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随着疫情的结束,泰国政治、经济、外交形势总体向好。在政治上,相较于2021年,泰国民众与泰国政府街头冲突有所缓和,但各方势力的斗争仍十分激烈;在经济上,泰国经济发展秩序有序恢复,外资外贸逐步回升,旅游业在开放国门后逐渐复苏,泰国政府对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重燃信心;在外交上,泰国遵循大国平衡外交,与中国、美国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紧抓APEC会议机遇,推动区域合作,加强地区事务领导力。 |
一、政局:总体稳定,但暗流涌动 相较于2021年反巴育政府示威活动、“蔑视君主罪”的存废之争以及内阁部长判刑引发不信任危机,2022年的泰国民众与泰国政府街头冲突的烈度和频率有所缓和和降低。究其原因,泰国经济逐步回暖暂时缓和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巴育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但是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依然激烈。主要有以下三个突出的事件:第一,曼谷市长选举之争。2022年5月查猜以“无党派独立竞选人”的身份参与曼谷市长大选,并以138万票的绝对优势胜选。查猜的大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众对巴育执政期间没有改善民生、发展国内经济的失望。巴育在执政的第一年承诺将改革国家、根除腐败、发展经济。而事实上这些重大承诺并未实现,民众逐渐对巴育政府丧失信心。第二,不信任动议。2022年6月,为泰党、前进党、泰国自由合泰党、泰国人民党、大众力量党、为民族党和泰文明党组成反巴育政府联盟向国会议长川·立派提出针对巴育总理和巴威副总理、阿努蓬内阁部长等10名内阁成员的不信任动议。内容包括政府腐败问题、经济问题、物价昂贵、石油价格过高、电费昂贵以及疫情防控等。在经过连续四日的不信任动议会后,泰国国会作出投票表决,全员信任票数过半,巴育及10名内阁成员成功挺过不信任动议,得以继续任职,这为巴育政府在剩余的执政期内扫除不少障碍。第三,“八年任期”之争。“八年任期”之争源于《泰国宪法》中规定的总理任期前后累计不得超过八年,无论是连续担任或否。2022年8月,泰国反对党发动请愿,泰国参议院议长川·立派签名同意反对党联盟《关于巴育8年任期议案》,并递交泰国宪法法院审理,巴育暂停总理职务以待宪法法院最终裁定,而由副总理巴威上将暂代总理职务。巴威上将暂代总理职务不到九日,宪法法院终裁以巴育任期未满八年为由,并于10月3日正式复职。宪法法院裁决巴育停职,被视为安抚反政府组织和民众反对情绪的缓兵之计。 经历曼谷市长大选、不信任动议、“八年任期”之争,目前泰国政局正在为2023年的新一轮总理大选而蓄力一击。然而,巴育竞选总理仍面临较为尖锐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在外表现为为泰党和巴育之间的总理之争。蛰伏多年的为泰党推出前总理他信亲属参与竞选,凭借曾经执政的辉煌和他信家族的政治基础,为泰党新任党魁贝东丹在民意选票上似乎较有优势;在内表现为巴育与巴威之间的竞争。在参加完APEC会议后,巴育正式宣布退出人民国家力量党加入统一泰建国党,以统一泰建国党推选的总理候选人身份参与竞选,而巴威为人民国家力量党党魁,两人曾在上一轮的大选中密切合作,如今巴威则成为执政党党魁,提名总理候选人,双方各自为战。不过,政党重新站队在泰国是常见的操作。此外,2023年在反对党的施压下,巴育在确知自己任职年限仅剩两年的情况下,会做出怎样的政治安排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二、经济:旅游业复苏,经济回暖 根据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泰国经济运行数据,2022年全年泰国经济增长2.6%,高于2021年的1.5%。其中,第一季度增长2.2%,第二季度增长2.5%,第三季度增长4.5%,第四季度增长1.4%,增速较第三季度放缓。根据开泰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第四季度增速放缓是由于货物出口总值和政府支出缩减。2022年泰国经济增长主要源于旅游业复苏以及民间消费和民间投资的持续推动。从泰国旅游体育局相关数据来看,2022年赴泰外国游客人数较2021年同期增长近3倍。截止2022年11月,赴泰旅游人数最多的前五个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越南及韩国。2022年泰国民间消费增长6.3%,民间投资增长5.1%,成为拉动泰国GDP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在经济稳定方面,由于乌克兰危机带来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持续飙升,包括燃料、电力和液化石油气等能源价格不断上涨。根据泰国商务部数据,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总通货膨胀率在2022年6月达到近14年的高位,较2021年6月上涨7.66%,2022上半年总通胀率较2021年同期上升5.61%,8月开始通胀回落,这得益于政府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生活成本。2022年全年泰国平均通货膨胀率为6.08%,创下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 2022年,泰国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不断提升。根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数据显示,2022年泰国新外国投资项目1070个,较2021年增长42%,总投资额为6646.3亿铢,较2021年增长39%。位居前三位的投资来源国分别为中国、日本和美国,其中中国投资额达773.81亿泰铢;日本投资额为507.67亿泰铢,美国投资额502.96亿铢。根据泰国商业部数据,2022年全年泰国出口总值2870亿美元,涨幅5.5%;进口总值3032亿美元,涨幅达13.6%。主要出口的大宗商品为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工业产品有传真机、设备及零部件等,主要进口产品有原油、电动机械零部件、钢铁、黄金等。值得一提的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半年后,泰国的果蔬、纺织品、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贸易增量明显,在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和高通胀面前,RCEP成为助力泰国经济恢复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旅游业和劳动力市场复苏以及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增长,泰国经社委预测,2023年泰国经济增长将在2.7%-3.7%之间,民间消费将在2022年基础上增长3.2%,总投资将增长2.2%,民间投资增长2.1%,货物和服务出口量增长4.7%,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则主要来自消费、投资、货物和服务出口量。 三、外交:大国平衡外交,积极参与地区事务 2022年是中泰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十周年,对中泰两国经贸双边关系来说是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1年12月访问泰国以来,时隔十一年再次访泰,会见泰国现任国王,与总理巴育举行会谈,双方发表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签署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泰国外交部长敦·帕马威纳表示,希望能再次密切泰中投资和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依托中老泰铁路开展三国贸易合作,建立经贸特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中方及各经济体领导人一起携手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经济的社会环境。 在美泰关系方面,2022年上半年双方在泰国皇家武装部队总部举行2022年美泰高级领导对话,并签署相关协定,并升级军事同盟关系。2022年“金色眼镜蛇”军事演习顺利举行,美国继续加大军事演习力度,美军人数创近10年新高纪录,首次加入太空战场,而中方受邀参加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演练。 在区域合作方面,2022年是东盟国家“主场外交”最频繁的一年,东盟峰会、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第29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三场大型地区及国际会议分别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和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其中,泰国成功主办APEC会议成为泰国启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绝佳时机。会议通过了《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2019年,巴育首次提出“生物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BCG)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是泰国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气候变化等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被视为继泰国“工业4.0”战略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峰会上各成员国讨论了能源价格、粮食安全、通货膨胀以及疫情后全球工业链恢复等问题。泰国希望通过BCG经济发展模式的推进与实施,以应对气候变化、整合地区经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数字基础项目建设、妇女权益和弱势群体保护等未来挑战。在区域合作中,泰国积极发挥作用,以“中间领导者”的姿态参与东盟事务,借助后疫情各国经济恢复的窗口期积极发展多边主义,继续向区域领导者的目标迈进。 2023年,泰国即将产生新一届政府,泰国对外关系仍会保持平衡发展,尤其是中泰两国将会进一步推进双边关系的密切发展,携手推动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的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迎接2025年中泰建交50周年的到来。 (作者耿蓉为云南大学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关江帆为云南大学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文章转自“东南亚学人”公众号) |