硬”与“不惜代价”。从经济运行实际结果看,2014至2019年美西方制裁没有给俄经济带来实质性伤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美国宣布一系列制裁措施,受制裁影响和油价暴跌、卢布贬值冲击,当年俄GDP增速从上年的1.8%降至0.7%,2015年GDP萎缩2.0%,2016至2019年的GDP增速分别为0.2%、1.8%、2.8%和2.2%。美西方制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俄军工部门的设备和技术进口以及俄海外融资渠道,但相关限制的影响微乎其微。俄经济还逐渐适应了制裁的环境,完成了军工和粮食领域的完全进口替代。

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盟加入对俄制裁行动,不但对俄造成短期冲击,而且形成长尾效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2022年之前,欧洲的能源、资源主要从俄进口,为俄带来了大量财政收入和贸易盈余。欧洲还是俄外国直接投资和制造业设备、中间品的主要来源地。国际贸易中心(ITC)援引俄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俄对欧盟出口货值占俄出口总额的58.92%,对欧贸易贡献了俄当年经常项目盈余的86.04%。欧盟市场是俄原油、石油制品、黄金、钢铁、煤炭等五大主要创汇商品的最大出口方向。根据俄海关数据,2021年俄对欧盟的原油和石油制品出口占俄该类商品出口总额的50%以上,对欧盟的黄金出口占到黄金出口总额的90%。

欧盟加入美国主导的制裁联盟,成为封堵俄的最主要力量。欧盟首先配合美国制裁了俄23家重要银行,并把俄储蓄银行、俄天然气工业银行等10家银行从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系统剔除,实现了对俄国际结算和国际资金支付的封堵。欧盟与美国一道冻结俄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禁止俄从欧盟发债融资,剥夺了俄政府从国际资本市场融入低息、强势外币的机会。欧盟还对俄航空航天、军民两用、电子电器、能源开采、工业添加剂等领域实施严格出口管制,基本上切断了俄欧产业链供应链关系。

美欧对俄第三阶段制裁从“初级制裁”向“次级制裁”过渡,制裁网络更加严密,国际影响深远。美欧对俄实施的大规模极限制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22年2月23日至4月中旬,其间美欧对俄共实施超过6100项制裁措施。第二阶段为2022年4月中旬至2023年2月23日,在此期间共实施超过4300项制裁措施。在实施全面金融封锁的基础上,美欧对俄经济中的关键企业、产业和技术、零部件实施禁运封锁,并试图剥夺和封锁油气及其制品、黄金、煤炭等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的目标市场,破坏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削弱俄从国际市场获得出口收入的能力,对俄原油和石油制品实施“限价令”是标志性举措。

这一阶段的制裁仍以初级制裁为主。在2023年2月24日欧盟推出第十轮制裁之后,美欧对俄制裁进入第三阶段。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先后指出,对俄制裁手段几乎用尽,以后将把重点放在俄通过第三方规避制裁的问题上。这意味着,美欧将对那些协助俄规避制裁的主体实施“次级制裁”。欧盟加入美国的“次级制裁”体系,将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更深远影响。

多举措推动中俄经贸合作深化升级

第一,俄采取多方面措施确保能源行业稳定,而稳定和扩大对中国的能源合作是其战略选项。

国际能源组织数据显示,受美欧2022年9月宣布对俄油实施限价的影响,俄出口原油的月平均价格逐渐下降,从2022年10月的70.62美元/桶,下降到11月的66.47美元/桶、12月的50.47美元/桶和2023年1月的49.48美元/桶。2023年全球油价因世界经济仍不景气而相对低迷,且在基本失去欧洲这个大买主的情况下,俄石油公司需要面对印度等新客户要求打折出售原油、弥补运费因制裁溢价等压力,降价销售以确保南亚和东亚市场是无奈选择。为应对制裁,俄一方面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协调维护限产保价的措施,另一方面在油田服务领域加大国产替代投入,维持油气勘探、开采的规模和能力,确保争夺“友好国家”油气市场的主动权。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俄原油和凝析油产量为1124万桶/日,较2022年12月日均减少5万桶。数据说明,尽管遭受制裁,俄石油产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出口方面,2023年1月俄原油出口达820万桶/日,日均出口量较2022年12月增加近30万桶,对欧日均出口量减少了45万桶。

在失去欧洲能源市场的情况下,俄加大了对印度、中国、土耳其等国的能源出口。俄对印能源出口增幅最大,但有不少问题。例如,印度以本国货币卢比与贸易伙伴进行结算,但其金融监管的特殊性使得任何外国公司从在印度的银行所开账户中提取卢比都很难。而且,即使外国公司提取了卢比,因卢比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也难以将卢比兑换成其他货币汇回国内。而对中国能源出口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中国是俄最可靠和稳定的能源出口市场。俄方数据显示,2022年俄出口原油2.42亿吨,同比增长7.6%,其中,向中国出口原油8625万吨,占俄原油总出口量的35.64%,对中国出口量同比增加8%。俄一方面确保中俄石油管道满负荷运行,另一方面通过海上运输途径扩大对中国的原油出口。除原油外,2022年俄通过中俄东线管道对华天然气供应量达到1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8%,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650万吨,增幅达43.9%。俄对华煤炭、电力的出口也大幅增长。为了确保对华能源出口稳定增长,俄在远东管线、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与中国签署了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向中国输气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协议。

第二,俄财政压力增大,但增收政策仍有发力空间,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是俄预留的确保财政安全的政策选项。

2022年俄财政预算按计划完成,预算赤字为3.3万亿卢布,占GDP的2.3%。不过,2023年俄财政压力急剧上升。2023年1月俄联邦预算赤字达1.76万亿卢布。这一创纪录的赤字是由于俄当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5%,而支出增长了58.7%。俄2023年2月财政收支形势仍不乐观。2023年俄财政收入压力激增,油气价格下跌是主要原因。由于乌拉尔原油价格下降和天然气出口减少,2023年1~2月俄油气收入约为9470亿卢布,同比下降46%。同时,俄非油气收入同比下降9%,为2.217万亿卢布。当然俄财政部可以动用国家福利基金的资金弥补油气收入的不足。截至2023年1月1日,俄国家福利基金规模为10.435万亿卢布。除此之外,俄财政部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和向金融机构借款来弥补预算赤字。目前,由于担心国内市场发债和借贷会造成通货膨胀,这两种手段都还没有被大量使用。

在俄全部公共债务中,公司部门债务在俄总债务中所占比例约为90%。在欧洲债券市场对俄关闭的情况下,俄公司外币融资和国家债务融资寻求与中国合作,俄石油公司计划发行规模至少为135亿元人民币的交易债券。

第三,俄国内替代性产业链建设任重道远,其积极寻求扩大对华贸易合作,以重构国际供应链。

2021年前,欧盟是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主要合作方,欧盟参与对俄制裁后,俄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为解决这一问题,俄于2022年5月开始实施“平行进口”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供应链断裂的影响。俄还致力于通过扩大投资来恢复经济和避免衰退。2022年俄投资总额实现6%的增长。在外国公司开始大规模撤离俄市场后,俄国内品牌的数量增加了20%。俄政府还提高了对具有技术主权的商品的扶持力度。尽管如此,俄重建国内替代性产业链供应链仍然任重道远。被列为扶持对象的汽车、铁路、石油和天然气、农业和专业工程、医疗、制药和化学工业、机床工业和重型工程、造船、电子和电气工业、能源和航空工业等行业都面临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短缺问题。

在重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俄把深化对华经贸合作作为最重要选项。2022年中国对俄出口总额达761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快速上升。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25.9%,达336.85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出口总额为150.37亿美元,同比增长19.8%;自俄进口总额为186.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3%。中国对俄出口增速提升,意味着更多的中国制造的机电产品和零部件被出口至俄。据统计,2022年俄企业新采购设备总量的67%来自中国,两国企业间的产业合作快速发展。

第四,俄金融领域采取多方面自救措施,把中俄合作视为战略选项。

为了解决被剔除SWIFT和禁用美元等国际货币后的国际结算问题,俄央行新成立了国际结算部。该部门专门处理制裁造成的问题,包括发展俄银行与“友好国家”交易方之间的代理关系、向本国货币结算的过渡以及扩大跨境业务等。俄央行和政府大力推进其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与“友好国家”支付体系的对接。俄把SPFS与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对接,以及在欧亚经济联盟内推广SPFS作为近期的主要工作方向。

中俄贸易本币结算快速发展。俄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在俄出口结算中的份额从2021年底的0.5%增至2022年底的16%。人民币正在成为俄卢布以外的主要出口结算替代货币。与此同时,俄进口支付的货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友好国家”的“有毒货币”在进口支付中的份额从2022年年初的65%降至2022年年底的46%,人民币结算份额则从4%增至23%,卢布结算份额从29%降至27%。此外,在俄国际储备中,俄央行和财政部计划在2023年把人民币资产份额提高到60%。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